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才投资一万两?

“哟,张大人!”

“张大人……”

“见过张大人。”

随着张成走入工业新区。

不少工坊老板,纷纷探头对张成打起招呼。

跟在张成身后的父子两人,顿时有些惊讶:

“这张成,不但在凤阳百姓们心中得人心,在这些商贾眼里,竟也如此有威望?”

“爹,您还没看明白啊?”

朱标摇摇头道:“只怕是这些商贾们,都在张成推动的工商革新之中赚到了钱,才会如此热情……”

“呵,就如同张成之前说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能让商贾们赚到钱,让百姓们吃饱、穿暖,生活富足,这便够了,不是吗?”

不知不觉,朱元璋此时对商人们的偏见,也不像以往那么偏激。

反而在今天的见闻之中,有了明显的改变。

而朱标则是一脸沉思。

也不知,在想什么。

……

片刻之后。

张成在一处水泥工坊门口停下脚步。

回头对两人说道:

“就是这里,这家水泥工坊,正是与县衙公私合营,前景很不错。”

“倘若二位投入一万两银子。”

“不出意外,来年分红,应该可以分到三千两以上。”

三千两……

朱元璋刚才还在感叹这工商革新的好处。

这时,已是忍不住心动起来。

纵然他贵为天子,富有四海。

可这次拿出的一万两,那可都是皇家内帑。

换句话说,这都是他的私房钱……

“当真能分红这么多?”

“当然!”

张成点头说道:“倘若不信,二位随我进去看看,就知道了。”

说着,他推开门扉,带两人走入这间还算宽广的工坊。

虽然已是午休的时候。

但工坊老板还在处理账目,听到动静,抬头看见张成,顿时喜笑颜开:

“张大人,您今日不是休沐吗?怎有时间大驾光临……”

“你还记得张大人的休沐时间?”

一旁的朱标好奇问道。

听到这话,工坊老板顿时笑说道:“这谁不知道呀?咱们这张大人,千好万好,就是有一点不好,每次到了休沐日,就从来找不见人!”

“还说,休息的时候就该好好休息,身体才是工作的本钱……”

“这?!”

老朱回想了一下这几年来,自己处理政务时,全年都没休息过几天。

这张成倒好。

一放假就找不到人,这未免太过懒惰。

“好了,今天我过来,是有两位外地来的投资商,想入股你这间工坊。”

“外地来的?”

工坊老板看了看两人,有些好奇:“你们资金有多少?三万?五万?还是……”

“……”

区区一个小工坊的老板,开口就是三万、五万两银子。

朱元璋差点怀疑自己听错了。

甚至,感觉眼前的世界,变得分外魔幻!

“一、一万……”

朱标则是满脸尴尬,低声说道。

一万……

霎时间,工坊老板脸上露出了一丝蔑视!

才他娘的一万两银子,也想入股他手下的工坊?!

“我说二位,别看我这工坊不算大,可水泥这行业前景无限,咱大明的建设都得用到这玩意……”

工坊老板语气淡了许多,“之前市场上已经传出消息,这生产水泥的经营证,很快就要停发了。到时候,我这工坊就成了香饽饽!”

“届时,光是能拿到的融资,就不止十万两!您这一万两银子……”

“埋汰人呢?!”

朱元璋闻言,脸色变了!

而朱标,更是有些无地自容……

敢情这一万两银子,人家压根就没放在眼里!

更让老朱感到难以接受的是这么个小小工坊,未来还能拿到十万两的‘融资’?

虽然不能理解这意思,但大概能猜出,恐怕跟自己的投资差不多!

“呃,他们其实不缺钱。”

这时,看场面变得有些尴尬。

张成连忙打起圆场,道:“主要是前期投资,看看效益如何。如果还可以的话,他们还能再追投的。”

“……既然张大人发话了,那行吧。”

工坊老板冲着眼前两人点点头,勉为其难道:“一万两银子,占股百分之五,也就是半成,没意见吧?”

“半成?”

“那你这小工坊,岂不是价值二十万两银子?!”

朱标的算数能力显然很好。

几乎瞬间,便得出了这工坊的价值。

“是啊,现在我这工坊光是水泥生意,一天能挣一百两,一个月就能挣三千两银子。”

“这一年下来,就是三四万两的利润。”

“要不是张大人开了口,你这一万两银子,我还看不上呢!”

“……”

老朱再次抬头,仔仔细细打量着这并不算大的院落。

以及堆积如山的水泥原料。

终于忍不住感叹道:

“张大人,你之前说,这工商革新,乃是大明的富强之道。”

“在下,终于见识到了。”

说完,便从怀中掏出几锭金元宝,对工坊老板说道:

“手上没那么多银两,用这金子代替,可否?”

“可以。”

工坊老板面对这金灿灿的金元宝。

竟是没有半点惊讶。

反而点点头,一脸淡然,随手便招呼手下拿来纸笔。

“咱们现在写个股份转让的契书,双方签名,这便成了。”

说罢,便开始写下股份转让的协议。

片刻之后。

随着双方在三份契书上写下名字,工坊老板自留了一份,再将一份推给老朱。

另外一份则是由张成暂为保管。

见朱元璋有些好奇。

张成解释道:

“这商业上的协议,按照规矩,双方各持有一份,工商局那边再留一份作为证物,以免日后发生纠纷。”

“这法子……”

“的确周到!”

老朱满意地点了点头,不由称赞道。

毕竟,这一万两银子可是自己的私房钱。

万一打了水漂,他能心疼大半个月……

所有手续全部弄好,三人便准备告辞,返回县城!

“爹,咱们这一万两银子,不会赔本吧?”

回去路上。

朱标这才后知后觉的有些担心。

要知道,他这东宫太子的月钱,就是从内帑发放的。

万一内帑的钱亏完了。

那自己,岂不是没钱花了?!

“这……”

“应该,不会亏吧?”

这时。

同样过了兴奋劲的朱元璋,咂了咂嘴,脸上流露出了一丝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