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寂寥的房客(高殷)5
“海相公,陛下的难处,喔,啊,也请相公考虑一下。”高湛不知是看见了年轻皇帝愁眉苦脸,还是事情牵涉到自己不得不出头,硬着头皮也站了起来。但他在说话的时候,始终不敢跟海瑞对眼:
“海相公,当日台军平叛,杀戮实在太重,已令京师百官寒心,”高老九眨巴着眼睛,故意把这件事说的跟自己无关一样,“京畿州县、边境军镇,多少文武官员都与首恶有过联络……若是将收监的叛逆全部诛杀,逼得这些人投靠吴越或是戎狄,到时又该如何是好?先师孔圣曾曰,嗯,曾经说过,以刑法治民,只会令他们害怕惩罚却不知廉耻,只有以礼法施以感化,万民才会真心归服。海相公高学,孤在这里,便不多说,不多说~”
“贼逆非民。”海瑞硬邦邦地甩出这四个字。他不去理会高湛,反倒向河间王高孝琬行礼作揖,略微带点客气地问道:
“王相。听闻驼牛署上月瘐死叛逆两名,宗正寺是否已将之除名宗籍册?”
“自是要依律办。依律办。”高孝琬狼狈地站在那里,左顾右盼恨不得找个坑把自己埋进去。他继承了母亲的细白皮肤与直挺长鼻,是文襄皇帝生前常常夸耀的长子,在高殷这一辈排行老大,没发生政变时就已经处处小心,更何况现在,那真是比萨沃尔尤加还要小心万倍。看着堂兄进退维谷的模样,高殷动了怜悯之心,正想开口帮忙,却不料海瑞猛然转身,对着御塌气势汹汹又是一揖到底:
“陛下。依理,大逆贼徒当尽早明正典刑、露布天下,狱中瘐死只会有损朝廷声威。微臣请问——”
“又发作了。”尚书左仆射杨愔静静地坐在胡**,淡漠的话语宛如轻风。他用右手紧紧按住纵贯右眉的那条扭曲白疤,出口的词句虽然简单,却没有其他任何人介入的余地:
“韩凤一鞭,遗痛至今哪。”
“……”
海瑞沉默地侧过身子,将写满笔记的笏板贴近胸口,谦虚而周到地向着丞相杨愔点头致敬。如果说这座坤宁殿里——不,如果说普天之下居然还有谁能够得到海刚峰的尊敬,那这位人物非尚书左仆射、临清王杨愔杨遵彦莫属。尚书省之所以没有尚书令,是因为杨愔坚辞不受;《修文殿御览》之所以空缺总监,更是因为杨愔不愿挂名。但是,一个人的地位不会因为他的谦逊而受到改变,无论具体的官爵如何,杨遵彦始终是众相之相、万士之士,高殷父皇远征之前亲口指定的辅政重臣。一件政事,若是他明确开了口,即便是御榻上的皇帝高殷,想找到理由驳回也要为此绞尽脑汁。
包括海瑞在内,殿内的其他五位枢臣,一致认可杨愔的这一地位。有那么一段时间,东暖阁内真个是变得安静异常,就连冰块在墙角的融化声都能听得真真切切,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入迷似地看着杨愔按摩眉脊,入迷似地看着杨愔轻振大袖,紧接着又高度紧张地竖起耳朵,不放过杨愔轻声道出的任何一个音节:
“君前失仪,微臣惭愧之至。唉……想那政变当日,臣若不是被娥都督冒死背回,早被乱鞭去了性命。连月来,郎中们在陋宅来来去去,内服、外敷用药无数,方才勉强保住这只眼珠。待得三九寒冬,只怕针灸都止不住涩痛哪。”
“皮由,快去把东北角的冰盆撤了。”高殷几乎是不假思索地下达了命令。看着老宦官一手捂腰、咬紧牙关跑在年轻人前头的模样,高殷心中确实有些不忍,但是皮由的劳顿可以用事后赏赐来补偿,杨愔的伤口却是容不得半分差错。“杨相公在家中也要小心注意。万不可着凉,万不可疲累,饮食也要多多注意,似河鲜、海鲜、羊肉这等发物,一定不能入口……杨相公,朕现在便遣孙太医过来?”
“老臣,叩谢陛下厚恩。”杨愔潇洒地起身行礼,慌得高殷差点走下御座,伸出双手把自己的姑父给搀扶起来。然而,杨愔用坚决的目光阻止了皇帝,他以雕刻大师般的精准甩动大袖,缓慢而又准确地完成了从躬身、伏地到叩首起身的全套动作,圆领丝袍竟连一条多余的皱褶都看不到。“臣不敢劳烦御医。外伤均已愈合,如若休养调理得当,一两年内定会痊愈。只是这口腹之欲,臣今年只能如陛下所言,暂且忍耐了。”
一时间,杨愔似乎是露出了神往的表情,那张方正俊朗的脸上,流露出一丝真正的怀念:
“昔年,臣在朝会之前,总会去御街中段的鲁记早铺,配新出炉的芝麻胡饼,要一碗现沏秘制鱼汤。自二月以来,再也不曾品尝哪。”
殿内传来一阵附和的赞许声。杨愔斜对面的萨沃尔尤加连连点头,眼神也变得充满向往;站在身后的斛律羡则是满脸愧疚地别过头去,不愿再看尚书左仆射后脑那片新生白发。至于老九高湛……他倒是笑嘻嘻地不停朝所有人示好,可问题是除了不得不搭话的河间王高孝琬,别人最多是勉强回笑两下,海瑞则是连这一步都给省了。
高殷也没怎么理会九叔,只是敷衍地点了一下头。杨愔的话语勾起了他的少年回忆,那时候父皇才刚刚登基,没有变得像天保七年以后连月酗酒,对恰好留在大内皇宫的子女——通常来说就是高殷自己——从早到晚连骂带打甚至皮鞭相加,还仅仅只是一位疼爱儿女的严厉父亲;那时候的杨愔也才刚刚娶到太原长公主,三十多岁的人荣光焕发、唇红齿白,每次早朝都惹得宫女纷纷侧目,在御街行进时,更是能够一个人盖过整套临清王卤簿(仪仗队)。
当时的高殷,除了每月初五进宫朝拜时不得不穿的一身正式,其他时候很喜欢跟这位姑父待在一起,听他讲史,跟他演字,帮他跟父皇握槊时偷藏棋子。当然更少不了的是,跟着这位姑父一起跑到御街,吃脚店、小铺的美味吃的肚皮溜圆。
在这些小吃里面,鲁记鱼汤并不是高殷最喜欢的。不过,听姑父这样提起,高殷的记忆一下子变得清晰。他记起了芝麻胡饼的酥软与甜香,干炸小鱼的酥脆与劲道,他还记起自己最喜欢抢过伙计的大勺,自己从咕咕冒泡的瓦缸里舀出鸡骨高汤,热热的浇在手指大小的小杂鱼身上。那种“滋啦——”的欢快声响,真能乐得他拍起手掌,比真的把食物放到嘴里,更加地激起心中兴致……
“那位店家,做起生意可不算大方。葱末、芫荽,放多了便不乐意。虾仁云吞,每碗只放七只,朕吃了不饱,还要去隔壁回回铺子,买三四串羯羊肉串垫饥。”高殷情不自禁地十指交叉,肩膀也不知不觉地松弛下来。他被儿时的欢乐包围,完全没有注意到海瑞的眼神……但是这一回,就连这位海刚锋,态度似乎也变得柔和不少,让年轻皇帝的心情变得愈发舒畅:
“杨相公。明年康复,朕亲端汤饼,入府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