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小人得志

刘基告老还乡后,谢绝任何人的拜访,在他生活中没有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只有诗文和棋酒。曾经青田的当地县令慕名拜访他,在门外苦苦等了一整天,可刘基就是闭门不见,只能让县令郁闷而归。本不想过问政治,平平淡淡过完下半生,可是一件事情牵动了他的心。

在瓯、闽两地区间有一条狭长的地域叫淡洋,这个地方踞山临海,风景非常美。只是,这里南来北往的人很多,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于是也是商人与盗匪的必经之地。另外这里也是著名起义军领袖方国珍的起兵之地,可想而知,这里有多繁华了。

一次,告老还乡的刘基从这里经过,这里因为官兵管辖的松弛,当地总有地痞流氓混混打架斗殴,这样的事情还被刘基亲自碰到过。那是两个很年轻的小伙子在大街上殴打一个老乞丐,四周有很多人围观,可就是没有人上前劝阻,刘基好心去阻止两个年轻人,却被他们用力一推,推倒在地上。

其中一个稍瘦一点的还指着刘基的鼻子骂,“死老头,你不想活了!”

刘基慢慢从地上站起来,走到两个年轻人跟前讲道理,两个年轻人像无事人儿一样,把双手抱在胸前,戏谑的看着刘基。

最后刘基被两个年轻人绑了手脚,高高吊在一棵大树上。

等两个地痞流氓走后,才有好心人把刘基从大树上救下来。经这么一折腾,刘基感觉浑身疼痛,想他在朝廷做官时,何时受过这样的待遇。

好心人要走,刘基拦住他问,“像这些地痞流氓捣乱,难道官府都不管吗?”

好心人反问,“谁管?谁管得着?这个地方不归官府管,所以他们才会那么猖狂。”

刘基考虑到这件事情很严重,加上儿子还在京中做官,于是他委托长子刘琏上书朱元璋,让朱元璋下令在淡洋一带设立巡检司,以控制管辖该地。

刘琏听从刘基的意思把折子写好呈给朱元璋,朱元璋在上朝的时候征询文武百官在淡洋一带设立巡检司的事情有什么看法。由于刘基的缘故,朝中倾向李善长、胡惟庸的官员极力反对,于是朱元璋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决定压后再议。

私下里,胡惟庸勾结刑部尚书吴云,两人一起去丞相府探望李善长。胡惟庸奸笑着对李善长说,“丞相大人,我们对付刘基的时候到了。”

李善长很久没上朝,不知道朝中发生什么事,询问刑部尚书。吴云答道,“刘基之子刘琏上书建议皇上在淡洋一带设立巡检司,只是……”说着他看了看胡惟庸,又转向李善长轻语,“只是,不知道这与对付刘基有什么关系。”

胡惟庸慢慢向李善长解释,“丞相,听我说,想那刘基已经告老还乡,却还在涉足朝廷之事,再说我们的皇上疑心非常重,如果我们在这上面做文章,那刘基还会有好结果吗?”

李善长也笑了笑,他也觉得是个打击刘基的好点子。

几个人在丞相府商议定,胡惟庸指使刑部尚书吴云上奏折弹劾刘基。朝堂上,吴云把胡惟庸的话拿过来说给朱元璋,朱元璋听后蹙眉,他本来就不放心刘基,这样一来就更加引起了他的重视。

他把胡惟庸找过来问,“你说刘基他心里在想什么?”

胡惟庸逮住机会在朱元璋面前添油加醋,见胡惟庸分析的头头是道,朱元璋对刘基单纯的为朝廷效命的想法表示怀疑。

而胡惟庸又灵机一动,趁热打铁,躬着身子对朱元璋说,“皇上,据臣得知,淡洋一带踞山临海,有君王之气,而刘基告老还乡后窥觊这个风水宝地,为难当地百姓不成,这才上奏皇上要在那里设立巡检司。”

“当真这样?”朱元璋有所怀疑。

胡惟庸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双手抱拳道,“臣所言句句属实,决不敢有半点欺瞒皇上!”

朱元璋对刘基非常失望,把刘基在京城做官的两个儿子请到宫中,名义上是关心他们问长问短,实际上则是让他们留在宫中做人质,用来试探刘基的态度。

刘基没办法,只能亲自进京面见朱元璋,可是朱元璋对此事只字未提,好像完全没这件事一样,此事被搁置下来,成了刘基的心病。

李善长那边,眼见李善长病情有所好转,胡惟庸去丞相府的次数更勤。右丞相的位置一直空着,胡惟庸早想做这个相位,非常希望李善长能向朱元璋推荐他做这个右丞相。胡惟庸拐弯抹角表明心意,李善长哈哈大笑,摸着胡须说,“有才之人才可以坐相位,我见你这段日子表现不错,早把推荐信写好了,就等着找个适当的机会呈给皇上看。”

胡惟庸一听,心花怒放,慌忙跪在地上谢恩。

当他如愿以偿做了右丞相后,更加不可一世,不断拉拢朝中势力,还口口声声称“顺他者昌,逆他者亡”。

朝中大臣多半成了胡惟庸的党羽,唯有几个文臣之子不愿与胡惟庸同流合污。这几个人其中包括刘基的儿子和宋濂的儿子,刘基与宋濂都是有名的文臣,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又刚正不阿,致力效仿古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胡惟庸说他们是不识抬举,扬言要给他们好看。

还是因为淡洋的事情没有解决,留在京中的刘基因不能释怀而忧郁成疾。好几次趁朱元璋空闲时间,他冒险提出此事,但都遭到朱元璋回避。甚至有一次,马皇后生病,朱元璋去看望马皇后,刘基趁此机会找到马皇后寝宫把这件事重提。于是朱元璋怒了,大骂刘基,“你是老糊涂了不成?马皇后身染重病,你不但不慰问病情,反而在这里胡搅蛮缠!”

刘基吓得大气不敢出,幸好马皇后出面,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刘基被朱元璋呵斥这件事被胡惟庸知道后,胡惟庸暗喜,他知道刘基在朱元璋心中已经不重要了。命令府上下人出城帮他寻一味药,然后自己再转身进宫,伪装善人,为刘基送药。

刘基忧郁成疾后,已经病的不轻,再遭朱元璋那一顿痛骂,心灰意冷。胡惟庸提着药出现在刘基面前时,刘基知道胡惟庸没有安好心,对之不理不睬。

刘基的态度,胡惟庸倒不在乎,反正他仕途、金钱两得意,又知刘基在朱元璋面前说的话已不起作用,心里那个高兴,晚上睡觉也会乐醒。他假惺惺的坐在刘基床榻前,装出一副同情的样子说,“御史大人啊御史大人,你怎么把自己搞成了这幅模样?”

“我这样,你岂不是很得意?”刘基质问。

胡惟庸笑呵呵,“御史大人,这是哪里话,你被皇上冷落,我同情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落井下石?”

“少在这里装模作样,我不吃你这一套!”

胡惟庸不再与刘基较真儿,而是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刘基不耐烦,对胡惟庸说,“如果你没事就请回吧,丞相大人!”最后“丞相大人”四个字刘基拉长声音,他觉得这四个字用在胡惟庸身上特别讽刺。

不过胡惟庸听了却大笑起来,把眼睛眯成一条缝。他把桌子上的药推给刘基,然后语重心长的说,“御史大人啊,听我一句劝,别跟自己怄气,别跟皇上怄气,要对自己好一点,这是我特意出城为你寻得药,保管你服下后神清气爽,你可别辜负我的好意哦。”说着凑到刘基跟前。

刘基嫌恶的转过去身,然后右手一挥,“把你的药拿走,即使是可以起死回生的仙丹我也不稀罕!”

胡惟庸拍拍刘基的背,好话说尽,到这种程度,刘基也动摇了,主要是不想胡惟庸再继续纠缠。

刘基当着胡惟庸的面喝下那些药,胡惟庸这才满意的走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胡惟庸会这么卑鄙,他拿给刘基喝的是慢性毒药,不多久后,刘基就开始感觉胸口剧烈的疼痛,同时又胸闷透不过气。不过这些刘基并不知道,他一直以为是自己的原因,才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后来卧床不起。

三个月后,朱元璋得知刘基的病情,出于曾是君臣,加上刘基又有功于大明,这才前去探望。刘基卧床已久,朱元璋见后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恩准刘基返还青田老家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