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乡试第三场

乡试第二场按照往年的惯例,一般是一诗一词,规定格律或主题,其他的考生可以自由发挥。这一场唐宇没有丝毫担忧,他可以剽窃.....

在拿到试卷之时,唐宇没有着急观看题目,而是双手合十,对着空气喃喃道:“诸位先祖,对不住了。”

做完这些后,唐宇才睁开眼睛,但他睁开眼睛后,却发现给他分发考卷的那名差役没有走,他正在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那是一种看神经病的目光。

这差役见唐宇睁眼后,急忙拿着考卷走开了,一边走着一边说道:“真是小刀割屁股,也爷开了眼了。”

唐宇没有理会这名差役,而是低头看起了试卷。

只见第一章试卷上写道:“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请以此物作一诗。”

题目十分简单,只有寥寥数十字,唐宇脑子里转了一圈,就明白这是在让写咏竹诗。

唐宇从脑子里过了一遍,发现自己脑海中关于咏竹的诗词不少,比如郑板桥郑老先生的《新竹》,语言简单、富含哲理,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辨证思想。

再比如陆游的《东湖新竹》,以侧面描写,全篇没有一个竹字,但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新竹成长的过程。

但最让唐宇印象深刻的,还是郑老先生的那首耳熟能详的《竹石》。

想到这里,唐宇心中怀着崇高的敬意,将郑老先生的这首《竹石》摘抄到了他的试卷上。

写完这首诗后,唐宇迫不及待的将目光投向了第二张试卷。

第二张试卷上只有三个字,《卜算子》。

这是在让考生根据《卜算子》这个词牌名,写出一首词。

唐宇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卜算子》可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也可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想到这里,唐宇急忙摇了摇头,他发现自己差点将自己带进沟里,他可不是要写诗,就算让他写,他在这里待一年也写不出来什么好作品。

随即唐宇大笔一挥,《卜算子·咏梅》几个大字立即跃然纸上。

不一会,唐宇就将这首诗写了下来,他抬头看了一眼悬挂在头顶的太阳,决定从考蓝中拿出几块糕点填饱肚子。

吃饱喝足的唐宇,慵懒的靠在墙壁上,第二场按理来说需要考一天,但只要考生写完,就可以交卷。

唐宇之所以没有着急离开,就是因为他太快了!

对!就是太快了!

普通考生看见题目的一瞬间,会仔细推敲自己所写诗词,而唐宇进场距离现在不过半个时辰,就这样离开,免不了遭到有心人的怀疑,怀疑唐宇串通考官,提前知晓试题。

果然,天才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在太阳转到唐宇头顶时,他上交了考卷,随即转身离开考场。

还在贡院内仔细推敲自己用字是否恰当的考生们,见到唐宇这么快就走出了考场,不由的在心里朝着唐宇啐了一口吐沫。

他们衷心希望唐宇在**也这么快。

走出贡院的唐宇,很快就找到了大壮。

大壮此时正蹲在那颗老槐树下啃着烧饼,见到唐宇过来的那一刻,他急忙将手中的烧饼吞进腹中,快步起身,口齿不清的问道:“姑爷,今日怎地如此之快?”

唐宇无奈的说道:“以后不许说我快,知道吗?”

“好的姑爷。”大壮说完后,发现唐宇正一脸奇怪的看着自己,他不由的抹了一把嘴唇,开口问道:“姑爷,您这是?”

“你这烧饼从哪买的?”

一刻钟后,大壮和唐宇蹲在老槐树下,一同啃着烧饼。

唐宇的目光一直朝着不远处的烧饼摊老板娘看去,大壮见此,开口问道:“姑爷,你看啥呢?”

“那卖烧饼小娘子的丈夫是不是姓武?”唐宇沉声问道。

“是...是啊。”大壮似乎被唐宇这句话问的有些发蒙,磕磕巴巴的说道。

“你经常来这里吗?”唐宇头也没回的问道。

“只来过这里两三次。”大壮似乎是被唐宇这跳跃式的问题问的有些发蒙。

唐宇闻言,面无表情的扭过头,道:“你只来过两三次,为何知道那卖烧饼小娘子的丈夫的名字?”

“啪!”大壮手中的烧饼突然掉在了地上。

在这件事情下,唐宇明白,外表越是憨厚的人,心里的花花肠子越多,只是他们没有显露出来,大壮才来明河县几次,就打听到了那卖烧饼小娘子丈夫的名字,这足以说名,他这几天在等待唐宇的时候,干了什么......

在这件事情下,大壮明白。以后不能随便回答唐宇的话,说不准哪里有坑等着自己。

待到唐宇上了马车,大壮才恋恋不舍的将目光从那卖烧饼小娘子的屁股上挪走。

清河县的一家客栈内,小雅靠在窗边,眺望着远方。

唐宇曾经与她说过,在他乡试完成后,会给她买一个大房子,那属于他们俩的房子。唐宇还说过,在乡试完成后,会带着她一起去放风筝。

“啪!”就在小雅愣神之际,她一不小心碰掉了窗户旁的晾衣杆。

“哎呀,谁砸我?”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唐宇坐在赵德明的对面,表情严肃的说道,“大壮年龄也不小了,应该为他讨一个媳妇了。”唐宇回到赵府后,就将大壮这件事的所闻所听与他所想全盘托出。

由于赵心怡与赵嫣然二女出门逛街,唐宇只好将大壮的事情告诉给了赵德明。

赵德明轻抚着他的短须,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

这时,赵母走进屋内,坐在赵德明身边,开口说道:“我在旁边听很久了,大壮这个礼钱咱们赵府出,让他风风光光的娶一个媳妇回来。可大壮这个孩子,心眼老实,没有什么脾气,可不能给他找一个天天训他的婆娘。”

唐宇闻言,心中碎碎念叨:“你是被大壮的憨厚外表骗了过去。”

当天下午,赵德明没有去县衙,而是在赵府内教导起了唐宇的策论。

正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反正不管别人信不信这个说法,唐宇自己信就行了。

第二天一早,大壮驾着马车带着唐宇一同赶往明河县。

一路上,大壮欲言又止,他很想说话,又怕被唐宇套话,所以他那张憨厚的大脸皱成了“囧”字。

“怎么?”唐宇见大壮时不时的回头看向自己,不由的开口问道。

“姑爷,你是不是在老爷面前说什么了?”大壮支支吾吾的说道。

“没有,绝对没有,你姑爷我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吗?”唐宇拍着胸脯保证道。

大壮回想起几年前那只会读书,万事不管的唐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乡试第三场也只考一天,只考一道策论题。

策论,通俗一点来讲,就和现代的论述题差不多,古代考官会随机安排给考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都与国家政事有关,针对的方向大多数以政治、文化、经济为主,而考生们需要依据自己的见解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或者是发表一些自己的评论。

策论主要分为策与论,论就相当于论述题的前面部分,策就相当于论述题的解决方法。

大幽成立之初的科举考试,考官更在意的是考生们的策是否可行,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考官们愈发在意考生们的论是否用词恰当,辞藻是否华丽,句式是否工整。

渐渐地,对朝廷提出问题的学子越来越少,书生们不再关心实践,而是一心奢求如何写出一篇锦绣文章。

这,也是大幽朝渐渐没落的原因,人们开始追求上了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当然,这些全都是唐宇的臆想......因为策论可以说是唐宇的软板。

具体有多软?要多软有多软......他硬气不起来。

坐在考桌前,唐宇深吸了一口气,今日,他只能是听天由命,若是赵德明给他压的题中了,他必能上榜,若是未中,他可能就要抱着桌子说凉凉了。

唐宇没等太常时间,差役就将试卷发到了他这里,唐宇接过试卷后,还是习惯性的观察了一下试卷是否破损,在发现试卷没有破损时,唐宇这才看起了题目。

只见上面赫然写道:如何治理水患?

见到这六个大字,唐宇眼前一亮,这策论题目还真被他的岳父赵德明猜中了!

想到这里,唐宇急忙将自己有些浮躁的心情沉寂下来,他拿出一直没有使用过的草稿纸,在上面打起了草稿。

大幽朝策论已然成了一道体系,在开始,考生们通常都会针对策论题目,扯上几道相关的圣人之言作为开篇,或是引经据典,将一些名人举动写下,之后就是歌颂当朝君主的丰功伟绩,最后才会将解决方案写出,但也只是几笔带过。

八股文培养了一大群思想僵化、不知变通的读书人,将科举取士的制度引向绝路,而策论开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通过不断地发展,策论也渐渐地培养出了一批只注重辞藻,不注重实践的书呆子,把这种人下放到地方做官,只会将阶级矛盾不断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