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湖上论道
“我没听过,不过这句话倒是很好理解,意思就是皇帝管不到县里,可是这又很奇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上怎么会管不到县里呢?”
宁修一笑道:“这句话说的没错,可是你要明白的一件事是,皇上靠的是什么治理天下。”
这个问题似乎点拨了宁书礼,宁书礼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思考了一下之后说道:“是群臣。”
“对。”宁修的眼中闪过一抹赞许道:“皇帝虽然厉害,但是精力却有限,具体的事物还要交给群臣,而朝廷上的那些官员,他们的经历也有限,他们上书给皇帝建议的政策,实际执行,还要靠地方上的官员。”
“而到了县一级,除了一县主官县令、还有佐贰官县丞、主簿是朝廷任命的之外,其他的吏员,却都是当地人。”
“而知县作为一县的土皇帝,这些吏员就像是他的群臣一样,他想要治理,只能够靠这些吏员,甚至这些吏员也不够,很多时候他还要依靠那些乡绅乡宪。”
宁书礼一边听着一边认真地思考,此刻竟是冲口接道:“我明白了,所以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之中,这些吏员会产生欺上瞒下的行为,因为县里的百姓大多都和他们沾亲带故的,所以对他们有利的政策,他们就大力执行,对他们没有好处,或者是有害处的,他们就曲解含义,或者故意捣乱,尤其是那些乡宪们,他们都曾经是朝中的大官,致仕之后县太爷根本不敢得罪,这政策就很容易执行不下去。”
宁修的眼中闪过了一抹惊讶道:“这一点你是怎么想到的?”
宁书礼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道:“这就是我们对付先生的办法。”
宁修哑然失笑,不过忽然也是心有所感,知道了宁书礼对什么东西比较敏感。
于是他接着说道:“没错,你说的一点也不错,而且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你想想,如果先生留下的课业,你们不愿意完成,那学院为了督促你们完成,是不是要增派老师看着你们?可是这却需要很高的成本,大夏十三道布政司,每个布政司少则四五个府,多则十多个府,府下面又有多少县?如果朝廷想要靠人管理,那需要多少俸禄,需要多少人才?国库有多少钱?赈济灾民、治理水患、播发军饷,如果冒出来那么多官员,他们的俸禄从何处而来?而且就算国库有钱,天下有多少进士,有多少举人可以为官?就算是把秀才都派出去,也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你们学院有很多权贵后人,这些老师也不一定敢把他们逼急了。”
“用人管人,永远比不上用制度管人,所以皇上铸造了鱼鳞黄册,每一册都登记入户,分设职业,登记土地,这样百姓谁该交税,交多少,哪一家应该去服徭役,去几人,就全都清楚了。并且同时设立里长、甲长、粮长、老人四个职位,让他们负责这些,这就大大地降低了朝廷的支出。靠着这个,皇上终于可以将天下如臂使指了。”
“原来如此。”宁书礼点了点头后,忽然又问了一个问题:“那这些人都没有俸禄吗?”
“没有。”
“那他们为什么会干?”
“一个是天子之命,不可不从,另外一个原因也很简单,你们每一科的科长,不是也没有俸禄,学费也没有少交一分,不还是争着抢着有人当?”
宁书礼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原来是这样,哥我明白了,这样的办法看书是学不来的,如果没有对民间的了解,是做不出这么细致的。”
宁修满意地点了点头:“细致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是粗略地给你勾勒出了一个框架,更加细致的,就更需要对民间的了解了。”
宁书礼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原来当官这么难啊……”
不过他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是宁修却看到,他眼中却闪烁着若有所思的神情,欣慰地一笑,宁修知道自己这一课,就算是没有白上。
只是他没有注意到的是,眼中闪烁着别样光芒的,不止是宁书礼,还有那个既不跳舞,也不唱歌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