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拆台
越王府,柳风铃只住一天,就在这里混熟。卧室、洗手间等等,无一不让她生出极大兴趣。
和赵真真也以姐妹相称,赵真真知道李寿的心思,将她的身世也告诉柳风铃。
“姐姐竟有如此凄惨的身世,你放心,殿下他的办法多,一定能为你家平冤,杀了那该死的高甑生。”
“多谢妹妹,”赵真真抹了把眼泪:
“目前王府有一座府第、二十几亩良田和一间很大的制药坊、瓷器坊。这些妹妹都得熟悉才行,反正现在无事,我们去制药坊看看?”
柳风铃含羞低下脑袋:“我熟悉这些干什么?”
赵真真抓住柳风铃的手:“我没当妹妹是外人,任何事都没必要隐瞒。殿下还从未如此在乎过任何女子,他已将你当成王府的女主人。让你熟悉这些,也是他的意思。”
柳风铃还沉浸在羞涩的幸福中,进来两小一大三个女人。赵真真起身拜见:
“拜见长乐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
三人很有兴趣打量柳风铃,李丽质将她扶起:
“你就是五哥说的太原柳风铃?”
柳风铃暗自怨了几句,也不知李寿对多少人说过她。
“民女名叫柳风铃,太原人。”
“好一个美人胚子,”李丽质说:
“母后知道你来,她想见你。”
……
李寿如此拆扶桑使臣的台,李世民更不敢让他沾接待工作。
他在大殿酒肉饭饱后,听说柳风铃在长孙皇后那里,来到立政殿。
李寿松了口气,看这气氛,众女谈得很来。有几个妃嫔也在这里。
“五哥快来,”李明达说:
“母后和父皇以前在柳氏食府吃过东西,当时柳姐姐还未出生,是她爷爷主厨。”
李寿见柳风铃还有些羞涩,笑着说:
“既然去过,也不算外人了。你以后要是有空,常来宫里坐坐。母后她们都很随和,要不了多久就能习惯。”
柳风铃内心比表面更紧张,她一来,就被众女围攻,问了不知多少问题。
这些人虽随和,柳风铃仍很不习惯。长孙皇后说:
“太原也算我们半个故乡,以后寿儿去忙政事,你可以常进宫。你能来京城,以后大家就是一家人,不用害羞,随便些。”
柳风铃渡过人生最难过的一天,得到不好礼物。
离开皇宫,本不想理会给她带来麻烦的李寿。
在马车上,李寿终于露出本来面目,将柳风铃抱住。
“今天母后她们给你说些什么?”
柳风铃没能挣扎开,放弃抵抗:
“她们的问题好多,问的东西太多,我记不得了。对了,你说给她们买些什么东西好?太失礼,我都没给她们准备礼物。”
“礼物的事你不用急,我会给你准备。”李寿说完,用嘴将柳风铃的朱唇封印住。
……
赵真真家的事,李寿没有忘记。他已派杜爱同、沈云祥去洮州探查。
被他这一闹,扶桑使臣治病也没找他。第二天上朝,犬井培藏上奏:
“大唐文盛武昌、礼恭人顺,为诸国之楷模。今我扶桑派五十学子,入国子监学习典礼百科、派三十人,到各地学习。另派十人,进太医署学医。并在长安,成立驻唐使馆。诚请唐皇答应。”
李寿还在为扶桑的大手笔发呆,李泰自豪说:
“父皇,扶桑已答应,愿与我大唐结为兄弟之邦,我们为兄、他们为弟。并永结同盟,愿为我大唐永守海上,绝不让任何人,骚扰到我沿海诸地。”
这些好话让李世民比较高兴,但一时还在想,李寿赶忙窜出来:
“你们的意思,只要是我们好的,你们都要学?”
犬井培藏不知道这个坏家伙打什么主意,暂时没敢答话。副使麻仁罗生说:
“学习,自然是学好,岂有学坏之理?”
“那我们就不能答应了,”李寿也不管他能不能作主:
“你们将我们好的学去,到时候变得强盛,我大唐岂不是多了一个强敌?”
太直接,全都懵住,一时居然没人接话?李寿继续:
“别给我说什么同盟兄弟,一旦狠起来,那些同盟兄弟对自己下手最狠。突厥就是最好的例子,以前的匈奴连炼铁、制武器都成问题,现在的突厥都敢和我大唐叫板了。这世间上的事很难说,一只羊养到最后,很有可能会变成一头狼。”
“唐皇,我扶桑永不会背弃大唐。”犬井培藏不敢再藏着掖着,放出他最后一个大招:
“我扶桑愿奉大唐为宗主国,永为大唐在海上的臣国,绝无二心。”
李泰说了一天,才将扶桑说成弟弟。现在李寿几句话,就将对方说成属国。
李泰对李寿的怒火,同样是滔滔不绝。李寿没考虑这些:
“大家看看,什么样的敌人最危险?就是他们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现在别说属国,就算是成为我大唐的一个州,他们可能也愿意。这种毫无底线的国家,怎么能相信?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多数人应该知道吧?”
李寿最后一个字说完,犬井培藏再也受不了,双眼一黑昏死过去。
李世民不敢再让李寿说下去:“快将君大人扶到太医署去,暂时退朝。”
……
御书房,几个大臣,惊奇看着李寿。
“天赐,你怎么对扶桑如此仇恨?”
现在傻子都能看出来,李寿是多么不喜岛国。
“他们从隋朝时,就不断派人来我中土学习。嘴上说仰慕我中土文化,其实就是让了壮大自己。做人不能太自私,但处理国家大事,绝对不可大方。国有兴衰,为了以后我中土的安宁,一定不能让周边的国家强盛。”
“越王之言,极有道理。”李靖脸色还有些不可思议:
“现在的突厥,和汉时匈奴相比,绝对要强上不少。都是北方部落,他们越强,对我们的威胁越大。我们不可能永远强盛,周边之国是群狼,在我们虚弱之时,他们不会放过咬我们一口的机会。”
李世民不是傻子,缓缓点头:
“那就不让他们留人在这里,打发他们一些东西。”
李泰也在,不知收了人家多少好处:
“这样一来,会不会太失礼了?毕竟他们不辞万里而来?要是传出去,对我们的声誉也有影响。”
几个大臣点头附合,李寿趁机将海禁之事说出:
“我听说,他们每次来,都要带来许多东西交易,银子都被他们赚去了。我们也可放开海禁,让我们的商人,也能去他们那里交易,带来我们需要的东西。同意交易,我想他们绝对会感恩戴德。”
长孙无忌说:“海上太凶险,商人为求利,不惜让许多人下海。要是开放海禁,每年不知有多少人死于海上。还有那些商人,将我们的一些好东西带过去,不也会壮大他们吗?”
李寿早就想过这些,这两天都在说扶桑之事,没机会说出来。
“在沿海地方,成立一个专管海上事务的司衙。不禁大家出海,但出海的船只、所带的商品等,都要经过严格检查。比如不适合出海的船只,一律不准放行。有人在海中遇难,船商要付出大笔抚恤金等等。只要健全制度,不会有任何问题。”
这样做大有好处,可以刺激大唐的造船业、航海业等。为以后称霸天下,打好基础。
大家的眼光还看不到这些,李世民问:
“这样做倒能控制许多东西,不禁海对我大唐有多少好处?”
“好处大得惊人,”李寿忽悠:
“外面的好东西太多了,大家应该知道大食、波斯这些人。他们那些地方也很繁荣,好东西同样很多。开放海禁,能将那些好东西带来我大唐。刺激经济增长,以后的赋税,有不少会来自海上……”
大食国和波斯这些人,在京城也有。李世民一听有这么多好处,没再犹豫:
“此事就交由天赐负责,将所有东西写成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