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官商勾结

一直称病在家休养的李善长,病愈后,被朱元璋派去主持修建临濠(今安徽凤阳)宫殿。临濠是朱元璋的老家,出于对故乡的情缘,朱元璋曾多次回临濠考察。经过长达数十年的战争,临濠一带变得人烟稀少。这里是很多反元领袖的故乡,其中包括像徐达、汤和这样的开国名将,所以临濠对于大明朝来说意义非凡,朱元璋曾在洪武二年时因为皇室先世陵墓所在,把临濠建为中都。因为人烟稀少,朱元璋不惜大动干戈,从江南迁徙十四万富民于临濠,加之李善长在主持修建临濠宫殿,于是治理新民的任务也落到了他头上。可是这些新迁徙过来的富民并不好管理,他们在江南的时候个个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在临濠初来乍到,不但不习惯这里的生活环境,对当地官府也抱怨连连。李善长虽说有智谋,善治理,但总有令他头痛的时候。一些新迁徙过来的富民仗着自己财大气粗,不把府衙中的小官吏放在眼里,往往让那些称为官府的人吃闭门羹,时间一久,没有人再愿意去碰钉子。

不知情的朱元璋,以为临濠有新民填充,中都应当恢复了繁华,可是传来的消息却是与之相反,这让朱元璋十分不高兴。于是他身边的奸臣胡惟庸,又打起了坏心思,虽然他与李善长同流合污,是栓在同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但是以胡惟庸的小人之心,但凡有利于他的事情,他可以六亲不认,更何况对他只是有提拔之恩的李善长。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李善长回朝,直接影响着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他心里当然很不爽。借着这个管理新民无果的事情,胡惟庸旁敲侧击多次在朱元璋面前提示李善长是因为年事已高,人老不中用了。不过让胡惟庸失望的是朱元璋从不把胡惟庸说的这些话放在心上,李善长在他心中的地位稳稳的不能被动摇,胡惟庸心里不服,但又无计可施,如果揭露李善长贪污的话又担心会把自己也供出来,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见机行事的好。

修建临濠宫殿,需要损耗大批财力,当初刚建立大明朝的时候,修建南京城经费的三分之一都是从当地富商手中征来。而如今,修建临濠宫殿,朱元璋又想故技重施,一来可以减少朝廷的开支,二是削减那些财大气粗的富民的锐气。朱元璋就是这么一个人,不允许功臣手握重权,也不许民间百姓家财万贯,天下唯他独尊,谁也别想比他强。

在朱元璋这样的统治下,不仅使一些富商叫苦连连,也使朝中的一些官员担惊受怕。为了维护皇帝的权力,他不惜弑杀功臣名将,这让那些小官员们只能小心再小心,能不让朱元璋注意到就尽量躲着。

要从迁徙的富民中征收修建临濠宫殿的费用,这一下子让那些新民的抱怨声更响。富民代表相约聚在一起商议此事,却不巧被李善长的手下逮了个正着。士兵把茶楼包围的水泄不通,任谁都插翅难飞。

李善长的部下质问那些富民代表,“百姓不能聚众谈论国家大事,你们难道不知道吗?”

其中一个代表否认说,“我们没有在谈论国家大事,只是相约出来谈生意而已。”

部下指着那个代表厉声呵斥,“有人举报,不容你们狡辩!”话刚说完,又一声令下,挥手命令士兵,“把这里的人统统抓起来!”

不容分说,这些代表们被抓进监牢。在监牢里,他们一个个唉声叹气,有人说,“有这样的统治者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又有人说,“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可是做事却总要小心翼翼,这也不是办法啊。”

剩余的人听了直摇头。

民间对朱元璋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朱元璋平定天下,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得享太平,本是百姓之福,可是朱元璋却对富人要求苛刻,使那些富人们财力上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所以,对朱元璋很难评价,他深受黎民百姓的爱戴,同时也受富商与贪官们的痛恨。

埋怨归埋怨,日子总还要过,这些富民代表的家属们手拿金银财宝到李善长那里赎人,李善长倒是乐不可支,把那些财物尽收囊中。

而那些富民们也学乖了,有的甚至反过来开始巴结李善长,送李善长好处,从李善长那里得实惠,这就是所谓的官商勾结。官压商,商欺民,这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同样的道理,所以临濠一带的百姓至始至终都过着清苦的生活,有的只是空有的一座豪华临濠宫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