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周远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了约五分钟,转过几座山石后,来到一片桃树和柳树交错种植的树林里。在桃、柳的掩映下,有几幢连成一片的屋舍,这里就是曾经大名鼎鼎的燕子坞武术理论系的所在地“语嫣楼”。语嫣楼完全没有巨阙阁、偃月台那样霸气和招摇,但是白墙黑瓦,甚是清淡素雅,几幢小楼交错连接,造型也颇为别致。春天的时候,嫩柳发枝,桃花盛放,在这片院落前后相互映衬,会格外的美丽。

在主楼的前面,立着一尊少女的白玉雕像。雕像雕琢得十分细腻,少女发丝飘逸,容颜绝美,只是神情里,流露着一丝淡淡的哀愁。这座雕像纪念的是北宋著名武学理论家王语嫣。王语嫣是地道的姑苏人,和创始燕子坞的慕容家族也颇有渊源。

周远在树林里找了一棵柳树靠着坐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粽子,剥开吃了起来。这个粽子是“思味斋”的王婶昨晚塞给他的,入学后的头两年周远一直在学校学士生膳房“思味斋”打工,因为勤劳刻苦,负责勤务的王婶很喜欢他,之后一直对他照顾有加。粽子虽然是冷的,但毕竟是肉粽,周远嚼得津津有味。

周远一边吃,一边凝望着远处王语嫣的雕像。

从很久以前开始,燕子坞就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是从某一个特定的角度,可以看到这尊总是含着淡淡愁绪的王语嫣雕像露出微笑,能够第一个看到那个微笑的学生,将会成为燕子坞一千多年历史上最有成就、最有名望的毕业生。

每年秋天,成群结队的新生会来这里,嬉笑着在树丛间遥望王语嫣,希望能成为幸运儿,而老生们则带着讥讽的表情不屑地路过,因为从来就没有人真正看到过王语嫣的微笑。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她那绝美的脸上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哀愁。

其实懂点燕子坞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座王语嫣白玉雕像早在燕子坞学院创立之前就有了,传说是王语嫣的表哥慕容复亲手塑成的。因此什么最有成就的毕业生云云,只能是无稽之谈。

不过三年来周远还是每天早晨都会来这里,选一个不同的角度坐下来边吃早饭边看雕像。周远倒不是真的想要成为燕子坞史上最伟大的毕业生,这种事情对于他来说,连奢望都算不上。周远只是觉得,如果能够看到王语嫣的微笑,就表示是上天对他的一种眷顾,也许会是他生活逐渐变好的兆头。

周远有时候傍晚也会来这里看,累的时候,还会靠在树上打个小盹。有时候周远看着那雕像,会想起他的母亲。在他朦胧的记忆里,母亲曾经也是个很美的女人,但是从他懂事以后,母亲就已经因为操劳而变得很苍老。那时他们住在杭州的郊外,母亲靠在作坊里洗衣为生。周远记得他很小的时候母亲还很健康,夏忙的时候,还去田里帮工。每个月母亲会把攒下来的钱放进一个小铁箱里锁好,然后拍着周远的小脑袋说,这是你以后上燕子坞学院的学费。

周远至今不知道母亲为什么会产生把他送到燕子坞学院去的想法。在杭州,燕子坞固然是大名鼎鼎,但是却很遥远和昂贵,只有城里富有的人,才会送孩子去考燕子坞。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果要习武,嘉兴的柯镇恶武校的性价比是最高的。但是母亲不知什么原因只把燕子坞作为目标,她很长一段时间里兼三个时段的差,来赚取更多的钱。她总是对周远说,以后你会去燕子坞学剑法,然后成为一个武艺超群的侠客。

周远已经有三年没有回家了,他不知道他的母亲现在在哪里,在做着什么。

周远对着王语嫣雕像静静的遥望突然被一阵脚步声打断。从教学楼方向走过来一男一女两个学生。周远一瞥之间已经认出他们,慌忙从地上站起来,避到树干的另一侧。

以这两个学生良好的家境,只怕是刚从“思味斋”吃过蟹黄汤包和珍珠小米粥,再品了一盅香茗茶才过来,周远下意识用布包将手中隔夜的冷粽子裹了起来。不过他的窘迫更多是因为怕被人看到自己一个四年级生仍在这里痴傻地盯着王语嫣雕像。

但是那两个学生却径直朝他走来,他们不是偶然路过,而是特意来寻他的。

“你再看,她也是不会露出微笑的!”男生还没有走到近前,就开口说道,腰间佩剑上的双燕徽章醒目地晃动着。

周远的脸立刻就红了。这个男生叫袁亮,是剑术系四年级的高材生。练武的人首先练的就是眼力,以袁亮的敏锐,周远刚才的举动和心思都很难逃过他的眼睛。

旁边的女生白了袁亮一眼,对他故作姿态的语调很不以为然。女孩子名叫季菲,是刀法系的四年级生。看上去纤瘦的她不仅每年都在全系的武试上轻松夺取第一名,也是公认的系花。她今天穿着亮红色的无袖小夹袄和黑色的丝绒短裙,脚上穿着一双深栗色鹿皮靴。周远对时尚一无所知,但是看那柔滑的布料,精细的裁剪,应该都是姑苏城观前街上的最新款。季菲身材高挑,双腿修长,两条玉藕般的手臂白皙纤细,无论在哪里,她都是许多目光注意的焦点。

“周远,你选了《计量武学选题》这课了吧?”季菲问他。

周远低着头,不敢直视光彩照人的季菲,轻轻回了一句,“是的。”

《计量武学选题》本来就是武学理论系四年级的必修课,也是一会儿“语嫣楼”里即将开始的早课。

“太好了,”旁边袁亮接了一句,“那这学期的作业就交给你了?”

“还是老价钱,我们两个一人一份,怎么样?”他又补充道。

其实周远在他们走过来时已经猜到了他们的来意,周远在学校里和袁亮季菲的圈子可以说要隔多远就有多远,如果不是这个原因,他们是不会这样特意来找他的。

剑术、刀法系的学生虽然以练武为主,但是也要修够理论课的学分,才能够拿到学士资格。理论当然对武术的习练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很多时候只需要“知其然”就可以了。中高级理论课程里却往往是解释“其所以然”的内容,很多刀剑系的学生都不太愿意在这上面浪费时间。

周远第一次帮袁亮和季菲做作业是一年级春季学期修《中级内力原理》的时候。他一开始还是颇踌躇了一番,总觉得做这样的事情是错误甚至可耻的,但是在燕子坞这种有偿代写作业的现象其实很普遍。袁亮和季菲家里都是金陵城的富绅,给钱很大方,周远又确实需要钱,最后就答应了。

周远极擅长算学和武学理论,同一道题目可以想出三四种不同的思路来解答,所以写出来的作业不仅次次都是甲等,老师也很难瞧出破绽,因此后来二年级的《高级内力原理》,三年级的《招式优化概论》等课程,袁亮和季菲仍是来找他,周远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哦,好吧。”周远点点头,他想不出拒绝的理由,“可是你们怎么也来修这课呢?”

在周远的印象里,刀剑系的学生到了四年级就不再需要读理论课了。

“因为是杨冰川教授主讲的呀!”季菲立刻回答,“在燕子坞读了这么多年书,如果没有听过杨教授的课,未免有些说不过去吧。”

旁边的袁亮赞同地点头。

周远明白了。说杨冰川教授是燕子坞最具代表性的教授,恐怕没有人会反对。他就好比是少林的照月大师,或者是武当的太清道长一样。学生们选择学校,很多时候既追求学校的整体知名度,也注重学校里教授的名望。就算只是学士生,毕业以后和别人谈起来,曾经面对面聆听过杨冰川教授的教诲,也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当然,袁亮季菲他们到了四年级来选这样一门很有深度的理论课,还有部分原因是因为《计量武学选题》的内容涉及目前武学理论体系下最前沿的一些课题。武学理论的发展虽然已经式微,但是在江湖圈子里依然是一个时髦的话题。袁亮季菲毕业后毫无疑问都会进入上流社会,了解一些武学尖端的动态可以成为他们将来社交场上的谈资。

校园里传来一阵悠远的钟声,早课的时间已经到了。周远匆忙吞下最后的一点粽子,夹起书本跟着季菲和袁亮朝语嫣楼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