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你这投资,不够看

刚才张成的这一番话,已经彻底让老朱明白,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小小县令。

只怕,在经济之道,比主管民政经济的户部尚书更厉害!

宝钞的推行,从制定计划到如今,历时数年,却从未有一人看出其中问题……

可张成却用只言片语,就点出了其中的关键!

这么优秀的人才,倘若放在凤阳做一县令,实在太可惜!

“张大人,这宝钞的学问,在下受教了。”

朱元璋面色不改,满脸镇定道:“不过,以张大人这般学识,做一县令,不觉得屈才吗?”

“这……”

一旁的朱标听到自己老爹这话。

顿时有些惊讶。

连忙看向张成,想看看对方的反应。

毕竟,自家老爹这话里话外,就是在暗示这个县令的职位,只恐配不上张成的才华。

如果对方愿意再升迁。

莫说是县令。

就是让他做个知州,又如何?

“呃,不觉得啊。”

听到老朱这么问。

张成立刻摇了摇头,且不说系统要求的任务还没完成,就说这凤阳县城,他觉得就挺好的。

说到底,他张成骨子里还是个现代人。

真让他去当什么大官,那些繁重的公务反而让他无从适应。

像现在这样,做个咸鱼县令,一到放假就躺平,这样的生活没什么不好。

“再说了,就算我有走人的念头,这凤阳上下的百姓,只怕也不肯让我走啊。”

见老朱不吭声了。

张成不由开了句玩笑。

但在老朱、小朱看来,这可不是玩笑。

而是一句事实。

以张成在凤阳县的民望,倘若真的将他调走,只怕凤阳上下,数十万百姓都得去州府跪着求张成回来。

州府跪不出结果。

说不准,不少人都得跑到南京去要个说法。

想到这里,老朱只能暂时压下刚才升起的念头,“这倒是在下考虑不周了。”

“没事,不过你们之前说打算在凤阳投资……”

张成看似漫不经心地问道:

“却不知,二位的资金预算有多少?”

“资、资金预算?!”

这又是个没听过的新鲜词汇。

但跟之前不大一样,这个词,朱元璋还是能依稀明白的。

“一万两!”

就见朱元璋捋了捋颌下短须,眼眸深邃,“张大人,这投资一万两,在你这凤阳县,当属大户了吧?”

一万两白银……

在老朱看来,莫说是在凤阳了。

就是在金陵城里,同样是富商级别的存在。

毕竟,大明才开国八年而已。

正是百废待兴之时。

哪儿有那么富裕?

“呃……”

这次,张成又有些为难了。

他实在是不好意思告诉老朱,这一万两的投资,在凤阳,还真不算个事儿……

但没办法,还是只能硬着头皮,道:

“凤阳近年以来已有许多外地过来的投资商,最少的,都投了好几万两银子置办工厂,二位只拿一万两出来,只怕这生意,不好做啊!”

“……”

老朱嘴角抽搐了几下。

险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一旁的朱标更是彻底懵逼。

一万两的投资,在凤阳都算不得什么?

开什么玩笑!

“张大人,你莫要说笑了,这凤阳虽然富裕,可哪儿能聚集得了如此多的资、资金?”

朱元璋难得有些磕巴。

显然,张成这话确实把他惊到了。

“您来时没注意看凤阳的路面吗?”

张成同样有点懵。

这凤阳的基建能搞的这么快,这么好。

主要还是因为系统之前发放了水泥以及混凝土配方,虽然产量不算高,但建设整个凤阳还是绰绰有余。

而这水泥地面的光滑程度,很快便引来了各地商人前来围观,不少有远见的商贾都纷纷表示想掺和一手。

如此一来。

张成怎么可能放过这些投资商。

全部都以凤阳县衙出技术,投资商出资金的公私合营模式,置办了许多工厂。

跟这些动辄几万、十几万两银子往外砸的‘大明资本’比起来,老朱抠抠搜搜拿出的这一万量……

还真是打个水漂都不一定能看见水花儿!

“路、路面……”

老朱小朱有点发懵,下意识的回忆起了来时见到的场景。

没记错的话。

凤阳县城的路面,的确是有些不一样。

虽然都是灰扑扑的,但凤阳的路,看起来更有质感,而且更平整。

最主要的是……

马车在上面跑,居然不会扬起尘土!

“这路,大有玄机!”

老朱当即凝起眸子,看向张成!

面对老朱的一脸严肃神色,张成不由耸肩,无奈道:

“有个屁的玄机,那玩意叫水泥路面,用最新研发出来的建筑材料弄的。”

“而那些来凤阳投资的富商们,正是看上了水泥的前景,所以才肯花大价钱投资……”

张成摇了摇头,道:“不过,光是弄水泥产业,还不够全面。光靠单一产业作为地方的经济支柱,一旦出现风险,后果会很严重。”

“所以,如果二位的确是想投资的话,不妨考虑一下跟县衙合作经营新的产业!”

新产业,老朱暂时没兴趣。

他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弄明白这水泥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稍稍思索。

老朱便立刻道:

“先不谈那新产业的事,张大人,这水泥产量如何?用量如何?收益……”

随着老朱抛出一连串的问题,张成顿感头疼!

但已经知道眼前的中年男人就是洪武大帝朱元璋,他又不敢不回答,只能硬着头皮,一个个问题回答……

“日产一百吨?这个‘吨’是何意?”

“一里地,需用七十吨水泥?!”

“还有这水泥的价格……”

随着老朱的问题逐一被解答。

张成累了个够呛。

但老朱,以及身旁的朱标,却是眼眸无比明亮。

心里更是犹如有火在烧。

按照张成的介绍,如今凤阳县所有的水泥工厂加在一起,一共可产出近百吨水泥。

这个产量足够满足修一里地的水泥道路。

当然,老朱并不知道,如果把张成口中的‘一里地’换算成大明的度量衡,那么实际上相当于一里半左右。

但不管怎么样。

这产量以及用量,已经足够让老朱感到惊讶了。

毕竟凤阳县城就这么大。

倘若,把产量扩大到全省,乃至全国……

那日后,有这水泥道路铺就整个大明,那通行效率,岂不是要提高十倍、百倍?!

当心里陡然升起这个念头时,老朱再看向张成,眼里已然不是垂涎……

而是恨不得将这小子,直接拐回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