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转变

襄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对于蜀汉来说,这里是进攻中原的桥头堡,对于曹魏来说,这里则是防御蜀汉的第一重镇,襄阳尸首,则宛洛危矣。

这样重要的地位也势必让双方就襄阳发生激烈的争夺。

目前襄阳的形势不容乐观,关平和廖化原本的军队是关羽留下的五千人,在防卫襄阳的战斗里,现在也只剩下了三千人,再加上上庸逃至襄阳的兵马,总数在五千人左右。

原本襄阳和上庸可以成掎角之势,但是曹魏精准的打破了襄阳和上庸的互助,直接调兵攻破了上庸,刘封、孟达兵败逃亡襄阳,而徐晃攻打襄阳越发迅猛,只怕襄阳难以久守。

而且,襄阳内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原本关羽留下了关平和廖化来防御襄阳,阻挡曹魏追击,二人之中,必然以关平为首,毕竟关平是关羽的义子。

但是,现在刘封也在襄阳,这就出现了问题。

因为刘封是刘备的义子,刘备是蜀汉的最高军事、政治长官刘封虽然是刘备的义子,也得以主公公子相对待,地位不低,还是要高过关平和廖化不少的。

守城期间,关平和刘封的意见就时常相左,因为关平是固守,刘封却总想出击,鲁莽得狠。

毕竟刘封也知道,他和孟达把上庸城给丢了,上庸储存的粮草全部毁了,如果回到西川,他和孟达是难辞其咎,守城难以建功,即便是有什么功劳也要和关平廖化对半分,要是不想办法弄点功劳将功折罪,就难以脱罪了!

但是现在襄阳的这种情况,如果他贸然出击曹魏,若是有失,原本就不丰厚的兵力受到重创,只怕是就无力守卫襄阳了!

“报!有关君侯信使攀墙而入襄阳,扬言要见少将军!”

“嗯?”关平有些惊讶,竟然能从曹军包围里面穿过,还能直接爬到城墙上,这功夫可是厉害,只是自己跟随关羽多年,他没听说父亲手底下有这号人物啊?

“快叫进来,另叫刘封公子,孟达、廖化二位将军同来。”

关平见到的信使,就是“小白猿”侯君集,关羽在看到了侯君集这翻墙越脊如履平地的功夫之后,非常看中他!因为他这样的技能做过传令兵太合适了!

很多时候,战争中的情报很重要,但是侯君集就能保证把情报准确传达到别人手中,根本拦不住他。

“你是父亲派来的?父亲有何军令?”

眼见刘封、孟达和廖化都已经到了,关平就询问侯君集关羽派他是来干什么的。

“关君侯有令,叫少将军带领人马撤出襄阳,往江边撤退,到江陵与之会和。”

“什么?”刘封质问道:“放弃襄阳,逃往江边,又没有渡江船只,如何过得了大江?如若弃城而出,受阻江边,岂不陷入绝境。”

“公子所说不错,据城而守,尚且难敌徐晃,若弃城,曹兵杀来,如之奈何!”孟达也在一旁给刘封帮腔,他们两个的话虽然也是实情,但是更多的还是为自己着想。

他们两个丢了上庸,士卒死伤大半,而且还没了上庸城的存粮,已经是极大的罪过,如果不在守卫襄阳的时候建立点功劳,恐怕就是回到了西川也难有好果子吃。

虽说刘封是刘备的义子,义子也是子,但是,毕竟没有血缘关系,不是亲生的……

要是跟着关平和廖化撤退到了江陵,就要受关羽节制,只怕再没有将功赎罪的机会了!

“公子,关将军早就想过此事,特命我提前出城,联络五溪蛮派小股蛮兵于江岸准备了渡河船只,供襄阳军马过江之用!”

“噢?五溪蛮也出兵了?”关平听说侯君集了五溪蛮的事情,大喜过望。

“关将军联络五溪蛮在武陵郡起事响应,现参军马良在武陵郡与五溪蛮王沙摩柯率领蛮兵起事,已攻下沅陵城,特派蛮兵在江边准备渡河船只。”

“既然武陵郡已得,五溪蛮相助,又为何要退?联合蛮兵,反攻吴魏,方是正事!”刘封想的十分简单,既然有援兵,那就应该反攻吴魏,夺回荆州,这样他就能大有可为了,建功立业,抵消那丢了上庸城的过失。

“公子,关将军说,如今吴国倾其全力以攻荆州,陆伯言攻打江陵甚急,西川援军初到川口,尚难以驰援,荆州之军又久战疲惫,难以再战,只得自江陵突围至武陵郡境内,等待川口援军。”

虽说关羽领导的荆州军确实战斗力不错,但是吴军也不是泥捏的,自关羽进入江陵以后,陆逊又组织了两次进攻,都是另辟蹊径,一次是尝试挖地道挖到江陵城之内,结果被关羽识破,引护城河水灌进了地道里面,把吴军全都给淹成了水老鼠。

第二次则是陆逊尝试以破坏江陵城墙为目的,试图打开缺口,向城内进攻,结果被关羽带领队伍从城内杀出,没有成功。

两场战斗下来,虽然江陵城没有破城,但是江陵城的守军阵亡了两千余人,尤其是关羽之前北伐的部队久战疲惫,已经战斗力严重下滑了。如果不今早突围,只怕等到以后,部队就没有撕开吴军包围圈的实力了。

“今父亲有命,我等不可不从,先到江陵与父亲会和,再图荆州。”关平明白,现在必须按照关羽的计策行事,否则,大家都有危险。

“可我等一旦撤出城去,难保魏军不会派兵追赶,若被魏军咬住,如何能过得河去?”

“廖将军所言甚是啊!父亲可以计策?”

“君侯派我提前一步潜入徐晃营中放火,但见火起,襄阳之兵便可破城而出,速至江边过江,曹兵忙于救火,必不追赶,另外,今夜无风,曹军大船都是靠船帆行驶,无风便划不动,我军乘坐轻舟,定能甩开曹军。”

“好,就依父亲之计行事,只是,话虽如此,然仍需一人断后,以防敌军追击。”

“末将愿意断后!”

说话的是廖化,这位将军,在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时就想要跟随关羽,关羽虑其黄巾出身不从,于是拜别。等到刘备入益州时,廖化再引军投靠,刘备命其助关羽守荆州。后关羽攻襄阳,以廖化为先锋,数有功劳。荆州被吕蒙袭取后,廖化突围往上庸、成都求救。刘备起兵伐吴,廖化随从。后主继位,廖化为飞卫将军,以副将身份随诸葛亮北伐。后又同关兴共为先锋,屡立战功,曾杀败司马懿,得其金盔,录为头功。诸葛亮去世,廖化又数次任先锋,跟从姜维北伐。后为右车骑将军,守汉中。汉亡,廖化随姜维诈降魏将钟会,事败,与董厥都托病不起,不久因忧而死。

后世常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俗语来贬低人,廖化也因此而被人所轻视,殊不知这位将军对蜀汉的忠心耿耿,在自己七十岁的时候仍横刀立马,驰骋疆场,即便是与赵云、黄忠老年出征相比,都不遑多让。

“好,我等只待曹营火起,便从襄阳南门杀出,还请刘封公子在前,领我等突围出去!”

“好说,便是徐晃来了,也没什么可怕。”

说起刘封,其实也是个人才,刘封随刘备参与了新野、赤壁之战,累立战功。刘备攻打汉中时,刘封率兵接应黄忠。之后又随刘备抵御曹操,与徐晃交战,诈败而走。尔后与曹彰单挑,三合大败。刘备攻克汉中后,刘封与孟达等镇守上庸。与孟达交战,三合击败孟达,按理说武力值还是蜀汉二代里面比较不错的,只是性格实在是鲁莽,否则可堪大用。

与此同时,关索心心念念等待的援军也从西川赶往了荆州,黄忠等人进入巴东郡后,便可沿江而下,速度一日千里,过永安,已经到达了白帝城。

这条江就是后世的川江,现在叫蜀江,在日后三峡附近的江面,还因两岸山峦夹峙,水流湍急,所以又有“峡江”之称。川江也是万里长江正名的开始段。

黄忠带领部队离开成都之后就日夜不停,一刻没有停歇,已是深夜,他仍在战船船舱里面和黄权商议对策。

“公衡,依你看,如今得到消息,马季常与五溪蛮王沙摩柯联合,武陵郡已大半落入其手,我等到达荆州之后,当如何对敌?”

在《三国演义》里面,黄忠的形象比较英勇,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基本上人人都知道他定军山阵斩夏侯渊的光辉事迹,但是这位老将并不只是一个鲁莽武夫,几十年来的征战生涯让他非常知道谋略的重要性,对身边充当军师的黄权很是看中。

黄权在蜀汉阵营里面似乎光辉并不是很大,而且有投降的污点,但是他确确实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黄权原为刘璋部将,因劝谏刘璋勿引刘备入蜀,而为刘璋所疏远。刘备攻打刘璋,黄权出谋划策抵挡刘备。等到益州平定,黄权闭门不降,刘备亲自前往请他,黄权才归降。后来刘备称帝,将征伐东吴,黄权劝谏,但刘备并不听从。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后,黄权因吴兵隔断在江北岸,欲归无路,不得已而投降曹魏。魏主曹丕大喜,遂拜黄权为镇南将军。黄权坚辞不受。

此人的才华并不在李严之下,能文能武,若不是夷陵之战失败以后被大军隔绝在了江北,走投无路,不是为了手下将士的生死,也不可能投降魏国。

若黄权在蜀汉后期时还在四川,以他的才能,一定可以帮助诸葛亮很大的忙。

“黄老将军,如今东吴占据荆州,兵势强大,围困关将军,锐气正盛,求胜心切,我军到达荆州后,应暂时避开吴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

“我等可不与东吴主力硬碰,但需打开缺口,占据几处要地,居高守险,以接应关将军。”

“若我等冒进,吴军诸将定放弃关将军而寻我军,立即决战。而我军兵力远不如吴军,不可如此,为今之计,当以退为进,先攻取夷陵,取夷道、猇亭一线。此地进可攻,退可守,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吴军见我军不动,必然投鼠忌器,如此,便可遏制吴军的继续进兵。而我军则在夷陵集中兵力,等待后援准备相机决战。”

“公衡所言有理,如你所说布置,这样,我军完全占据高山峻岭地带,居高守险,吴军一时难以攻进,若吴军来袭,我便向后退却,把这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吴军。”黄忠对于黄权的设想十分赞许。

“如今正值冬去春来之际,天干物燥,若能引吴军至夷陵崇山密林之内,放火烧山,可大破吴军!”黄权在夷陵之战的时候就曾看出陆逊的火攻意图,只可惜刘备没听进去,这次他则构画了和陆逊一样的火攻计策,准备把吴军引入山林再烧死他们,让这个天天放火烧别人的东吴也尝尝被火烧的滋味。

“妙计,妙计!昔日赤壁之战时,我尚未归降主公,于荆南长沙太守韩玄手下为将,隔江而望,大火三日夜不止,夜如白昼,此战奠定三足鼎立,若我等能一把火烧了东吴大军,许可与此战一般,名垂青史啊!”

“大军沿江而下,可先取秭归,秭归守将全琮非是老将军对手,其地驻军也多被调去武陵郡平五溪蛮之乱,取之不难。”

“听说此人是孙权女婿,若老夫可生擒此人物,孙仲谋必然气得七窍生烟!”

“秭归之后,便是夷道,守将孙桓是孙权的侄儿,孙桓平素深得将士之心,夷道城又坚粮足,只怕取之不易!老将军可多多谋划。”

黄忠哈哈一笑道:“此子年幼,岂堪大用?昔日张颌、夏侯渊亦曾当之,此等小辈,可略施小计擒之!”

“老将军!主公遣从事祭酒程畿快船赶上,言有军师妙计要交于老将军。”

“噢?速速请来,军师一向料事如神,算无遗策,此番不知军师又有何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