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招贤纳士

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奉小明王韩林儿为皇帝,封长子朱标为世子,徐达为左相国,李善长为右相国,常遇春为平章政事,刘基为太史令。朱元璋称王后,右相国李善长针对茶、盐、冶铁等方面开始立法,为保法律健全,李善长派人找来数位茶商、盐商,聚在相国府商议具体事宜,打算从那些商人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而太史令刘基也没有闲着,他遵照朱元璋的意思修筑应天府(南京城),为找灵感,他经常外出游览其他建筑,取长补短,晚上再与工匠商讨设计图。

朱元璋有李善长与刘基两位文臣,可谓解决了后顾之忧,其他纷繁大事都交由二位处理,而自己就可以一心与其他大将外出打天下。

徐达克泸州、江陵等地,大元朝怕朱元璋势力再增,慌忙组织元军防守。只是这个时期的元军多部分将领已经丧失斗志,都不愿请命率师。元大都内阁考虑到陈友定,陈友定是元末时期比较突出的优秀将领,很有才干,大元朝重用他,不止看中他的才能,主要是器重他的忠心。在这个特殊时期,元大都内部一盘散杀,再加上各地起义军反元,大元朝早已经元气大伤,名存实亡,各地区的官员都不再向朝廷进贡,也只有陈友定坚持向朝廷进献贡物,并且还搞得很辛苦,专门绕取海道,宁可多走几天路也要坚持把贡物献给元大都,以表诚心,让元大都看了甚是感动。

眼见着朱元璋的势力越来越大,元大都不甘被动,封陈友定为平章政事,用官职**他。

朱元璋那边,消灭掉陈友谅后,次月对陈友谅的旧部继续追击,追到陈友谅的老窝武昌,陈友谅的儿子陈理不敌朱元璋大军,出城投降,武昌沦陷。

而在江浙一带,张士诚也积极展开了行动,虽然他是这一方的霸主,名誉上却受着元朝江浙行省长官的压制,特别是陈友谅被朱元璋消灭后,张士诚开始惶恐起来。他首先派人请元朝江浙行省长官到府上议事,这对对方来说是破天荒的大事,想那张士诚是早期红巾军的起义领袖,雄踞江浙,与大元朝井水不犯河水,怎么突然就想着找朝廷的人过府议事呢?带着疑惑,元朝江浙行省长官带着浩浩****的队伍来到张士诚府上,不想张士诚根本不把这几百人放在眼里。等元朝江浙行省长官刚踏进大殿内,就被张士诚扣押下来。

江浙行省长官大惊失色,指着张士诚问,“你想干什么?”

旁边的张士信恶狠狠地说:“当然是要你的命!”

江浙行省长官“扑通”跪在张士诚面前,“请张大帅饶我性命,你们想要什么我都给你们。”

张士诚什么也不说,而是从袖口掏出一瓶毒药递给江浙行省长官,江浙行省长官一看就吓破了胆,从地上爬起来,就想逃走。

被张士信押过来,张士诚重新把毒药举到江浙行省长官面前,看着他说:“如果想保你家人活命,就喝了它!”

“张士诚,你不要逼我!”江浙行省长官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

张士信不耐烦,抽刀架在江浙行省长官脖子上威胁,“再不喝,就要你人头落地,快喝了它,还可以保你全尸!”

江浙行省长官无奈地看着面无表情的张士诚,最后接过那瓶毒药慢慢服下。

逼死元朝江浙行省长官后,江浙一带完全成了张士诚的地盘,为了进一步发展,他派弟弟张士信在江浙一带抓各路文人义士来做自己的谋臣。几天功夫,江浙一带的所有文人都被他抓来,站在大殿上,张士诚一一扫视那些文弱书生。

下面的人都不敢说话,张士诚沉默一会儿首先开口说:“辛苦各位先生了,我把你们请来,是想让你们做我的谋臣,不知你们对攻打朱元璋有什么看法。”

此话一出,众位文人中有一位哈哈大笑起来,张士诚把目光落在那人身上,那人走出来,站在最前排,然后指着张士诚说:“真是可笑!请?张大帅也配用这个请字?明明就是你派人把我们抓过来的,还在这里假惺惺,伪君子!”

“你……”张士信指着那个人,想过去修理他,被张士诚阻止。

张士诚盯着那人问:“你不怕死吗?”

那人把双手背在身后,反倒挺起胸膛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今天站在这里,我根本没想着活着出去!”

那人的勇气让张士诚欣赏起来,他走下大殿,站在那个人跟前问:“我想先生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误会?”

那人义正言辞的质问,“误会?谁人不知江浙行省长官是被你张大帅杀死的,想找人辅佐,要的是真心诚意,别人才肯对你忠心。原本觉得张大帅与朱元璋不同,在你管辖范围内,百姓安居乐业,即使你有意与朱元璋争天下,我们都认为你将来会是一个好君主,却不想,张大帅也会暗箭伤人,我们真是看走了眼。”

这一番话,让张士诚心里暗生惭愧,狗急了都会跳墙,他也是不得已。不过他的弟弟还在为他狡辩,张士信抓着那人的衣领嚷叫,“你不要误会我大哥,那个江浙行省长官是服毒自杀,与我大哥无关。”

那人反驳,“他是你大哥,你当然会这么说。”

“你……”说着张士信举起拳头要打那人,那人不怕的瞪大眼睛,挑衅张士信。

这时,张士诚无力的挥挥手说,“放他们回去。”

“大哥!”张士信不依。

张士诚大喊,“把他们全放了!”

“哼!”张士信不高兴的甩开手,嘴里嘟囔,“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句话被那人听到,他看着前面张士诚的背影调侃,“张大帅,想打天下,还是先看看孙子兵法吧!”说完不等张士诚回应,他已甩甩衣袖大步跨出大殿。

张士诚一个人躺在**休息,李伯升进来,他朝张士诚躬身,“大帅。”

张士诚坐起身子问:“打听出那人是谁了吗?”

“是的,打听出来了,那人是著名的文人儒士,名叫高启。”

张士诚拍手,“果然不是普通人。”说着下床,在房内踱步。

李伯升立在一旁看着走来走去的张士诚说:“大帅,那日在大殿之上,臣觉得高启说的很有理,既然大帅想请那些文人做自己的谋臣,就应该对他们以礼相待,古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出山,暂且不说遥远的,就拿朱元璋来说,他也是亲自请刘基出山辅佐,情真意切,刘基才忠心效命于他,所以……”

张士诚点点头,“我懂了。”

请高启出山,并不是很顺利,第一次吃了闭门羹,第二次好说歹说高启才愿意随张士诚回府。回府后,张士诚赐给高启很多金银珠宝,让高启安心在大帅府上定居下来。

有此一例,张士诚广招文人儒士,对他们以礼相待,除了大摆宴席款待,另又赐金赐银,一时间,外面贫困潦倒的文人雅士争相涌进大帅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