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乔迁之喜

李寿站在一对石麒麟中间,看着他的越王府。

还算满意,门头也重新弄过。在两重瓦的中间,立着越王府的招牌。那三个字,出自于李世民之手。

李家一群人就在后面,可能李泰搬新居,大家也不会如此给面子。

大小妃嫔全到,多数人,冲着李寿那手天下无双的医术而来。

还未进门,大家就被吸引住。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越王搬新居,来的人不止宫里的,有不少朝官也来朝贺。

看到门左右的两句话,所有人都会停下。房玄龄赞叹:

“至理名言,万世之语。这是褚大人所写?”

李寿让他那些手下官员自由活动,但今天大家都得来。陪客的褚遂良说:

“写倒是下官写的,此句是越王殿下所创,下官代劳手书。”

李寿的字迹,和身体的主人有好几分像。但在这些大神面前,他那笔字远不够看。

这句对联,不知引来多少赞,看得李泰双眼泛红。

上面还有个横批,李世民念道:

“学无止境,好一个学无止境。朕看此语,可挂在国子监门口。”

“皇上说得是,”魏征接道:

“挂在门口,还能警示路人。越王殿下此法甚好。”

李寿有些无语,现在还没对联,搞一副出来,谁都叫不出名字,他只能自己出面:

“这两句对仗工整,贴在门左右,有珠联璧合之意,不如叫他对联吧?”

“对联,”李世民念了句:

“好,以后就叫它对联了。”

从此,对联逐渐在大唐兴起。

里面的房屋全用漆漆过,很新,但并没什么特别之处。

大家来到中间的主厅,这里的事物,又让大家眼睛一亮。

大厅的顶不再是敞开的,用深黄色的木板封盖。

四周还托出一个暗格,在这些暗格下面,有八盏方形的小灯笼,白面红边,十分精致。

中间还吊了个大圆灯笼,同样是白面红边。

大厅中看不到一张胡床,全是李寿设计的靠背椅,两把椅子之间,有一个不大的茶几。

一侧还有个大立柜,上面摆放着一些装饰品,两角各放一盆植物。

地上镶嵌的石块是白色,很平整。整个客厅,很有后世的感觉。

比现在这些枯燥的客厅,不知好看多少倍。

就算魏征,也无法说多话。这客厅好看,但并不奢侈。

有了这个发现,大家不急于坐下来,去欣赏其它地方。

跑得最快的李明达,傻傻推着一扇门。

“六姐,这门怎么推不开?”

李丽质仔细看了看,白了李明达一眼:

“这是向左右推的,不能向前推。”

门被推开,里面的马桶、洗手池这些东西,将众人看呆。

唐朝这些公主在未出嫁前,并未单独在外开府,都住在宫里。并不影响她们对这些房屋的渴望:

巴陵公主李明真问:“五哥,你做这个府第,大概花了多少银子?”

李寿知道她们的意思:“以后做你们的公主府,同样可以让工部照这样做,并不超标。要是自己改建宫里的住处,客厅、卧室、洗手间这三个地方,大概要花千两银子。”

千两银子并不很多,这些公主同样有食户,一般几百户。李明达说:

“回去我们就将立政殿改成这样,特别是那洗手间,看不到一点粪坑,只是看着就舒服。”

大家都没白来,李寿的这种设计风格,很快流传到各地。

……

一大群人饱餐一顿离开,只有李明达两小舍不得走,在这里留宿。

李寿将众人召集到大厅:“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一是建药坊,那东西简单,买地来建。二是派人去广州那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从每户食户中抽一人来京制药。三是招些好的木铁匠,四是研制一些东西。”

这是李寿第一次安排大家,其它王府的会议,都是商量国家大事。他全说的是私事,商务就占了大半。

几个官员互望一眼,刘仁轨说:

“八百户就是八百人,抽这么多人来?殿下可能会被人弹劾。”

褚遂良怕李寿不懂,说得更细:

“一般食户只负责上税,税率可以由殿下调节。但要抽来府中,特别是京城,怕有人会说殿下意图不轨。”

李寿知道他们的担心,笑着说:

“这事我要给父皇说,你们不用担心。每家来一个,我免除所有食户的赋税。并且来做事的人,薪俸至少是外面的两倍。”

秦怀道家也有食户,有些担心:

“殿下的意思是以后只靠药的收入,那东西能养活王府吗?还有八百人的药坊,那得多大?”

“不要小看药,药和粮食都一样,天下人离不开。”李寿说:

“那八百人当然不会只做药,我还要做其它生意。”

刘仁轨也开始担心:“朝廷只允许殿下做药生意,是因为药对天下人有益,所以才能通过。要是做其它生意,一定会被人弹劾。”

这些李寿知道,所以那事魏征也没多话:

“大家不用担心没生意做,也不用担心会被人弹劾,更不用担心没功劳。以后我们自己研制新东西,所有研制出来的东西,我都会为大家请功。”

……

有手下就是好,安排的所有事情,自有人去处理。

现在的早朝,已照李寿的建议,左右分开排成两排,看起来都顺眼多了。

太医令程韦庸上奏:

“皇上,越王殿下已将制作药丸之法传授众太医,太医署正在着手,制作第一批药丸。”

李世民仿佛忘了是用条件换的:

“天赐此举,大有功于我大唐百姓,不可不赏。今将天赐实户,提升至一千户。”

李寿还未出来谢恩,魏征先站出来:

“皇上,越王已用开药铺的条件,换取传授制作药丸之法,不可再赏。”

一个李寿不认识的壮年文官也站出来:

“魏相说得是,已用条件交换,所有功劳,已得补偿。要是再赏,岂非赏罚不分明?”

李寿又学到一招,看来以后提条件,不能提少了。

“我可以不要增户,但我要在食户每家,抽一人来京城制药。”

这次反对的人更多,魏征嘴巴利索,抢到发言权:

“此举不但有违朝廷制度,对百姓百害无一利。每家减一人的劳动力,百姓负担更重。”

李寿很有信心:“每家抽一人,我可以免除所有食户的赋税。并且来这里干活的人,每人的薪俸,至少是在外面干活的两倍。”

如此大的手笔,所有人都哑声了。

李承乾两弟兄羡慕忌妒恨,他们也有生意,都托在别人门下,悄悄进行。

下朝后,李世民将李寿单独召到御书房:

“朕最近精力差,倒在**就不想动。天赐能不能给朕配点药,有壮精丹那种效果就可以了。”

李寿猜到没好事,离了药,看样子李世民的夜生活不行了:

“药我倒是可以配,有两种。一种见效比较慢,但对身体伤害不大。一种见效快,不比壮精丹差多少,但对身体有害处,你选哪种?”

李世民也怕死,想都不用想:

“就第一种吧!制成药丸,方便些。”

……

李寿走在一条大街上,行来一群仪仗队。

这是王爷的仪仗,原本朝廷要给李寿配仪仗队,被他拒绝。

在别人眼里,又多了一条虚伪的罪名。

这支仪仗队很有特点,还有一些铁笼,关了一些动物。狗、豹,甚至还有野猪。

很能吸引眼球,左右的百姓指指点点:

“蜀王又回京了。”

“小声点,别让那个小魔王听到了。”

“停,”从一抬八人大轿中,下来一个身穿蟒袍、瘦脸较黑的少年。按现在的成人标准,他已不算少年了。

少年朝左右的人看了眼,大喊:

“我李愔又回来了,你们可想我?”

这声音很有威力,吓得不少人后退。李愔指着后面的铁笼:

“我给大家带了一些见面礼来,豹和野猪,是我在蜀中弄来的。我会在王府,弄一间斗兽室。谁要是能在里面斗得过它们,本王一律有赏。”

李愔大笑离开,惹来一阵骂声。保护李寿的秦怀道摇摇头:

“蜀王就是这样,除皇上外,他几乎谁的话也不听。”

李寿很不解,这种人,怕已不是恶作剧了,有可能脑子有病。

“他这样子,父皇怎么会让他出去管一方?这不是祸害一方百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