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刘贺,你小子欺君

“既然如此,你们已然达成和解,咱也就不理会了。

今日时候不早了,你们可有是要上奏的?若是没有,便各自散了吧!”

朱元璋的语气里,带着一丝疲乏,一旁太监听了,几乎断定,不会有人在此时开口。

可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朱元璋这边话才说完,人群中,就立刻有人走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奏!”

朱元璋侧目看向那人,这才发现,对方竟然是个御史。

御史有监察之职,此刻出来,自然是要参奏,加之众目睽睽,朱元璋想当然的觉得,此事必然是关乎某位重臣。

他犹豫片刻,问道:“可有奏折文书,提前上奏?”

那御史微微摇头,而后回答:“此事较为突然,加之此人身份似乎有些特殊,所以臣还没来得及写下奏折。”

朱元璋身世坎坷,为人自然多疑。

此刻他已然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听了这番话,也就想当然的觉得,这件事可能关乎某位大员,或是勋贵。

一瞬间,朱元璋再没了拖延、推脱的心思,而是主动追问。

“如此急切?不知这人今日可曾上朝?”

那御史不待朱元璋的话说完,便直接跪在地上,朝着朱元璋主动禀告。

“陛下明鉴,臣听市井传闻,您给了刘贺黄金万两。

原本臣并不相信,可见他如今行事,却是不得不信。

臣听闻,昔日商纣等君,皆是喜好弄臣,出手豪奢,以至亡国。

如今陛下若真无端封赏,且出手如此,岂不是——”

没等御史的话说完,朱元璋便已然恼怒了。

他给出黄金万两,那是看重刘贺的本事和技术。

只是其中内情,他无法明说,如今被对方明里暗里的比作桀纣,他怎能不怒?

更让他不满的是,这人满口仁义道德,可只要是明眼人就都看得出来,其用意还是针对刘贺。

越想越气,朱元璋索性也不要什么君王气度了。

他一抖袍袖,起身说道:“岂不是犹如桀纣,岂不是喜新厌旧?”

那御史闻言,连忙跪伏于地,口称不敢。

只可惜,朱元璋的怒火已然被勾了起来,哪里会轻易罢休?

不等御史再解释,朱元璋便已经说道:“咱是皇帝,这天下是咱和弟兄们打下来的。

咱还会毁了他不成?咱给出万两黄金,的确属实,可那是要刘贺去研制红衣大炮所用!

难不成,咱还要什么事,都得和你们说?”

听到朱元璋这么说,李善长等人却是更加不安了。

胡惟庸犹豫片刻,上前两步,冲着朱元璋一拱手,“陛下息怒,御史之职,本就如此。

况且陛下所说红衣大炮,本就没人听过见过,有所误会倒也正常。

只是陛下方才所说,倒是让臣想到了一件事,不得不向陛下谏言。”

朱元璋看向胡惟庸,有心呵斥,可想想对方如今的身份,以及他的性子也不至于做什么出格的事,旋即便将怒火压了下去。

“说吧!”

吩咐了一声,朱元璋直接闭上眼睛,又吸了一大口气,来平复自己的心情。

胡惟庸在心里快速组织了一下语言,随后高声回答。

“陛下,臣要参奏刘贺贪赃枉法,公器私用!

罔顾陛下信任,竟用公款,为自己添置恶奴、美妾!”

这话一出,朱元璋脸色瞬间变了。

所谓的万两黄金是为了研制红衣大炮没错,可这钱究竟算是公款,还是奖赏,却很难确定。

若是按照胡惟庸的话,那么朱元璋便得将刘贺剥皮食草,可若是不按照胡惟庸的逻辑,那便等于坐实了他胡乱封赏的事。

一时间,便是朱元璋也陷入了两难之中,有些不知如何应对。

见朱元璋不语,不少大臣都以为自己得了机会,赶忙加入近来,攻讦刘贺。

只是面对这种情况,比起朱元璋,刘贺倒是显得镇定了许多。

他冷眼看着胡惟庸等人的表演,心中则是暗暗泛起嘀咕。

【按理说,胡惟庸这种人精,绝不可能在此时来触怒皇帝。

可如今他带头这么做,看来背后,应该还是李善长打过招呼,或者是一早便坐了两手准备。

如此一般勋贵、臣属,朱皇帝这个位置,倒也真是难做啊。】

【算了,这些事可不是我该操心的,我还是静观其变吧。

最多皇帝要治我的罪,我便拿出些治理农垦的东西,让皇帝安心,或是选择保护我吧!】

朱元璋原本还在恼怒,听到刘贺的话,眼睛瞬间亮了,甚至因此嗅到了一丝机会。

思忖了片刻,朱元璋朝着众人说道:“你们既然都这么说了,那咱便给你们掰扯掰扯。”

说着,朱元璋看向刘贺,而后高声问了一句。

“刘贺,你既然收了钱,那红衣大炮,可有什么进展?”

刘贺闻言,赶忙上前两步,满面堆笑,高声回答。

“回禀陛下,赖您恩佑,如今红衣大炮已然成型,虽仍有不足,但也可堪一用。”

刘贺这话一出口,不少人都面露疑惑。

甚至有些靠近工部的官员,也都纷纷看向工部,想要透过他们的表情,察觉出一些什么。

然而工部的官员们,上至尚书单安仁,下到五六品的散官,此刻都是一脸狐疑,根本不知道刘贺什么时候在自己眼皮底下搞出了这么大的手笔。

不过,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朱元璋这边刚想夸耀刘贺几句,让命其将红衣大炮运来,胡惟庸便再度开口。

“陛下,刘贺若是如此短的时间内,便能研制出红衣大炮,想来此物也不会有多么精妙。

再者,如此短的时间之内,便能有如此成效,那又岂能用得了万两黄金。

由此可见,刘贺欺君,乃是实情。还请陛下加以惩治,莫要开了恶例!”

胡惟庸才说完,又有一票官员,纷纷出列,请求朱元璋将刘贺治罪。

一时间,似乎无论派系,所有人都将刘贺视作了罪大恶极之人。

朱元璋心中知道真相,可此刻却又不能说破,只能侧目看向不远处的刘基刘伯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