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3)

嬴显走到人群里,寻了宗正交托名谱。先前几个大臣,奉常赵吉、谏议大夫孟岐、议郎宋照等人见嬴显离开,又复站到子婴旁边。这三人均想,“刚才老嬴显和公子子婴谈了那么久,应该已将中丞相的事情尽数托出。届时,还需问问公子之见”

议郎宋照上前询问子婴:“公子,中丞相之意,想必公子已然知晓,不知公子何如?”

子婴愠怒,他道:“在下岂有他见?待到朝会,如此之事,自有赵高定夺。”

三人听了,心里也终于有了底。看来,新君之位,非子婴莫属了。

子婴刚说完,忽然一阵尖细的传声从殿外响来。但听到:“中丞相到……”

中丞相赵高来了。

身在殿外的嬴栎往旁边退去,他看见咸阳令阎乐,领着一队人马进入宫中。

这群卫士有三十来人,都是佩剑正冠的武士。在这队武士后面,还有六位年轻的内侍跟着队伍。

这队伍从宫门开始,一直跟着到了大殿,他们簇拥着一位看上去约莫六十岁上下,面色白净,神情却是阴郁冰冷的大臣。

且看这大臣,头戴高山冠,身着鸦青服,宽袍大袖。此人和殿内耳簪白笔,手执笏板的大臣完全不同,真是一派重臣风范。

只见从这队声势浩大的队伍停在大殿门口。阎乐和队伍前面的大臣耳语几句,这人就指挥了卫士队伍往外分散。不一会就站满了整个外围的殿廊。剩下大概十二位卫士,由阎乐带领着,先进入议政殿,给那大臣开了一条路出来。群臣见到阎乐带着人马进来,又看见那大臣正在门外,原本喧嚣的大殿瞬间变得鸦雀无声。诸卿一时不言,等着那大臣进去。

那大臣上得殿来,往玉阶东首一站。他扬起头,看着眼前的大臣们。

此人是赵高的弟弟,掌管咸阳宫内守备的郎中令赵成。而他身前这位权势赫赫的大臣,就是目前大秦帝国的中丞相,赵高!

赵高咪了着眼睛。他扫了扫此时对着他正弯腰行礼的群臣,不动声色地踏步而来。

自数日前胡亥自裁之后,这煌煌帝国的权力,一瞬间尽收入赵高手中。秦国,自春秋战国时代以来,一直到始皇帝赢政。大秦历代祖先耗费百年之力而终于凝成的天下之权柄,终于被他赵高牢牢抓住了。

秦,自公元前770年春秋封国开始到前221年秦王政一统天下,期间用了整整用了549年!

而赵高夺取这549年的大秦基业,不过用了三年!

赵高由两个内侍扶着,他缓缓走入大殿。群臣见赵高来了,都深深一拜,皆道:“参见中丞相。”

赵高往两边满意地看了看,这些个大臣,见着他都是毕恭毕敬。他这些月来早已熟悉这班套路。现在自己贵为丞相,总领百官。所谓万人之上,也不过如此耳!

赵高走过殿门的时候,他看看那殿檐,心中顿感厌恶。于是他继续往里走,忽然发现公子婴和关内侯站在一旁。子婴神色淡漠,见了赵高,微微颔首行礼。便不再看他。

赵高面带笑容,他走到子婴身边,问道:“公子今日前来,阎乐可有叨扰?”

子婴语气平淡,他道:“中丞相,今日阎令前来是为了公事,无曾叨扰。一早前来,倒是麻烦阎令了。”

赵高咪着眼睛道:“哦?公子竟为我那无知小婿说一番好话?”赵高顿了顿,转言道:“今早公子手下那侍卫......可是露了一好手啊。”

子婴看见赵高身后佩剑而立的阎乐,低着头道:”中丞相言重了。”

群臣听了赵高和子婴的对话,一时间便明白了公子婴和咸阳令阎乐,在今天早上有过龉龃。不禁面面相觑。

赵高继续道:“想不到在今咸阳城内,公子手下还有如此高手,不知道那位壮士可有陪同前来?”

子婴不明赵高问话之意,他只得道:“只是兴乐宫的卫士。区区卫从,怎劳中丞相费心?”

阎乐這时候回禀赵高,言道:“禀中丞相,那卫士叫嬴栎,现在正在殿外廊上等候。”

赵高得知嬴栎还在殿外,便道:“待朝会散了,你我就会会这位壮士可好?”

阎乐道:“随丞相吩咐。”

“哈哈哈。”赵高大笑一声。走向玉阶。随着赵高登上陛台,阎乐率武士站在阶下,群臣埋首一拜。赵高就站在王座一边,开始了朝会。

且听赵高道:“诸位,今日朝会的目的想必都已知道。先君二世荒虐无道,不听劝谏。数日之前已经在望夷宫内引疚自裁。这朝中之政,虽有本相打理,尚使得庙堂诸事运转不怠。然,大秦不可无助,天下不可无君,如今之策,理当立公室一位贤明公子,继承大统,以固我大秦江山。诸君,可对也不对?”

“然也!”

群臣听他一问,立刻放开喉咙附和赵高。子婴在后面一言不发。他看赵高气定神闲,胸有成竹。

赵成见群臣附和,便自顾从队列里走出来,对着诸大臣道:“丞相的意思,列位既然都已明了。那么请宗正出列,查阅名谱,以示人选。”

赵成一说完,大殿上又响起一片赞同。

在队列中间的大臣,咸阳宗正站出来。拿出方才老嬴显给他的竹简。他将竹简翻开,从头上取下白笔在竹简上一一对照。末了,他走到玉阶前,将竹简呈给赵高道:“回禀中丞相,老臣方才查阅已毕,这......诸公子中......”

赵高听他话说到一半,睁着眼睛道问:“老宗正,你莫不是要说,这一卷名谱竹简上,只剩下婴公子了?”

老宗正一听,瞬时受到惊吓。他死死捏住名谱,伏在玉阶下颤声道:“中丞相......先皇帝陛下一脉......”老宗正话说到一半,又是欲言又止。赵高听之,故意装作不知。赵成在旁一揣度,便示意老宗正先站起来。宗正收敛面容,不想手上的竹简拿捏不住,一下子坠落在阶前。

阶下的阎乐拾起竹简,绕过刚刚站稳的宗正。进言道:“中丞相,且不管他一人两人,婴公子为先帝之后,自当继承君位。”

群臣心里都亮堂,说是朝议,其实到最后只待赵高决定。这时候阎乐既然站出来进言,自然就无需自己去“争论”了。

赵高点点头,他朗声道:“昔日始皇帝一脉诸公子,盖因先帝之恶政,尽遭不测......”赵高接过了名谱,他忽然大笑道:“现在独存嫡长孙公子婴,那么这朝堂上,只能立婴公子了。不知道诸位还有什么意见么?”

赵高接着道说:“公子婴贤能睿智,又是先皇帝之孙。这赢氏宗族里,再也挑不出比公子婴再好的人选了。中丞相扶立新君,于江山社稷,皆有泽被之功!”

“郎中令所言甚是!”

“老臣之见,还是依照中丞相之意,立婴公子方可。”

“新君继位,稳定时局!”

下面群臣大部分人都赞成立子婴为君的意见。赵高听了群臣一番奉承,心里自然十分舒畅。而在群臣之中,一些正直和相对中立的大臣听了,却觉得如此迎合,着实令人羞耻。

赵高示意阶下肃静,他道:“既然各位没有异议,那么还请婴公子上这玉阶前来,我等,先转呈皇帝玺印如何?”

群臣自然没有异议。待赵高把话说完,众人纷纷把目光转向子婴。

子婴心中暗想:“阉宦,就算我是储君,也要上这玉阶给你拜谢不成?”

子婴神色冷峻。他缓缓走到队列前面。赵高在阶上一手摸着印玺,一手示意子婴上来。

忽然,子婴停下脚步。他朗声道:“中丞相。依子婴之言,还是暂缓立君一事。我等,先行殿议关外战事如何!”

子婴这突如其来的一番言语,大大震惊了朝堂。赵高倒也没想到子婴会忽然反对。不过赵高毕竟是老辣的权臣,应付这种局面自然不在话下。

赵高道:“婴公子果然是大秦庭柱,这关外战事持续已久......”赵高眯起老眼,问道:“那殿中各位,可有谁能和婴公子说说?”

话音刚落,那旁边人群里就站出一个大臣,他双目精明。正是先前子婴看到领队大臣。

这大臣道:“婴公子,今日中丞相要与我等商议册立新君一事,此为关系到秦国万世基业,是为大秦之国政。那关外战事,自然有太尉府各人负责。既然在朝大臣皆决定拥立婴公子继位,孰轻孰重,公子可是要自行掂量。”

子婴对他虽有印象,但是不认识此人,他问:“敢问足下姓名?”

赵成对子婴道:“这位是杜潼杜太仆。”

子婴心道:“太仆是九卿之一。是朝中重臣。但是听此人这言语,多半也是赵高一党......”

“杜潼处处顺着赵高之意而与我对答,赵高已经在朝内布置妥当,这些党羽心腹,岂会违逆老贼的心思!

子婴道:“听杜太仆之言,可是今日大事,全听中丞相做主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