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南山学堂(一)

允儿和燕子诵读诗经的事让江涛想了半宿:

为啥不因地制宜办个学堂呢?“南山学堂”就非得办到南山?在西山盐坊旁多打两眼窑洞岂不省时省事?

允儿和燕子可以先带动几个烧火的女娃子一块读书习字,谁家的后生想要读书都可以来呀——不过男生女生还是得分开。半工半读,煮盐读书两不误,何乐而不为?

“允儿,我想尽快把学堂办起来。”

“办学堂?从哪头子办哩?咱有那么多铜子吗?”

“允儿,我得谢谢你和燕子。是你俩今儿个读书的事打开了我的死脑筋哩!”

“啊?我咋听不明白你说得啥意思?”

“我是说,从明儿个起,那帮烧火女娃子都可以跟着你读书了。煮盐的空隙,你就是她们的先生。”

江涛一字一顿,放慢语速强调着说:

“过两天我问问大哥,顾得上了领上几个攒劲后生在盐坊边上再打两眼窑洞。我也动动木工,抽空做几套桌凳,学堂的问题不就解决了?”

“这倒是个好主意,那几个女娃子看我读书习字,都羡慕得要死。只是没人教她们,再说咧,她们的爷娘肯定不同意女娃子读书!”

“只要她们自己喜欢,烧完火你可以带着她们读读书习习字啊。有啥问题,我去给她们爷娘讲。”

“只要刚大哥支持我就好。我替她们谢谢你!”

允儿向江涛拱拱手,很认真的样子。

“允儿,你打听打听,谁家的后生有想识几个字读几天书的尽管让来,我给咱想法子尽快请一位先生。”

“呃——,你不是说学堂的名字都给想好了,叫什么‘南山学堂’。这办到西山脚下行吗?”

“呵呵,西山脚下不还是咱南山岔?叫‘南山学堂’不对吗?”

“嗯,也是。哎,刚大哥,你那‘南山学堂’是不是从‘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两句诗里来的?”

“‘郑公子’果然厉害,连这个都晓得!”

“哪里,哪里!刚公子谬赞!”

江涛竖起大拇指夸赞一番,允儿抱拳做谦虚貌。看着允儿一脸严肃的样子,江涛忍不住先笑了。

“还有咧,平日里煮盐动静挺大,我担心会影响先生教学。”

“嗯,眼下读书的都是你们煮盐的人,我看还挺方便的,煮盐读书两不误嘛!”

江涛想了想又说:

“不过,这两眼窑洞要打得离盐坊稍微远点才好。”

“书洞要不要起个名儿?”

“当然要的,这事就交给你喽!”

月色如水,天地间一片空灵。江涛给枣红马添了一背篓草料,一个人来到西山盐坊。

西山山脚被削得如同刀切一般平整,七眼窑洞整整齐齐排列,正对着天空勺柄东指的北斗七星。

窑洞前面的空地宽敞平整,郑老伯围的木篱就像一段乐谱,从简陋的柴门两边弯弯曲曲延伸向山脚。

“再加两眼窑洞,打在哪边好呢?”

江涛一会儿站在远处打量,一会儿又走近勘察。

“刚公子啥时候过来的?”

“噢,老伯还没睡?我过来看看能不能再打两眼窑洞。”

“盐灶不够吗?”

“不是的,老伯,我想在这儿再打两眼窑洞,请位先生,办个学堂。煮盐的闲暇,大人娃娃们都可以读读书识识字。”

“这倒是一桩积阴功的好事,可咱南山岔能识字读书的后生没有几个哩。”

“老伯,学堂就是教他们识字读文的。几个烧火的女娃子也可以来读书嘛!”

“我看女娃子读什么圣贤书没用咧,又不考功名,不做官。规规矩矩,会洗衣做饭缝缝补补相夫教子可是正经事儿哩!”

“老伯,我可不这么认为,女孩子识字读文也没什么不好,不但不影响洗衣做饭女红,还能更好地相夫教子。”

“反正我还是相信古人言,‘女子无才便是德’。”

郑老伯蹲下来身子靠着窑洞门前的墙壁,唉声叹气道:

“这个允儿哪,自从识了几个字,读了些个书,就变得疯疯癫癫的,整天没有个女娃的样子咧。唉——”

江涛听出老伯话中有话,“允儿不是挺懂事的吗?我觉得她长大了,比以前能干多了。”

“刚公子,不是我说,这样下去,这女娃将后找个婆家都难咧,——自打你俩上回一起去县里,就有人说闲话哩!”

“老伯,我们堵不了人家的嘴,让说去吧。反正我看允儿是个好姑娘!”

两人都沉默不语。

头顶上月儿快圆了,周围星星很繁,调皮地眨巴着眼睛,瞧着这两个男人。

允儿立马跑到大哥的屋子,一进屋就看见他端坐在炕上发呆。

“大哥,又在想嫂子咧?”

“去你的,你个尕娃子懂啥?”

“哎,大哥,我可真走咧。走了你就别后悔噢,我还真有桩好事要告诉你哩!”

“尕妹子先别走,告诉我有啥好事?”

“刚大哥说西山盐坊还要打两眼窑洞,这活儿你承包不?”

“真滴假滴?承包,当然承包哩!一眼窑洞给多少个‘通宝’?”

“这个他倒没给我说,明儿个他会问你这事的。我提前告诉大哥这消息,大哥可不要说是我说的哦!”

第二天一早,江涛帮着老大种完果蔬,两人就来到了西山盐坊。

“大哥,你看这地方咋样?”

江涛手指着盐坊七眼窑洞向右拐过山脚向阳的土坎。

“嗯,这哒确实不错!向阳,打出的窑洞敞亮,离盐坊不远,又相互不影响。——打两眼太少吧,我看这地儿不错,打上四眼窑洞住个人啥的宽便哩。”

“四眼就四眼,总共给一贯钱,大哥全权负责,咋样哩?不过这‘通宝’要等下月交了盐才能到手。”

“好得很,小弟,今儿个咱就开工。我那一帮人庄农都种妥咧,爪爪正痒痒着哩!”

自打刚公子开了个西山盐坊,南山岔人半工半农,闲着的寥寥无几了。大伙都赶着干农活,挤出时间来到西山盐坊打零工,挣铜子儿。脑袋瓜有了新想法,生活就有了目标,有了奔头。

刚公子与老郑头家的尕女娃允儿,俩人骑了一匹马去了趟县衙,还借宿了一宿。南山岔的人们对此想入非非议论纷纷。

虽然闲得无聊时私下里打听几句家长里短的,但大伙儿都从刚公子的盐坊得到了实惠,心底间更多的还是对这个后生的佩服和对老郑头一家的羡慕。

“要是这个刚公子当初从土狼口里救了我的命,被咱家收留,那该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