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吕三的第一次
做手艺这一行的,向来有门派之分,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就是南北派之分。这两个门派奉的祖师爷是曹操,其实曹操是虚奉,因为老爷子只管伸手要钱,别的不管,反正他们家祖上是太监,也不怕被人掘了坟。而真正干事的,是曹操封的专门管这事的官吏,名称都十分显赫,什么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这是官盗,历史虽然也很悠久,可是比起民盗来,又有所不及了,因为官盗基本上都是乱世之时,一方诸侯为了筹饷打仗才不得以出的下策,不然这些人锦衣玉食的,也不会想到要干这种损尽阴德掘人祖坟的缺德事。
而民盗就不同了,不管什么太平盛世,总会有人吃不上饭要饿死,为了不饿死,某些人就只有铤而走险,向老祖宗讨饭吃。等米下锅的当然要比等钱打仗的积极得多了,于是渐渐有些人摸爬打滚地琢磨出了一些经验,开始开山立派,收徒授艺。因为民盗发展得更早,民间有许多手艺高手,这些人身怀绝技,被官盗看中,就被许以重金,网罗至帐下,成为官盗的支柱,渐渐就脱离了民盗。而另一些人则明智得多,他们拒绝了官府的重金**,从此更加隐姓埋名,不事声张,因为他们知道,干这种事本来就见不得人,明目张胆地跟着政府干,要是仗一直打不完还好说,诸侯们一直要钱,官盗们就能一直挖坟,直到日暮西山,一命呜呼,父业子承,生生不息,干得好了,组织上还会表扬鼓励一下,可是万一仗打完了,哪个诸侯统一了全国,官盗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本来就是秘密活动,组织上是不承认的,所以这时候组织上一翻脸,这批人有组织有纪律,正好一网打尽。不然留着这批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挖他爹头上去了。
而留在民间的那些手艺人,此后行事更加隐蔽,而且不再收外姓弟子,只在本族世代相传,久而久之,形成了十三家最负盛名的道上世家,分布全国。这些世家早先还互通声气,共同定下了一些规矩,比如凡是世家传人,不得与官盗联手或是有所瓜葛,各世家如果同时探定一座古墓而有一方愿意退出,另一家必须将所得之物分几分之几给退出的一家,并且在下一次的探墓中,要将探得的第一次墓让给上次让步的世家,然后自己也可以分一份,这样才不至于伤了和气。而遇上难搞的穴,有的还会主动邀请别的世家的高手共同探穴。
只是到了近代,经过了几次的兵荒马乱,各大世家逐渐地失去了联系,相互之间不再互通声气。
吕三他们的吕姓,也是这十三家世家之一,世代在西北立脚。因为人丁比较旺盛,同一个祖宗传下了好几个分支,分散在西北各地。传到今天,关系都疏远了,平常也是互不联系,但都还认同一个祖宗,所以彼此之间还承认辈分。后面为了方便起见,每一房的长房长孙,也就是带头的,就按当初分家时的辈分称呼,吕三这一支因为是第三房,所以道上朋友就叫他吕三。
吕三十四岁跟他爹第一次下墓。十四岁的孩子你说懂什么,下去之前还一个劲地逞英雄,说地天上地下,除了如来佛祖,谁都不怕,转眼下了墓,被里面的阴风一吹,差点尿了裤子。没下过墓的人不会知道,那里面的风是什么风,那地方几百年不见太阳不通风,打了盗洞下去,得先让它散散阴气,不然进去一个躺下一个。饶是这样散了一两个小时的阴气,下去时那风迎面一吹,腐死气,阴湿气,还有霉味,一个劲往鼻子里钻,让人忍不住大呕大吐,而且那风,它不是吹到你皮肤上就完事了,感觉它能穿过皮肤,被血肉一挡,慢慢就渗进去了,吹得人心都凉了。
吕三弯着腰顺着盗洞往里爬,一路上边爬边吐,还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他爹就在后面踢他屁股,冷笑道:“你不是斗战圣佛吗,除了如来佛祖,谁也不怕,怎么,露怯了?”吕三被他一激,只能硬着头皮往里爬。
盗洞的出口打在主墓室里,吕三从盗洞里出来,腰酸背疼。脚一踏上主墓室,正想伸个腰舒展一下筋骨,回头一看,脸顿时白了,他爹没有跟在他后面爬,这会儿一回头就不见了。老头子没有跟进来。
后来吕三知道,手艺人世代相传,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即传艺弟子第一次下墓,师傅不能跟着,必须让小子自己在墓室里呆上几个小时。这几个小时内祸福由天,生死由命,发生什么事师傅也不能横插一脚,只能让徒弟自己和里面的东西打交道。几个小时后师傅再进来,如果里面的人安然无恙,面不改色,说明祖师爷保佑,认下了这个徒孙,从此就可以吃这一碗饭。当然也有出了意外的,那就说明祖师爷不认这个传人,就只能师傅拉着他原地磕个头,自己退出去,从此终生不得再从事手艺活。
规矩虽然是这样,但其实出意外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手艺人基本上都是子承父业,谁也不想自己孩子刚出头就给灭了,搞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所以基本上第一次下墓选的都是探过的旧穴或是经确定没什么大碍的穴,一般来说,是那些明清时候,年代没那么久,规模没那么大的穴,因为这些穴,风水太好不可能,太差也不可能,所以被破掉风水,由吉转凶,导致尸变或是养成什么阴邪之物的可能性比较小。
当然,就是在这些穴里,出的意外也有,不过基本都是被这些百年老穴里的阴风一侵,萧瑟的环境一摄,在主人还没出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之前,自己先吓僵了。
第一次下穴要独身的另一层意思,也是为了练胆。这做手艺活的,胆大非常重要,所谓怕鬼不倒斗,倒斗不怕鬼。胆大才能心定,心定才能手稳,手稳才能活命。第一次下穴如果把胆练出来了,以后对阴寒的东西的抵抗力就会大增,轻易不会被侵。而如果第一次下穴,胆被破掉了,那阳气就会大减,再下穴就很容易被阴祟的东西摄去三魂六魄,就算命大不死在里面,出来后也是百病丛生。所以有第一次下穴被破掉了胆的,就会被命令禁止再下穴,而要改做他业,终身不得再提手艺二字。而授业的长辈也必须重新在族内子侄里择优授艺。
吕三那时还不知道有这个规矩,看他爹没进来,顿时蒙了。他紧张地吞了口口水,紧盯着盗洞的出口,还指望他爹天良发现,从天而降。在这种地方,一个人和两个人的差别非常大,不啻天上地下,旁边有个人给人的心理安慰非常大,因为感觉压力均摊。
吕三在盗洞口守望了差不多有二十分钟,在这二十分钟里,他一动都不敢动,全身都绷得紧紧的,前面他爹不知去向,后面的主人又一声不吭,也不知道对这不请自来的客人欢不欢迎。吕三在洞口跪了二十分钟,身上渐渐有了感觉,一股寒意从尾骨处缓缓往上爬。他最后狠狠地瞪了一眼盗洞口,慢慢地转过了头,明白过来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得,哥们自己上吧。
他轻轻地吸了一口气,一股腐败味冲入鼻腔。他强自定下心来,发现墓室里一片黑暗,只有盗洞口不死不活地透出一线灰蒙蒙的弱光,才想起来还没布光。他从怀里取出几个火折子,吹亮了扔在四周,墓室顿时在火折子晃晃****的光中显示出了它的布置。
墓室正中是一个青砖砌成的台,高约两尺,台上摆着一个巨大的棺材,颜色十分怪异。大凡棺材,不是大红,就是大黑。红为辟邪之色,黑为聚阴之色,都是为了防止尸变或是让阴灵安歇的意思。而眼前的这副棺材却非红非黑,而是显出一股褐色。吕三心里隐约地觉得有些不妙。
他走近那摆放棺材的石台,仔细一看,大吃一惊,这非红非黑的褐色,原来就是棺材木料的原色,只是时间长久了,显出了老旧。而棺材的木料,走近来便隐约有一股香气飘过来。吕三壮起胆,用手轻轻扣了扣棺木,只听见发出一声沉闷的咚咚声,好像金铁的回声。
吕三马上就能肯定,这副没有上任何漆的棺材,赫然竟是阴沉木所制。这种世所罕见的木料,只产自云南的深山老林,多为帝王将相所用。咸丰的梓宫就是用阴沉木制成的,为了把他的寿材从云南运到北京,光运费就花了四十万两白银。
吕三没想到在他爹特意为他挑选的这处丝毫不显山露水的简朴墓穴里,居然有一位用得起阴沉木的主。吕三心里骂了一句,有钱您装什么穷啊,您倒是小心,财不露白的古训到死都记得,让我们发生多大的误会啊。他爹下穴之前跟他说,就找了个小穴,给他练练手,没想到碰上了阴沉木。
这阴沉木阴气极重,一般帝王将相都是死前数年就做成寿材,然后请法师时时诵经,刻刻做法,设法祛除阴气,然后再以下葬之人本身的王道霸气镇压这股阴气,才不至于起尸或是招致阴邪之物的侵扰。但是这阴沉木虽然阴气极重,却有个极大的好处,就是能防止尸体腐烂,千年不朽,所以王公贵族们才不惜冒起尸的的险,重金求购。
眼前这副阴沉木棺材,体型十分巨大,可以推想墓主人身前不是高官就是巨富,只是生怕身后被人抄了老巢才故意因陋就简修了这座貌似寒碜的小墓。
照这样想来,虽然墓室里空空****的只有几个陶瓷瓦罐,但是棺木中的随葬品必然丰富,出一两件罕世珍品是必然的了。
吕三这小子这时候贪心一起,顿时畏惧之心又去了几分,毕竟第一次下墓就能歪打正着碰上这么大的主,心里虽然害怕,也有几分兴奋。
他直直地跪在了墓台前,郑重地磕了三个头 ,心里祷告道:“小人无心闯入宝穴,求财心切,请贵主人赏碗饭吃,得罪莫怪,恕罪恕罪。”
这话一出口,我和霍然差点笑出来,心说你连死人都骗,摆明了就是冲人家陪葬品去的,还无心闯入,说什么得罪莫怪。人一年到头在里面躺着,也没什么娱乐活动,闲暇时也就数数钱,图个乐子,有个安慰,你二话不说上来就给人拿走,换你你不跟人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