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改官制

为了鼓励文人儒士们教学,朱元璋以李希颜为典范,特意升了他的官,以表彰他对皇子们的严加管教。在这种氛围下学习,对朱棣有很大益处,他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再加之他性格与其他皇子不同,使得他在众皇子中脱颖而出,从而受到朱元璋的关注。

皇子们的学习有了保障,朱元璋再次把重点放在江山上。建立大明王朝,很多制度需要制定,上朝后,李善长进谏说:“皇上,新的朝代建立,官制改革刻不容缓。”

看着朝下文武百官朝服穿着参差不齐,分不出大小级别,朱元璋点点头,看着李善长应道,“改官制、定军衔以及礼仪的制定,就交由李相国完成吧。”

李善长继续说,“皇上,蒙古人以右为上,左为下;而我们汉人则以左为上,右为下,不知道这一点是不是应该改过来。”

朱元璋点头,“应该的,朝中大小事物全按我们汉人的做法进行改革,自此以后,朝中官职均以左为大。”

“是。”李善长退回官列,而他也由右相国改为左丞相,继续坐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位列百官之首。

李善长与刘基是朱元璋的重要谋臣,李善长负责改官制,刘基也没有闲下来,他负责修订大明律例。李善长这个人虽然心胸狭窄,不过善于用智,朱元璋常年在外征战,李善长坐镇应天(南京)功不可没,这也是朱元璋非常器重他的主要原因。李善长心高气傲,这就给了别人利用他的机会,太常少卿胡惟庸就看准了他这一点。胡惟庸早年跟随朱元璋起事,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等职,一直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官位,不受朱元璋重视,就拿现在的太常少卿一职,也是他奉承李善长得来的结果。所以李善长就是胡惟庸升官的途径,没事隔三差五就去丞相府(之前是相国府)巴结李善长。到目前为止,李善长已收了他不少好处。当然了,贿赂他人,需要自己有资本,所以下面的人找胡惟庸做事,胡惟庸就狮子大开口,他的原则就是“有钱好办事,没事免谈”。

李善长也是一追求完美之人,就官袍订做一事,他想了好久,既想穿起来轻便,又想看起来美观。他的心腹李彬给他找了以往各朝的官袍样式供他参考,他自己又请了许多画师绘制官袍的图片。

一天,李善长正在书房看画师绘制的图片,胡惟庸入丞相府求见,李善长没有心思理会他,正想让下人打发胡惟庸走,不过脑子转了转,心想既然来了,见一见也好,可以让胡惟庸为改官袍的事情出出意见。

胡惟庸照例拿了许多“见面礼”,李善长毫不改色的把“见面礼”收于囊中,然后伸手示意胡惟庸走到桌子旁边。

李善长指着桌子上的图片说,“这是各个朝代的官袍样式,你看看觉得哪朝的官袍既轻便又美观。”

胡惟庸趴在桌子上瞧了一会儿,挑出几张图片跟李善长说,“丞相大人,臣觉得汉朝的衣服最华美,长袍加身,有一种贵气,可惜的是太累赘,行动起来很不方便。”

“嗯,然后呢?”李善长问。

“至于轻便嘛,臣认为可以效仿宋朝的官袍,虽没有华贵气质,但也不失体面。”

李善长举着这两朝的图片看着深思,灵机一动,随后对着门口喊道,“快传画师!”

当李善长把最后定下来官袍样式的图片让朱元璋看时,朱元璋不解,指着胸前的空白问,“这是什么意思?”

李善长躬身,“皇上,听臣慢慢讲给您听。”

朱元璋点点头。

“首先,官袍要轻便,这一点我参照宋朝官袍制定出了一个大概,至于胸前的那些空白,则是用来为官袍添加图案,这样就可以根据图案异同来区别官位等级。图案有多种选择,比如鸟类,鸟类也有贵贱之分,就如龙袍代表的是帝王一个道理,看起来一目了然,并且另外臣还修改了官帽,这种官帽是古今以往最轻便的。”

朱元璋把图样拿在手里看了又看,觉得还可以,也挺有创意。李善长把另外一张图样交给他,衣服上的龙纹告诉朱元璋是龙袍,不过最惹人注意的是龙袍上面金灿灿的皇冠。

看到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李善长知道,自己又立大功了,心里不由暗暗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