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贞观纸的标准规格工业体系

自从汉王李渊把贞观纸交给了父皇之后,他这些天一直都非常忙,几乎忙的都没有时间休息了似的。

他这些日子以来到底在忙些什么呢?

忙着造制造铅笔啊!

所以他这几日,几乎吃穿睡都在东厂这边,没有回过一次汉王府。

身为一名21世纪的网络青年来说,李恪都好久没有碰过笔写过字了。

更不用说毛笔写书了。

在现代需要用到毛笔写字之辈,大概也就只有那些书法家了吧!

正常的现代人谁还用毛笔啊!

然而现在穿越到了这个时代,身为大唐的亲王免不了需要写书。

所以对于古文字,或者毛笔来说,李恪还是感觉使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的。

他只想当一个咸鱼王爷,可不喜欢太难的东西。

所以为了方便自己,这些天他吃穿住几乎都在东厂,他不仅要制造铅笔还给自己编造了一套字典出来。

没错汉王为了自己能够看懂大唐的文字,他打算要简化大唐的汉字,直接把21世纪后的汉字带到这个时代中来。

编造一套字典出来,可不是一个复杂的工作。

不过这事急不来,李恪有的是时间慢慢编造字典。

反正他有的是时间,就当打发一下无聊的时间罢了。

一天夜行里,汉王点着几根蜡烛,正在夜灯之下翻阅这个时代的一些儒学经典著作。

想要编造字典,首化就要先把这个时代的一些书籍给过目一遍。

李恪的计划是这样的,自己先挑选出一些比较多常用字的儒学著作出来。

然而进行简化字改编,把选出来的儒学著作全部都给写了一本简化版出来。

然而再慢慢编造一本简化字与大唐文字的对照字典出来。

“殿下。”忽然青鸟的声音打断了正在看儒学著作的汉王,他微微抬起头看向了青鸟。

青鸟继续说道:“刚刚听到魏队长来报,您要求制造的钟铅笔已经制造出来了。”

“这是魏队长送来的铅笔,还请殿下过目。”

说话间,青鸟双手把一支铅笔递到了李恪的面前。

当李恪看到青鸟双手之中的铅笔时,他眼前一亮露出非常惊喜之色。

一阵惊喜的他立即吩咐青鸟道:“你赶紧去拿一把匕首给本王。”

“喏!”青鸟微微躬身退了出去。

在青鸟退出去期间,李恪打量着手中的铅笔,连连点头并且还自言自语的嘀咕道:“不错!不错!”

“想不到我穿越到了大唐,还能够用得上铅笔。”

“这大唐的制造水平还是可以的。”

“虽然制造出来的这一支铅笔,按照后世的标准来说的话,并非是一件合格的产品。”

“不过经过再细心打磨一下的话,肯定能够和后世的铅笔的质量相着几二了。”

一盏茶不到的功夫,退出去的青鸟再次来到了汉王的身前,她朝着汉王微微躬身,把匕首双手递到了汉王的面前。

李恪接过匕首开始削起了铅笔。

仅几个呼吸,他便把铅笔给削好了。

“给本王拿几张贞观纸过来。”

“喏!”青鸟听话的又下去取出了小包贞观纸进来。

按照李恪的要求,东厂制造出来的贞观纸规格大小是按照后世的A4纸的标准来定的。

每制造出来五百张贞观纸为一叠就是五百张贞观纸为一小包,每一千张贞观纸为一叠就是一大包。

十小包贞观纸装在一个精致的小木盒中叫做硬盒装。如果是用纸箱装的话,只能装五小包贞观纸叫做软盒装。

一百大包的贞观纸,就要用到大的木箱来装了。凡是用木箱装的叫做硬箱装,凡是用纸箱装的称之为软箱装。

不过软箱装并没有一百大包贞观纸那么多,而是只有五十大包而已。

当李恪用铅笔在贞观纸上写下了一千五百字的一个小故事后,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青鸟,给你看一下,本王的杰作。”说着他把刚写好的小故事递给了青鸟的手中。

青鸟接过去,脸色小小地变了一下。

因为他女现纸上的文字,她竟然重来没有见到过。不过他却从一些文字的字形上面猜测得出来字中的意思。

有一些文字她仔细一思量,不仅能够猜测出字中的意思来,感觉与一些大唐的文字差不多,好像是简化的版本。

“殿下,这文字青鸟怎么以前没有看见过?”

“难道这就是大唐的文字吗?”

“不是。”李恪摇了遥头回答道:“这是本王自己编造出来的文字,本王感觉大唐的文字写起来太过于复杂了。”

“所以本王想要简化一下这些文字,这些天本王之所以在看如此多的儒学著作,那都是因为本王要为编造字典做准备。”

经过了他的一阵的讲解之后,青鸟终于看懂了手中的一千五百字的小故事。

“殿下,你写的这个话本小说真有趣。”

“只可惜就是字数太少了一点,根本都不够看的事。”

“不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

“这个故事叫做《西游记》。”李恪笑了笑,“现在你看到的并不能称之为一个完事的话本小说,因为它只能称得上是一个故事梗概而已。”

“什么是故事梗概?”青鸟还是第一次听到“故事梗概”这四个字。

于是李恪便给青鸟解释起了,何为故事梗概。

所谓的“故事梗概”就是是简要地把故事说出来,也就是讲述大意。

但在讲述时,不能斩头去尾,不能遗漏重要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都要交代清楚。语言要简洁,尽量长话短说。

写故事梗概的方法思路有四点。

第一点:读。

通过对原文的精读,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确就多读几遍,不到胸有成竹绝不“善罢甘休”。

第二点:抽。

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抽取出原文各段的段落大意。

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文章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

第三点:连。

将抽取出来的各段大意连接起来。

第四点:理。

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李恪估摸着时间,等青鸟把自己的话消化完后他又对着青鸟笑道:“青鸟,你要不要也试一试,随便挑一本话柄小说来看下,然后写一下它的故事梗概呢?”

在他说这话的时候,李恪的一只手还指向了自己的桌面。

因为在他桌面上罢着的不仅有好几本儒学著作,也有好几本这个时代的一些经典的话本小说以及一些诗词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