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义与野蛮

现在世界上反恐怖主义之声洋洋乎盈耳矣。我首先声明,我是坚决反对恐怖主义的,恐怖主义总是与野蛮相联系的。

但是,我总觉得,这里面似乎有点问题。反恐怖主义活动应该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事实上,它却变成了一场闹剧,或者一出滑稽剧。因为,什么叫“恐怖主义”?谁是恐怖主义分子?大家的理解并不一致,其中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意见。有的人不肯说,有的人不敢说。我想,虽然世界上绝大多数政府都宣称反恐怖主义;但是,并不是没有潜台词的。

不这样也是不可能的。对于什么是恐怖主义,有一半是有一致的看法的。劫持飞机,用人体作肉弹轰炸别国的摩天大楼,死伤数千人,这是不折不扣的恐怖主义,对此恐怕是没有异议的。可是右手持大棒,左手托原子弹,驻军全球,随意指责别的国家为“邪恶轴心”,随意派遣军队侵入别的国家,杀人当然不在话下,而自己还义形于道,恬不知耻。难道这不也是恐怖主义,而且比恐怖主义更恐怖的超恐怖主义吗?是谁给你们的这种权力?难道就是你们的上帝吗?世界上的政府和人民,并不是每一个都失掉了理智,他们能够明辨是非。

我必须在这里浓笔重彩地补上几句。这个国家的人民,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一样,也是有理智的,也是希望自己能过好日子也希望别人能过好日子的。

至于恐怖主义与野蛮的联系,那也是非常明显的,很容易理解的。拿活人当肉弹冲击别国的大厦,这不是野蛮又是什么呢?手托原子弹讹诈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随意践踏别的国家,视人民如群蚁,我认为,这不但是野蛮,而且是比前一个野蛮更为野蛮的野蛮。

但是,我认为,野蛮是有区别的。我杜撰了两个词儿:正义的野蛮与非正义的野蛮。仗义执言,反对强凌弱、众暴寡的“西霸天”一类的国家,不得已而采用野蛮的手段,虽为我们反对,但不能不以“正义”二字归之。至于手托原子弹吓唬世人的野蛮,我只能称之为“非正义”的野蛮了。

世界已经进入2l世纪,人类已经有了长期的文明发展的历史。按理说,野蛮行为应该绝迹了,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说句公道话,两个野蛮产生根源是不同的。正义的野蛮是被非正义的野蛮激发出来的。我虽然坚决反对,但却不能不认为情有可原。非正义的野蛮则一无是处。他们胡作非为,反而洋洋自得。中国古人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根据无数历史事实归纳出来的真理,绝不会落空的。回头是岸,是我对那些非正义野蛮者一句最后的忠告。

慈善是道德的积累

我是搞语言的,要我来讲道德,讲慈善,实在是有些惶恐。

什么是道德?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写一本书。简单说来,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不依靠外力的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德以善与恶、美与丑、真与伪等概念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我国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时期,稳定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除了法律、行政手段的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以外,道德是社会稳定发展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和调节手段。

在中国的传统道德中,伦理道德有很重要的位置,伦理就是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儒家讲的三纲六纪就是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关系的准则。这里有糟粕的地方,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不应该谁是谁的纲。儒家强调要处理好人的各方面社会关系,还有许多值得批判吸收的东西。比方对父母的关系,中国人讲孝,这个孝字在英文没有这样一个词,要用两个词才能表述这个意思。所以西方的老人晚年是十分凄凉的。中西的道德是有区别的。我举个例子,我在欧洲住的年头不少,我看小孩子打架,一个十六七岁,一个七八岁,结果小的被打倒了,哭一阵爬起来再打。要在中国就会有人讲了,大的怎么欺侮小的呢。他们那儿没人管,他们认为力量、拳头是第一位的,不管你大小,只要把别人打倒就是正当的。西方道德中也有对我们有用的。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应批判继承,精华留下,糟粕去掉。对外国好的,也可以学习,不要排斥。

慈善是良好道德的发扬,又是道德积累的开端。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个社会的良好的道德风尚,一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宣传教育,要舆论引导,更要实践、参与。慈善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慈善可以是很高的层次,无私奉献,也可以有利己的目的,比如图个好名声,或者避税,或者领导号召不得不响应;为慈善付出的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少,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时间、精神,层次很多,幅度很大,不管在什么条件下,出于什么动机,只要他参与了,他就开始了他的道德积累。所以我主张慈善不要问动机。毛泽东同志讲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我的理解,效果是决定因素。“四人帮”有个特点,就是抓活思想,抓活思想就是追究动机。过去有句古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是典型的动机唯心主义。

莫让时间再怕东方人

五六十年前,我在德国读书的时候,在一本书上读到了这样一句谚语:“所有的人都怕时间,时间独怕东方人。”这需要加一点解释。时间这玩意儿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管是国王,是皇帝,时间一点面子也不给留,一个劲儿地向前飞奔。“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瞬间,人就老了,生命要划句号了。一想到这一点,谁人敢不害怕!

谚语里的“东方人”,大概指的中东一带的人,也可能包含这地区以外的人。古代一部分波斯人,当然是有钱者和有闲者,过着慢悠悠的闲散生活。“树荫下一卷诗章,一瓶葡萄美酒,一点干粮。”对时间的流逝表现出不屑一顾的大无畏的精神,时间对他们毫无办法,束手无策,只好放下被一切人都畏惧的架子,拜倒在这样的“东方人”脚下,反而怕起他们来了。

印度人毕竟是有智慧的民族。他们的古代语言梵文是同义词最多的语言。别的且不说,只说Kala一个词儿,含义一是“时间”,二是“死神”。他们直接把“时间”与“死亡”结合起来,显得有多么深刻,多么聪明!

中国人也毕竟是有智慧的民族。先秦时期,庄子就有“方生方死”的提法,把生与死直接联系起来,显得有多么辩证,多么真实!至于时间,古来多称作“光阴”。历代哲人贤士没有哪一个不提倡爱惜光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家喻户晓的。朱子有一首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讲得更明白具体,更形象生动。

倘若援用我一开头引的那两句谚语,我们也可以说,我们中国人也是害怕时间的。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起来,我们生活节奏太慢太慢了。浪费时间的现象普遍存在。过去“铁饭碗”时期培养了一批懒人,终日无所事事。他们只吃干粮,喝美酒,却没有什么诗章。他们对时间也表现出一种不屑一顾的大无畏神态,时间对他们也是束手无策的。如果那一个谚语指的真是中东地区的人的话,我相信,今天那里的人早已改变了态度,绝不会再让时间怕他们了。我倒有点担心,今天如果时间再怕“东方人”的话,这些“东方人”恐怕要包括一些我们的同胞在内。

我真诚希望:莫让时间再怕“东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