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说实话,我没想过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科幻短篇集。写作这些年,我挑战过很多类型的短篇小说,青春校园、都市言情、悬疑幻想等等,科幻小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但我的确喜欢这本书所收录的故事,它们大多都是贴近生活的软科幻内容。很多幻想,也都基于人们日常所用到的智能产品和科技。我喜欢这样的创作,它会让我更有代入感,也会让读者更有代入感。因为现在的科技发展得太迅猛了,幻想的未来之于我们其实已近在咫尺。除此之外,更让我喜欢的是书写这些作品时的激动,它们至今还隐隐地藏在我心中,被我不断回味着。

先来说说前六篇作品。

我记得写《梦境直播》是为了参加“每天读点故事”APP上以“梦”为主题的征文。爱拖稿的我,直到截稿日前两天才开始动笔,以至于截稿日当晚11点,我还在电脑前拼命打字。赶着零点投完稿,我松了一口气,妄想获得大奖——一架无人机,结果连个三等奖也没有得到。但是意外地,在隔了数个月之后,我的编辑告诉我,这篇作品卖了影视版权。这成了我写作生涯小小的里程碑,也成了我书写科幻作品的契机。

我享受幻想各种脑洞、构建各种反转情节的过程,一想到(或看到)有人觉得我的故事有趣,我就热血沸腾,十分有成就感。可我绝不满足于只创造一个“有趣”的故事,虽然我能力有限,但我真的非常努力地想要靠故事给读者带来一些思考。

很少人注意到,我在《梦境直播》里提出“人面对爱情时的勇敢是不是盲目的自我感动?”这个疑问。但我觉得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智能口罩》则非常明显地揶揄了那些只在乎表面光鲜的人。后续的《超能对话框》《头号玩家》等作品,也各有讽刺和警示。虽然有些情节稍显黑暗,但我想,只有直视人性的黑暗,进行反思,才能让我们变得更理智也更正直。

在这里,我还想特别说一下《宇宙留言》一文。这并不是一篇受到大家关注、甚至喜欢的作品,可我对它有非常大的私心与爱。因为主角关于“人生短暂,我想在这世间留下点儿什么”的念头,是从我的思想里映射出去的。主角在故事里的那些荒唐的举动,亦是我在人生中力求证明自己的夸张放大版。他的可悲与滑稽,就是我的可悲与滑稽。他的自卑与莫名其妙,就是我的自卑与莫名其妙。可他也是浪漫的,他内心的渴求浪漫到荒谬。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是现实不太允许我表达这份幼稚的浪漫,所以我只能把它写成这样的小说,希望找到一些同类的共鸣。(不过就算找不到也没关系啦。)

而后六篇作品则偏少年向一些,有着少年的幻想与热血。其中,《熊天堂》是我参加《漫客小说绘》“MKT文学大赛”时的作品,它虽然只有六千多字,却有着我至今再也写不出的少年气。我有次偶然翻回来重读,甚至有些惊讶并不要脸地觉得这篇写得真好。与它同类型的还有《捕鲨记》与《穿越恶霾》,它们都描写了未来世界环境恶化后的故事,算是带有一些警醒与反思。值得骄傲一秒的是,后两篇还曾获得过杂志“北极星”赏,也算是对我少年向科幻作品的一点肯定。这让我更有动力去书写科幻作品。而《禁闭场》《重生》《绝速追凶》则是“科技制造悬疑”的故事。希望能给读者带来“破案”般快感的同时,也能让大家在阅读中有不同的感悟。

可尽管我有心且拼尽了全力想让作品精彩又有深度,但说到底,我并不是什么厉害的作者,最后若是让大家觉得浅显,还望朋友们能够慷慨地给予包容。当然,我也会虚心接受大家给我的批评与建议,努力写出更好的作品。

哎呀,写着写着,竟如此官方了起来。想来,我还是对自己不自信吧。更年轻一些的时候,我也曾被人说过在写作上有天赋或有才华。可我自己是不太相信的,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才疏学浅,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局限。所以这些年,每次取得哪怕一丁点儿成就,我都觉得是我自己的小聪明在帮忙。而这一次,我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我哪怕一丁点儿小聪明的成果。

同时,我还想要说一些感谢的话。

感谢这本书的责编罗罗,没有她的帮助,我没法完成这次作品的集结。没有她这些年的鼓励,我甚至也无法在写作这条路上走这么久。

感谢“每天读点故事”APP的各位编辑们,谢谢大家对我的扶持与付出。

感谢一路以来,帮助和教导过我的每一位编辑,是你们让我成长。

感谢爸爸妈妈,感谢我的亲朋好友们,我爱你们。

感谢每一位读过我作品的朋友们!感谢!感谢!

最后,再唠叨一些话。

我的邮箱记录显示,我最早的投稿时间是在2007年,那时我才13岁,如今时间一晃过去12年,我终于圆了少时的梦,除了激动,我更觉得恍惚。我不清楚时间为什么会过得如此之快,就像我不清楚为什么我会在写作这件事上坚持这么久一样。

但我清楚地记得,2011年5月26日下午,我是非常快乐的。那天,我收到了人生第一封过稿信,它告诉我,我的一篇短篇小说获得了杂志刊登的机会。而这篇作品和我的第一本书一样,是个科幻作品。

兜兜转转,似乎又回到了最初。

或许,这便是所谓的“命中注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