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秘密森林5

“微笑生活”老年人心理健康公益活动通常在周一下午举行,自从媒体宣传报道之后,医院方面也开始对此事重视起来,特意派后勤腾出了一处八十多平米的仓库做为接待办公的地方。办公室位于顶楼,由于老楼屋顶防水处理不到位,每逢下雨就会大面积渗透,因此,被潮湿侵蚀的墙壁上总是有一片一片白灰掉落。

沈雨和实习护士的工作,除了引导前来咨询的老人取牌号,等待,就诊,另一项工作便是清扫这些不断剥落的白灰。除了四面斑驳的墙壁,整个活动室都是按照沈雨最初的设想布置的,吸顶灯和台灯都是中国风的木质框架,暖光灯散发出柔软明亮的黄色,靠窗位置摆放着一张带脚榻的木质躺椅,前来就诊的人躺在上面,可以透过窗户俯瞰医院附近的街道和店铺,那里总是人潮涌动,穿梭来往,带着浓浓的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让人感到安心,靠走廊一端的墙角,则摆放着一组装满玩具的柜子,旁边是一张大桌子,放着一些玩具,绘图板和一个简易沙盘。这部分陈设和沈雨办公室的陈设类似,相比于问卷、量表以及脑波检测仪器,她更喜欢玩偶之类原始的心理测试工具,让人们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或者拿起笔绘画,在放松的情况下自然地表达内心的某些不安,她则通过沙盘里搭建的模型世界以及图画,来分析他们的精神世界。

今天预约义诊的人不多,不锈钢长凳上只有两三个老人,护士陪在老人身边,小声给他们介绍关于公益活动的详细事宜,并引导他们填写表格。表格上除了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家庭成员之类的基本信息,最重要的一栏是他们的经历,从出生到上学,到工作,到婚姻,到子女出生,再到退休等等,所有信息,按年登记,事无巨细,堪称一份个人资料的百科全书。拿到个人资料后,沈雨会就他们人生的时间线逐一追问,并挑选其中几个特别的时间点进行详细询问,且在备注栏做一些只有她才能看得懂的标记。

“1991年,你刚刚参加工作吗?”

“对,我在洗矿车间上班,我21岁……”

“洗矿车间?”

“矿业公司下属企业,我们是八小时三班倒。”

“你们上班的时候,会打卡登记吗?”

“那当然,正规着呢,我可是领过全勤奖的人!不信你可以去厂里查一查。”

老人有些自豪,沈雨脸上却露出一丝失落,在老人的资料上画了个红色的错号。

送走最后一个老人,已经是下午三点多,沈雨面前十几份资料的左上角标注着不同的符号,大多数是红色错号,只有两份是问号,表示待定。沈雨拿起两份打了问号的档案,怔怔地看了片刻,然后打开电脑,调取出他们的病例和视频资料——医院规定,所有心理治疗都要留下视频资料,以防出现纠纷的时候找到根源,明确责任。可惜这两份带问号的病例并不是她想要找寻的目标。沈雨看着视频上的老人,将问号改成了红色错号。

她打开最下层的抽屉,将改过标记的两份病例放进去,就在她准备关抽屉上锁的时候,突然注意到文档的最底部的一份,左上角画着一个红色对号。她伸手抽出了这份文件,照片上贴着张熟悉的一寸照,正是一个月前在烂尾楼跳楼自杀的肖华军。沈雨愣了一下。肖华军是她通过义诊活动找到的唯一一个符合要求的人,除了右手没有烧烫伤,他的身高,体型,眼睛,甚至走路姿势都跟另一个人很接近,她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每周都要留出专门的时间给他治疗,一切都准备就绪,只差制造一个意外让他的右手烫伤……可惜,现在肖华军已经不可能再坐在她面前了,沈雨郁闷地叹了口气。

咔哒,咔哒,沈雨按动打火机,点着了肖华军的登记资料,扔到了铁皮垃圾桶里。

就在这时候,办公室的门突然开了,实习护士带着夏木走了进来。

“沈医生,这位警察同志说有事要找你。”

“夏木!”沈雨脱口而出,语气中带着惊诧。随即她才想起,这只是他们第二次——十六年前刑警队门口那次碰面,沈雨躲在墙角看见了夏木,夏木却没有看到沈雨。排除那次,这只是她们第二次见面。她私底下让胡刀刀调查夏木,她了解他的过往,她对他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乃至于下意识地叫声亲切。

“你还记得我,”夏木也有些诧异:“看来,沈医生记忆力很不错。”

“我这儿很少有警察来,”沈雨慌忙解释道,这倒是真的。

夏木把《调查取证通知书》递过去:“上次调肖腾飞病例的时候,忘了给你补手续,冷队让我来问你要个签名,还得盖医院的章。”

“医院的公章?”

“没错,第二联,卷宗里要留底。”

“我得去行政帮你盖,你在这儿等一会儿,不介意吧。”

夏木摇了摇头,拉过一把椅子,在旁边坐下,沈雨拿着通知书出去,不一会儿,一个护士进来递给他一瓶矿泉水,然后开始收拾屋子。夏木感觉护士的目光不时停留在他身上,微微扭头瞥了一眼。正如他所想,护士没有必要在此时打扫卫生,只是为了找个借口盯着他。这是沈雨安排的。从第一次见面,夏木就对沈雨产生了类似的感觉,她对警察很提防,超出了普通人应有的警觉。

“有热水吗?我肚子有点不舒服,想喝热水暖暖胃。”夏木问护士。

“热水?”

“最好能来一片阿司匹林,医院应该很容易能找到阿司匹林吧。”

护士虽然不情愿,但还是按照他说的去做了。屋内只剩下夏木一个人,他打量着屋子里的陈设,和普通心理咨询室没有太大区别。以前上警校的时候,他每半年都要去见一次心理医生,学校得知他的童年经历,担心会留下创伤后应激障碍症之类的心理问题,要求他定期接受检查。他的表现很正常,每年都会得到一句“该生表现良好”的评语。就在夏木收回目光的时候,突然看到垃圾桶里那份未燃尽的义诊就诊登记表,伸手扒拉掉黑色灰烬,捡起了贴有一寸照的残余部分,夏木愣住了。他认出了照片上的人,大半个月前,他以一具尸体的形态躺在他面前,他碰过他的脚踝,也见过他破碎的脸。燃烧掉一角的照片仿佛还有余温,在提醒着夏木,在他进来之前,沈雨刚刚烧毁了肖华军的资料。他记得她说过和肖华军不熟悉,可是肖华军分明就参加她负责的“微笑生活”义诊,是她的患者。她为什么要对警察说谎?又为什么要把他的资料烧毁?医院销毁已逝患者的资料,应该有统一的规定,不太可能允许医生私自销毁吧?夏木心中顿时升起了浓浓的疑虑。

沈雨拿着盖好了公章的通知书进来,夏木迅速将肖华军的照片塞到了口袋里。

“谢谢,”夏木撕下最后一联,递给沈雨:“这一联留给你的。”

沈雨接过最后一联:“你们现在办案挺正规的。”

“程序是正义的蒙眼布……”

“蒙眼不是失明,是自我约束,”沈雨笑了起来:“我以前学法医的时候,老师天天在课堂上说,唯有能够证明的真相才是真相,证明不了的……”

“就不是真相?”

“不,证明不了的也可能是真相,只不过,没有证据会被随意曲解。”

“哦?”

“所有被证明的真相都能够穿透时间和谎言,这就是演绎法的力量,前提保真则结果必然保真,这种结论不会被外界力量所扭曲,更不会因为人而发生改变,但无法证明的真相,则不具有永恒性,谎言就像海洋一样会不断的侵蚀它,就像海边的礁石,几年,几十年,也许一开始你还看不到礁石的变化,觉得它们坚不可摧,永恒不变。但随着时间推移,迟早你会看到另一种景象,失去了原貌,模糊不清的礁石,有的甚至会完全消失不见。”

“消失不见不代表不存在,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真相就不会消失。”

护士带着一个老人推门进来,打断了二人的谈话。夏木听到走廊里传来广播叫号的声音:“请017号到诊室就诊,请017号到诊室就诊”。夏木脑中一阵刺痛,就仿佛有人拿着打蛋器,拼命搅动他的脑浆。究竟是什么让他突然这么难受?他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想要抓住弥漫在空气里的一缕灵感,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只剩下不舒适的感受,盘踞在心里。那是什么?他问自己。

“阿司匹林,”沈雨从护士手中接过一片阿司匹林,递给夏木:“夏警官,我还有几个患者要接诊,如果你想探讨哲学,我们可以改天约个时间再聊。”

夏木虚弱地接过阿司匹林,离开了义诊办公室,临出门前,他看到易拉宝上大大的“微笑生活”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公益组织的logo,大黄色的卡通笑脸,不知怎么,令夏木想起了白川案受害人临死前脸上所露出的微笑。

“微笑生活”,为什么要用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难道唤醒她痛苦的东西,是微笑吗?

诊室门口不锈钢长椅上遗落着一张宣传单,夏木顺手捡起来,看着印在上方的黄色笑脸logo,怔怔发着呆。宣传单底部空白地方,手写着沈雨的名字和手机号码。夏木有些诧异。在他的印象里,一般宣传单上会留手机号码的,都是那些急于出售产品的业务员,比如房产中介,办健身卡的,卖安利的人,他甚至见过把二维码和手机号码印到衣服上的业务员,但心理医生把手机号码留在宣传单上,还真不多见。也许是他想多了,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办公室电话,现在很多人都用手机号码做办公电话,没什么稀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