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李渊要造反了

太原郡晋阳城,一场骚乱刚刚结束。

就在刚刚,太原留守李渊以私通突厥的罪名,命人抓捕了太原副留守王威、高俊雅,彻底掌控了整个晋阳城。

王威、高俊雅二人是大业天子杨广用来监视李渊之人。自从今年三月,李渊被儿子李世民和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副监裴寂说服,便决定造反。派出了刘弘基、长顺顺德等人以清剿盗匪的名义四处招兵买马,便引起了王威、高俊雅的警惕,二人欲设计拿下李渊时,计划却泄露,李渊先下手为强,把这二人抓了起来。

晋阳宫中,李渊高坐在上,长孙顺德、裴寂、刘文静、李世民、刘弘基等人分坐左右,所有人都激动万分。拿下了王威、高俊雅,意味着造反大业终于走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年轻英武的李世民高谈阔论着,对下一步该如何去做说着自己的看法,在场众人纷纷点头,看向李世民的目光中充满了赞赏。此次若是没有李世民的极力推动,说不定李渊到现在还下不定造反的心思。

众人皆兴奋激动,唯有坐在上面的李渊意兴阑珊,很快大家都发现了他的异常。

“阿爷,可是有什么不对吗?”李世民问道,箭已经在弦上,他害怕李渊再起犹豫之心。

“没什么,”李渊叹了口气,“就是有些担心。你大哥和几个兄弟现在河东,你三姐她们则在大兴城中,都在朝廷的地盘,咱们这次动作这么大,河东官府和大兴朝廷恐怕会对咱们家人动手......”

随着李渊的话,在场众人都沉默了下来。

“主公不要太过忧虑,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咱们不是事先已经派人去送信了吗,几位公子应该会无恙的。”裴寂和李渊是好友关系最佳,便率先开口劝慰道。

“但愿吧。”李渊叹道。

不过既然走到这一步,后悔也是无用,李渊只能暗暗祈祷,自己的一帮子女能够安然无恙。

......

河东郡,数匹快马疾驰在旷野之中,向着北方奔跑着。

李渊长子李建成跑在队伍最前,四子李元吉紧随其后,在后面则是几骑亲卫部曲。

眼看着出了河东郡境,一行人这才放慢了速度,追兵一直没来,意味着大家暂时脱离了危险。

“大哥,肯定是老二怂恿着阿爷举兵造反,却完全不顾忌咱们的死活。”李元吉追到了李建成身边,大声的抱怨着。

李建成摇了摇头:“箭在弦上,咱家即使不举兵,难道天子就会放过咱们吗?桃李子皇后绕扬州,自从这箴言流传开来后,大将军李浑被杀,蒲山公李密被迫造反,天子杨广根本就不信任任何姓李的。”

李元吉:“我没说不该举兵,天下大乱,隋朝气数已尽,咱们李家理应取代杨家坐天下!我是说举兵不该怎么仓促,起码应该等到咱们到太原后再举兵啊!”

李建成道:“也许是父亲逼不得已,不得不抢先动手。四弟,事已至此,抱怨的话就不要说了。再说,咱们俩好歹不逃了出来吗。我现在就担心智云,担心他会被河东官府抓住。”

李智云是李渊五子,不过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并非同母所生,是庶子,和李建成李元吉同在河东。李智云年少贪玩,李建成和李元吉逃出时找不到他,事情急便自个逃了出来,李建成便一直感到后悔,后悔不该把李智云抛下不理。

“被官府抓住也是活该,谁让他整天到处乱跑!”李元吉怒道。

李建成叹了口气:“智云年纪尚小,但愿河东官府不会为难于他。”

做任何事都得付出代价,造反同样如此。

虽然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但隋帝杨广对李渊并不放心,除了在太原留下王威、高俊雅掣肘监视李渊以外,还密令地方官府监控李渊的家眷。

李渊虽然没有公然举旗造反,但抓捕王威、高俊雅的举动已经彰显了其造反的野心,河东离太原很近,消息传来,河东官府立刻动作了起来,对李渊在河东的家眷进行了抓捕。幸亏李建成和李元吉跑得快,再晚一刻便会走不掉。而十四岁的李智云就没那么幸运了,很快便被河东官府抓住,和其他家眷一起被押往都城大兴。

而此时的大兴城,隋朝留守大员们正就如何处置李渊在大兴城的家眷产生了争执。

天子杨广巡游江都,大部分朝廷官员都随从在帝侧。西都大兴由代王杨侑留守,京兆内史卫文升、京兆郡丞骨仪、左翊卫大将军阴世师共同辅佐。

李渊擅自抓捕王威、高俊雅的消息已经由河东快马传来,左翊卫大将军阴世师力主立刻抓捕唐国公府内的李渊家眷。虽然李渊的儿子们都在太原河东,但大兴城内唐国公府还有不少人。

对是否查抄唐国公府,京兆内史卫文升却有些犹豫。

“李渊擅自抓捕王威高俊雅,谋反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咱们自当查抄唐国公府,万万不可迟疑。”阴世师厉声叫道。

卫文升却犹豫道:“李渊虽然抓了王高二人,却是以王高私通突厥的名义,并未公然举旗造反。咱们若是查抄唐国公府抓了他的家眷,会不会把他立刻逼反?若是天子追究下来,这个罪名咱们可承担不起。”

郡丞骨仪道:“李渊早晚会反,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抓住了他的家眷,说不定还能让他忌惮一二。”

卫文升摇摇头:“若是李渊一心要反,岂会在意自己家眷,咱们的抓捕反而会给其口实。再说,他的几个儿子都不在大兴,唐国公府内只有一些女眷,李渊又岂会在意?”

骨仪无奈道:“请卫尚书示下,咱们该如何去做呢?”

卫文升道:“不需要大动干戈,派些人监视唐国公府即可。”

代王杨侑不管事情,身为刑部尚书兼京兆内史的卫文升便是关中的最高官员,既然他决定了,骨仪和阴世师两人也只能遵循。

“卫尚书老了,竟然对叛逆如此心慈手软。”离开京兆府的路上,阴世师对骨仪抱怨道。

骨仪摇摇头:“卫尚书和唐国公李渊向来关系很好,念些旧情也是能理解的。不过咱们既然受天子所托镇守关中,就必须竭力为天子守好大兴城。你派人严密监视唐国公府,并派心腹将领守住各个城门,一旦发现唐国公府诸人有逃跑的迹象,立刻派兵抓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