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老汉
落日黄昏,一轮红日挂在天际。
那一抹红,染了西边的云彩,是水洗般清澈明亮的美。
驾驶着马车,吴总管颇为感概道:
“殿下,那群稚童大多是逝去将士们的遗孤,现在,他们上着宽敞明亮的学堂,能够念书识字,无忧无虑。”
“有时候,奴才都有些羡慕那些逝去的将领。”
杨旭擦一擦眼角,同样感慨道:
“大多数人的一辈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拼劲一切,透支身体,乃至于拼掉性命,只为了儿女比自己强,不似自己这般吃苦,活在世上饱受别人白眼和讥讽。”
“本宫不敢保证其他,但只要这群孩子有斗志,有能力,本宫绝对会给他们舞台,给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
闻言,吴总管愣神片刻,突然道:
“殿下,你是真汉子!”
真汉子?
许久未曾听到别人这样夸赞自己,杨旭微微一笑,道:
“你的赞赏,本宫记在心里了。”
“我们这次前往山东,需要几日?路程选择那条路?”
拿出地图,吴总管扫了眼,回道:
“殿下,路程六百里,如何不出意外的话,十天左右即可。”
“我们先到汝宁,接着在归德落脚,补充口粮,然后去兖州,最后到达泰安。”
脑海中大致出现一个思路,杨旭点点头,道:
“好,赶路吧。”
“遵命。”
……
和吴总管预料的不错,在第二日的中午,车队来到了汝宁,进行简单修整,等待翌日再出发。
驿站里,看着有些阴沉的天气,吴总管面色担忧道:
“殿下,老天看着像要变脸啊,这阴云都快压到头顶了。”
杨旭抬起头望着阴云翻滚的天空,回道:
“把东西都收拾一下,别被雨淋湿了。”
“奴才这就去办。”
背负双手,杨旭走出驿站,走在汝宁的街道上。
与其说它是街道,不如说是农村小路,坑坑洼洼的土路一但遇到雨天就会变得泥泞不堪,街道两旁的商铺很少,零星几处罢了。
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除去京城和富庶的江南,其他地方依旧保持着破败落后的样子。
察觉到暴雨袭来,路上的百姓多是匆匆赶路,尽量赶在暴雨前回到家中,但街边得一些小贩就来不及收拾,显得颇为手忙脚乱。
指着一处面摊,杨旭吩咐道:
“帮忙去。”
“遵命。”
杨旭手下的锦衣卫并不像明朝的锦衣卫那般名声恶臭,夜止小儿啼哭,反而因为经常帮助百姓而富有盛名。
就算锦衣卫抄家,铁血无情,在百姓看来,也一定抄的是贪官污吏的家!
背负双手继续前行,杨旭走的很慢,和匆忙的,忙于生计的行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颇有感慨,杨旭忍不住呢喃道:
“不要嘲笑父母不懂欣赏,没有品味,在生活巨大的压力下,他们不得不和柴米油盐,鸡皮蒜毛的小事打交道,因而变得市侩,变得油滑,变成一个令人瞧不起土包子。”
“正如现在,本宫在赏雨,而他们却不得不抓紧收拾赖以生计的摊子。”
滴啦!
雨滴落了!
原本只是零星小雨,可伴随着一声响亮的炸雷,大雨瓢泼而下!
夏天的暴雨来临了!
“太子殿下,伞!”
李虎赶忙举着一把油伞,挡在杨旭头顶。
杨旭向前一步,后者亦步亦趋,小心翼翼,生怕杨旭身上溅落雨滴。
汝宁不大,不知不觉间,杨旭已经走出了汝宁城,来到城外。
大雨滂沱下,雨雾遍及四周,挡住视线,很难看到远处的风景。
就在这时,眼尖的刘瑾突然惊呼道:
“殿下,你看那里是不是有个人!”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依稀看到了个人影。
没有犹豫,杨旭沉声道:
“走,过去瞧瞧。”
众人急忙走向人影,走进后,众人被眼前的一幕震撼到了。
不止一个人,而是一老一少,各自背着一捆柴在暴雨中艰难前行。
老汉头发全白,消瘦的脸上爬满皱纹,背着一捆远超他体重的柴火,巨大的重量压的他的脊梁几乎和地面平行。
没有穿戴斗笠和蓑衣,老汉浑身被暴雨淋湿,却还要一手扶着柴火,一手拉扯着身旁的孩童。
孩童年纪很小,估计也就五六岁,剃了个光头,背着一小捆柴,穿着一件大号的蓑衣,拉着老汉的手,一步步朝城内走去。
心中情绪翻涌,杨旭亲自上前,扶住老汉的柴火,沉声道:
“老爷子,让我来背。”
艰难抬起头,老汉看到杨旭奢华的衣着,赶忙惶恐道:
“不用了,我自己来就可以。”
不由分说,杨旭将他背上的柴火取下,劝说道:
“这么大的雨,你走的这么慢,何时能回到城里?你也不想让你的孙儿在这里淋雨吧。”
拘谨的搓着手,老汉在一旁小心的扶着杨旭背上的柴火,一手拉着稚童,快步朝城里走去。
众人的帮助下,很快便回到城门下,到是可以借此避避雨。
将柴火放到地上,杨旭掂了掂,至少两百斤,难以想象老汉是怎么扛住的,笑道:
“老爷子,这捆柴不轻啊,身子骨可以!”
“是,是。”
老者拘谨的笑了笑,面对杨旭,他只能咧着嘴赔笑。
转身摸了摸孩童的脑袋,杨旭心中疑惑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出来背柴火,笑着问道:
“娃儿,你怎么一个人跟着爷爷出来砍柴啊?”
“你父亲呢?”
小孩单纯善良,不怕杨旭一身奢华衣物和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脆声回道:
“大父去打仗了,还没回来。”
杨旭注意到了一点,当孩童回答这个问题时,一旁的老汉苍老的眸子泛着泪花。
“那你娘呢?”
“俺从小就没见过娘,村里有人说俺娘被山匪抢走了。”
霎时间,杨旭和李虎等人沉默了。
老汉擦了擦眼泪,悲戚道:
“公子,现在家里,就剩我和幺儿一个了。”
“今年地里收成不好,大多还交了税,留在米缸里连一百斤都不到,怎么够我和幺儿吃一年,不到半年,家里就揭不开锅了。”
“没有办法,老汉我只能上山砍柴,卖给大户人家,换点钱。”
他满是悲苦道:
“只是苦了我的幺儿,大暴雨天还要跟我出来受罪。”
话说出来,就像是有了突破口,老爷子将心中的悲苦尽数说来,杨旭亦是当了一个最好的倾听者。
“十五年前,庄稼遭了灾,粮食苗全都旱死了,老伴为了不拖累这个家,出去乞讨,至今没有音信。”
“大儿子十年前被抓了壮丁,原本说着只有三个月的徭役,结果干了三年还没有结束,后来同乡捎信说,大儿子一不小心被石头碾死了。”
“二儿子到是平平安安讨了老婆,有了幺儿,但前两年打仗,二儿子被抓去当兵,死在了战场上,后来山匪来扫**村子,二儿媳妇没来及逃走,被抓上了山,找到的时候,已经没了气儿。”
“我小姑娘五岁生了场大病,没钱治,成了哑巴,前几年嫁给了路过的货郎,至此也没什么信儿。”
说着,老爷子的泪水止不住的外流,依靠着城墙,捂着脸,泣不成声。
杨旭等人亦是沉默不语,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安慰老者。
抹掉泪水,老爷子的故事显然还没完。
“不怕你们笑话,老汉我兄弟姐妹九个,饿死三个,战死两个,逃荒没了音信三个,现在全家就只剩下我和幺儿。”
夏天的暴雨来的快,走的也快。
看着外面的雨小了不少,老汉似乎痛苦消逝,笑了笑,溺爱的摸了摸孙子的脑袋,背起柴火,欣慰道:
“但好在我的幺儿从小懂事,娃儿都爱吃的他不要,都爱玩的他也不要,天天跟着我上山砍柴,下田种庄稼。”
“有幺儿在,老汉我这副身子骨就还能撑着。”
杨旭张了张嘴想要说话,但最终没有开口。
老汉笑着道:
“还不知公子大名呢?”
一旁的李虎回答道:
“老爷子,你面前的这位,乃是当朝太子!”
“太子?”
砰!
柴火猛地落在地上,老汉震惊的望着杨旭。
随后,在谁都意想不到的情况下。
老汉竟是直接跪在杨旭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