第三十章 科举考试

第三十章 科举考试

转眼间,就到了临考的日子了。

几年磨剑就为今朝,但是武松却浑然不慌,因为不似前世高考的混日子,近些年来,虽然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学业。

这次考试,武大郎和潘金莲都等在外面,当然阿星被留在了家里,毕竟它可是货真价实的老虎。

看到武松轻松的走进考场,在看到的才子都是带着书本恨不得能把书本吃到肚子里,武大郎和潘金莲虽然相信武松的才学,但是还是为他捏了一把汗。

一进考场,武松发现这里的环境十分简陋,一看就没多少人打理,这个地方也是刚刚打扫的。

考试是一人一个小隔间。

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

不一会,就有考官过来给考生分发笔墨纸砚,当然还有清水,考生都有自带粮食,因为这科举考试可不像现在的考生可以一上午就考完一场。

随着试卷的分发结束,所有人都埋头做题,不时有人抬起头来思索,武松也看到题目,发现一道有意思的题目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和为?”

武松看了一眼立马就明白了了,毕竟只要大学学过都明白那句很出名的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出自《礼记·大学》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而这句原文的简单意思是,古时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采邑;要想管理好自己的采邑,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采邑;采邑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这句话蕴含了不少的大道理,儒家认为的平天下,不是简简单单的人人平等的意思,而是指的是一种和谐的秩序。

全文看似简单,实则传达五方面内容,

第一是君子有絜矩之道。

第二方面是民心的重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第三方面是德行的重要:德本财末。

第四方面是用人的问题: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第五方面是利与义的问题: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全文确实可以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简单概况,修身是指人要完善自身,规范自己;齐家是指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治国是指治理好诸侯国;平天下则是指使得天下太平。

武松之所以觉得这句话有意思除了这句话本身贯串着儒家思想之外,还有因为这句话在后来悠远流长下来。

武松看到这一题,知道自己的答题方面要从五方面进行,也引用了一下二十一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就有对着五方面的阐述,当然文体方面更加贴近于北宋。

除此之外,武松在观赏其他题目时候,发现这是贴近于改革的文章,武松不由的想起来,北宋一位改革狂人—王安石,熟知历史的武松却知道,这类改革的文章会多不奇怪,因为宋徽宗是王安石的疯狂支持者,王安石变法的方向是好的,但是他的思想太超前了,所以受到保旧党的反对。举个例子就是:别人还在用兵器的时候,你直接拿出AK想将他们拉下马,那他们肯定不愿意,简而言之,就是碰到了别人的蛋糕。

武松想到这里也有了写作的方向了,这时候不支持改革党,那又该支持谁呢。

和其他考生的抓耳挠腮不一样,武松提笔就写,一气呵成,文章中无不夹杂着一些与王安石相似的新思想,当然武松不是二愣子,在他的文章中避重着轻,尽快的不碰触碰旧党的神经,而是用一种温水煮青蛙之法来慢慢处理旧党。

写完之后,武松又检查了一眼自己的文章,发现自己的卷面十分整洁,这字体练的也不错,虽然自己上一世是个武生,但是好歹也经过好几年的教育,字也没落下,另外在这一世,何生对于字体十分讲究。

就这样,武松度过了三日的考试。

说实话,武松每次写的很快,在考场确实无聊,也不让提前交卷,武松写完只能想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这让武松郁闷坏了。

听到最后让离场的通知,武松差点激动的跳了起来,立马收拾一下就出了考场。

一出考场就看到武大郎和潘金莲在等自己,二人都围了上来,武大郎连忙问道“弟,考的如何?”

潘金莲也用柔和的目光看着武松甜甜的叫了声“夫君”,当然潘金莲和武大郎只是关心武松,希望武松能够考中,但是并不是要求武松一定要考中,因为他们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十分幸福了。

武松看到二人对自己的关心的目光,心头也是一暖,连忙回到道“考的应该还不错”

考场出来的人,千姿百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情,有人胸有成竹,有人抱头痛哭,也有人一出来就疯疯癫癫。

当然这都是常态,因为对那些穷苦人家来说,通过科举当官或许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当然对武松来说是也不是,但是他仍然希望能当上官,只为了在后面的乱世中能够保护自己在乎的人。

“走,回家去”武松大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