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秦苏的帝道决心

秦苏踱步走至大殿正中央。

而那七位墨者,俱是站起身来了。

为首的相里勤,向秦苏拱手揖礼道:“在下相里勤,乃墨家巨子,特此见过秦帝三世!”

说罢,他还向秦苏鞠了一躬,不似先前在王绾面前那般气势逼人,所有的锋芒,皆已收敛。

“不必客气!”秦苏双手虚扶,对那相里勤说道,“先生可知,如今大秦病在何处,可有与寡人共主天下,共建强秦之心?”

“当然知晓,只是……草民不知道,该讲不该讲。”相里勤迟疑道。

“但说无妨。”秦苏朝着相里勤温和一笑道,“我们不要怕说错,如果说错了,就一起讨论,直到有妥善的方案为止。”

此话一出,一众墨者微微动容。

他们看着秦苏那儒雅随和的脸庞,突然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大秦未来的希望。

“大秦之弊病,在于六国旧地贵族与秦朝新贵!”相里勤语出惊人地说道,“子墨子还在世之时,为什么选择辅佐秦国,担任秦墨,而赵国的王想要给予子墨子以封地,却被他拒绝了,这是为什么呢?”

此话一出,王绾与蒙毅都是微微动容。

特别是那王绾,紧紧地握住了自己的衣裙下摆,那双苍老的手上青筋条条凸显。

墨家巨子此番言论,实乃击中了要害!

他有预感,接下来,秦苏与相里勤之间的对话,恐怕将会狠狠打了先前大秦一众高官的脸、改变接下来大秦的命运走向,甚至日后可以彪炳史册!

而苦疾与相里红儿等六位墨者,皆是死死地盯着秦苏。

他们嘴角微微向上一翘,仿佛胜券在握。

他们料定,秦苏肯定答不上来,否则当初墨家就不会被逼着退出秦朝朝堂,甘愿在一介乡野之地,安心过上自己的小日子了!

“巨子所言甚是。这是因为,始皇收天下之兵,将各地贵族聚拢在咸阳附近之后,虽然断绝了他们在各地造反的可能,然而这只是暂时的。

“六国旧部,根本受不了秦律的严苛,这就等于是让一贯锦衣玉食的公子突然下放到地里面干活,他们也会叫苦不迭、甚至奋起反抗的啊。甚至是当今大秦朝廷三公九卿等各级官吏,又有多少不是原先六国旧地之人呢?

“然而秦国,正是以严酷的法治闻名于世。秦律涉及了秦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农业、工商业还是整个国家的体制,都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然而,其他六国,都不是如此,本质上,他们还是人治,并非法治!

“何为法治?法律至上,一视同仁。何为人治?区分尊贵卑贱之别,君子方法,可以免刑;黔首却不能以仁义道德作为开脱。这就给贵族们钻了空子,法律成了工具,不管犯了什么法,最后只凭借父母官的喜好来定罪。

“法治,可以兴邦;人治,只能走向灭亡。先周正是由于礼法有别于贵贱,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所以国家没有威信,自然人人都是满嘴仁义道德,而背地里却享受着周礼带来的特权制度。百姓不知道法律是什么,自然就会总以下犯上。可是儒者们却说,这是人们不遵守仁义道德结果,岂不是可笑的吗?

“至于分封制度,那更加等于是将权力分封在各个诸侯与士族的手里,百姓却更加无法享有权利,久而久之,自然无法阻止大国征讨小国、盗跖作乱而百姓流离失所。这便是先周灭亡之祸!

“至于我大秦,不管是孝公与商君变法,还是昭王与惠王,皆是因为依法治国而让国内安定、百姓朴实、衙门廉政,人人都忠诚而守信义,与古代圣王所治理的社稷,没有什么差别。

“为什么我大秦能够做到这点?大概是没有儒者高推圣人吧。庄子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若是像其他国家那样,天子与士大夫共主天下,士大夫代天牧民,那么只能壮大士大夫,让地方民强而国弱,最后大家就都不听天子的了。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失败的地方吧!”

秦苏一番论述,让王绾与蒙毅瞠目结舌,彻底地呆愣在了原地。

万万没想到,一向以仁义道德宽待百姓的公子扶苏,居然说出了这般逻辑严谨的法家言论。

但他们又无法反驳,的确,大秦一统天下绝非偶然。

若是没有当初,秦孝公与商君合力的变法,那么大秦就没有一百五十年的昌盛国力,又怎么可能打败其他六国,进而一统天下呢?

而一统天下之后,似乎大秦也不是原来的那个大秦了。

天下皆为大秦子民,可是,原先秦地百姓,早就习惯了遵守法律,上至官吏下至黎民百姓,不管是男女老少,全都口颂商君之法,人人行事都按照规章制度来,绝不逾矩,自然可以管理好社稷江山。

而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却遭遇到了许多困难,无法将原先秦国成功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各地。

只因六国旧地,大家道德不一,在六国诸侯与士大夫数百年的苦心经营之下,早就习惯了原先的礼法制度,而突然进入到了秦国的法制社会,这就像是鱼儿到了沙漠里,难免会不适应,要么被干死,要么想办法游回大海里。

而那些六国的儒家学者们,一个个满腹经纶,可让他们管理天下,不还是照搬原先六国的制度吗?

如此,秦制如何得以继续推行下去?而六国承袭周礼,周礼却引发了天下大乱,若是任由大秦继续变质下去,那么距离先周时期的天下大乱,恐怕也不远了吧。

加之先前胡亥与赵高一事,早已说明,这只是大秦官吏体制变质的冰山一角。而秦帝三世新政,虽然畅通无阻地施行了下去,可是这士族们在背后搞的什么把戏,王绾等一众六国旧地出身的文臣,自然无比清楚,却对此无能为力。

而现在,墨家巨子切中要害,秦帝三世更是简要论述了当前大秦的弊病所在,其思想之精妙,言语之缜密,可以比拟子墨子了。

越是如此,王绾就越是感到深深无力。

身为秦朝丞相,他深知秦朝能够走到今天,自己也责无旁贷。

毕竟当年始皇帝庭议郡县制还是分封制,而他自己也有力挺分封制、认为效法古礼乃是盛世之举的“黑历史”。

至于那些墨者,也震惊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秦苏居然答上来了,而且想得比他们还要周到。

相里勤所要表达的,只不过是看不惯如今秦朝的新贵与旧贵族们之间的纷争罢了,这样下去,秦朝迟早得完蛋。

而且这也与墨家主张相背。以子墨子拒绝赵王封赏的往事来说明,若是秦帝三世给不了他们想要的秦朝体制,那么他们宁愿回到山林里,甘为黔首。

而胡亥在上任的数月里,能够说出“百姓纳税越多越良善,官吏杀人越多越忠诚”这等内儒外法的言论,就足以说明秦朝的问题所在了,恐怕早已积重难返。

而秦苏不但将这点点出来了,还更进一步,结合秦国以往绝圣弃智、尚贤尚同的法制精神的历史,来论述先周诸国失败、秦国成功,同时昭示了自身的决心,此等作论技巧,实在是让他们这些同样精通于辩论的墨者,自叹不如。

“好!没想到,三世陛下当有始皇之风!”

相里勤重重地向秦苏行了一礼,对他肃然起敬道:“从今往后,我墨家以三世陛下为墨家巨子,而我退居墨家首领,日后墨家听命于三世陛下,绝无二心。但,臣也斗胆有一个条件……”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既然大家都知道对方的想法,那就不需要再遵守那些繁文缛节,而是明法规定吧!”秦苏淡笑了一声说道,“从今往后,我大秦实行【帝道】,法权至上!

“我大秦鼓励百家争鸣。墨家可以推举固定名额的墨者人才,在博士宫里任职,进行实业生产工具的创造活动。其他各家学派,也可在博士宫内畅所欲言。最后,大家以社会实践结果论胜负。

“并且,大秦国库要全力支持墨者的研究,而墨者也必须说明研究的方向、内容与用途等详细方案,为我大秦国力的提升,献出自己的力量!要是做出了成绩,可以加官进爵,赏赐钱币与田地财物等。

“同时,明日召集百官,于博士宫进行庭议,完善秦律,并且重新设置官吏的俸禄体系,能者可以留任升官,不能者则会被贬职革职,其余墨者等诸子百家学者,也可以参与管理体系,分别管理不同的部门。

“全国官吏必须接受三年一调任、五年一调地,并且由咸阳庭议统一任命,精简从政,依法治国,重整我大秦遗风,任何人都不得违抗大秦法律!”

此番政令一出,顿时让王绾又被吓了一跳!

他今天,着实被秦苏惊吓得一次又接一次。

看来,秦苏维新变革的决心,与当初的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一样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