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唐高宗李治

跟着程咬金练了一下午之后,李延年只感觉浑身都要散架了。

多次拒绝了程咬金留他吃晚饭的请求后,李延年坐着马车回到了李世民为他准备了一处宅院。

“殿下,你回来了?”

一进门,李延年就看到了丽丝塔站在门口等着自己。

“你怎么找到这儿的?”

李延年好奇的问道。

“魏王殿下送婢子过来的。”

闻言,李延年的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了魏王李泰那笑眯眯的模样。

“哎…算了,你叫人准备热水,本王要沐浴。”

“已经为殿下准备好了,奴婢这就伺候殿下沐浴更衣。”

闻言,李延年微微惊讶,感叹自己运气好。

殊不知,热水一直是为他热着的。

进入房间后,李延年坚决拒绝了对方为自己沐浴的请求,自顾自的钻进了浴桶。

“不知道母亲现在到哪儿了?”

………

此时,长安城几十里外的一处县城外,姚七娘坐在马车上,掀开门帘,好奇的打望着四周。

却看到城外扎堆的流民,他们衣衫褴褛骨瘦如柴,有些人的身上还长出了脓疮。

但他们却离城门远远的,不敢靠近,因此姚七娘也没注意到他们身上的脓疮。

“外边怎么这么多流民?”

“回娘娘的话,可能是附近发生了旱灾或者洪水。”

马车旁的黑甲将军拱手回道。

“怎么不见官府赈灾?”

姚七娘皱着眉头问道。

闻言,黑衣将军沉默不语,他是军人,这种政务不该他管。

见状,姚七娘也明白了将军的难处,摇摇头叹息道:“罢了,等本宫进京自会向陛下禀明此事。”

“娘娘仁德,末将替苍生黎民谢过娘娘。”

黑甲将军出身平民,因此这番话也是出自真心,而不是阿谀奉承。

姚七娘微微摇头,感叹道:“什么仁德不仁德的,都是苦命人罢了。”

“对了,还有多久到长安?”

“回娘娘,明日应当就能抵达长安了。”

“将军辛苦了。”

黑甲将军赶忙行礼道:“卑职分内之事,当不得谢。”

见状,姚七娘微微一笑,放下了门帘,感叹李世民的驭下之术。

………

翌日清晨,李延年早早的就起来锻炼了,还带着高勇一起。

昨天晚上洗完澡,让丽丝塔帮忙按摩放松了一下,现在肌肉倒也没那么酸痛。

由于这具身体的底子比较差,李延年也没敢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只是跑跑步,做几个俯卧撑。

而高勇就不一样了,他的运动量几乎是李延年的三倍!

看着壮的像头牛的高勇,李延年便把程咬金的三板斧教给了他,没想到这家伙仅仅片刻就练得有模有样了!

丽丝塔在一旁看着眉飞色舞的二人,踢着脚边的石子,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锻炼了一个小时后,李延年匆匆吃完早饭,就准备去找晋王李治了。

晋王排行老九,现在才七八岁,而且一出生就封了晋王,可见李世民对自己儿子们的喜爱。

李延年也不得不感叹,唐太宗李世民除了玄武门之变这个污点以外,就是家庭不和。

杀兄逼父退位,儿子自相残杀,前者还能说李世民是功高盖主逼不得已,但后者跟他的育儿观念有很大关系。

李泰比李承乾小一岁,比李延年小半岁,是李世民的嫡次子,按理来说他跟皇位没有一丝关系。

但是李世民偏偏又很宠他,让他自己招贤纳士就算了,居然还容许他不去就藩?

也难怪李承乾忍无可忍,最后会选择刺杀李泰,却不料反倒让李治得了皇位,是为大唐唐高宗。

想着这些,李延年摇摇头,自己这种小妈生的应该不会被李承乾惦记上吧?

走到皇宫后,李延年亮出腰牌,畅通无阻的来到了后宫。

“延年见过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千岁千千岁千千岁!”

后宫里,长孙皇后正带着李治玩耍,嗔怪的看了一眼李延年。

“你这孩子从哪儿学的?以后见到我不用那么客气,叫姨娘就行了。”

闻言,李延年微微抬头,看到长孙皇后的气色已经好了不少,看向李治微微笑道:“这就是九哥儿吧?”

“嗯。”长孙皇后点点头,随即看向李治说道:“雉奴,快见过你二哥。”

“雉奴,见过二哥。”

李治听话的对着李延年行了一礼,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怪不得最后李世民把皇位给了他,听话的儿子谁不爱?

李延年心里感叹了一句,笑着扶起了李治,“来,二哥给你把把脉。”

闻言,李治乖巧的伸出了自己的双手。

李治把脉,没有把出什么问题,但是他知道李治晚年是患了风眩死的。

不过李治死的时候也五十六岁了,现在最多只能开一点养生的汤药,风眩等以后再治吧。

片刻后,李延年收回手,“姨母,九哥儿并无大碍,只要平时饮食多注意荤素搭配,多吃些果蔬就行了。”

“如此,那我也就放心了。”

长孙皇后笑意盈盈地说道。

“在聊什么呢?这么开心。”

李世民走进来开口笑道,“延年也在呢?”

“陛下万岁……”

见到李延年要下跪行礼,李世民挥手打断道。“免了,你我父子,私下不用这么客气。”

“儿臣谢过父皇。”李延年拱手道。

“嗯…你来的正好,刚刚接到消息,你母妃今天应该就能到长安了。”

“啊?真的吗?”

可能是受身体主人的影响,李延年的心情跟着激动起来。

“你这孩子,朕还能骗你不成?”

李世民摇摇头,接着看向李治道:“雉奴,最近你在学《孝经》你认为这部《孝经》中什么最重要?”

李治对答道:“孝道最为重要,幼年侍奉双亲,长大后侍奉君王,最后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君子侍奉君上,到了庙堂之上想着为国尽忠,退居在家的时候想到是劝谏君主的过错,纠正其恶。”

李世民听闻大喜,说道:“你如果按此行事,完全能够事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

长孙皇后也十分高兴,转而看向李延年问道:“延年,你读过孝经吗?”

闻言,正在吃瓜看戏的李延年微微一愣,摇摇头说道:“儿臣不曾看过,但儿臣看过其他书。”

“哦?不知是何书?”

李世民饶有兴致的问道。

“回父皇,儿臣所读颇为繁杂,不便一一列举,但儿臣却也悟出了一些道理。”

说罢,李延年心里腹诽道,九年义务教育,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学医九年。

他读的书全部说出来,说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李世民开口道:“说给父皇听听,正好你九弟也在这里,给他做个榜样。”

长孙皇后和李治也一脸期待的看着李延年。

“儿臣以为,先辈贤者们读书著书的目的,无非就是四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地开太平!”

轰!

一语落下,三人皆是屏住了呼吸,只剩下李延年铿锵有力的话语在回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