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梦想,我还记得
青春物语:
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有多难,有多远。
从前有两个人,虽然性格迥异,但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理想,一个叫现实。
某天,他们结伴到海边露营。他们在沙滩上扎好了帐篷,便各自钻进去准备休息。因为帐篷的密封和保暖性很好,外面的海风丝毫没有透进来。不久,两人便都睡着了。
可没料想,到了半夜,一阵寒风把两人冻醒了。理想问现实:“你看到了什么?”
理想回答说:“我看到了浩瀚的宇宙,璀璨的银河,感到了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的渺小,来到这个世界又是如此的幸运……那你又看到了什么呢?”
现实回答道:“我看见有人把我们的帐篷偷走了。”
其实,美好的生活应该是这两个人的组合体。眼前的现实要面对,但同时也要能拥有一份超然的洒脱。正如温总理所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针对于毕业生而言,刚步入社会,让自己积累经验远比金钱更重要。在工作之初,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对以后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抱着“不能就这么委屈自己”的想法而“要待业不要就业”或频繁“跳槽”,无论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还是对于毕业生自身,都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就像那首叩动无数年轻人心弦的歌中所唱“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都有过青春年少的梦想,都有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
然而,当残酷的现实和美好的梦想碰撞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这种差异也造成了现在大多数待业就业的学子迷茫与无措的情绪。好在,我们都懂得在现实与梦想的钢丝上是要拿着一根平衡木,这样才不会从在云端的象牙塔上跌得粉身碎骨。
梦想是可以分解和浓缩的
两年前,江帆经历了毕业,然后是失业。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为了自己的一个梦想,放弃了父母给安排的工作。
江帆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高考的时候也如愿以偿地就读于某大学的新闻系,还常利用所有课余时间到新闻媒体实习实践。
江帆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上,他也很希望能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即将毕业,江帆拒绝了父母安排的公务员职位,把所有应聘职位都锁定在了新闻媒体界,每天搜集大量的招聘信息,并给自己心仪的新闻单位投递简历。他的目标是进一家正规又有影响力的新闻单位,成为一名新闻记者。
可是,在面对海投之后却杳无音讯的结果,江帆开始彷徨。这种彷徨茫然的日子过了三个月,这段期间,江帆的心情一直都非常抑郁,具体表现为怕见熟悉的人。因为几乎每个人见到江帆,都会问江帆的工作情况;爱好面子的他总是打哈哈地跟人说,正在实现了,但实际上回到家里,尤其是一个人独处在夜里的时候,整个人情绪很低落,很消极,很痛苦,很长的一段时间,江帆都在一种压抑的情绪里面度过,几乎每一天,都希望一睡不起,不用面对这个充满烦恼和恐惧的世界。
工作一直没有着落,父母也不停地询问,甚至渐渐对江帆失去了耐心,言语中颇有微词。江帆也知道是自己不出去工作的缘故,让父母担心了。于是江帆给一个小报刊写了一封求职信,去求一份工作,没有想到的是,他很快收到了回音,答应先聘请江帆两个月。
江帆以为那个地方只是自己暂时的避难所而已,没有想到的是,江帆去了之后就一直工作到了现在。本来说好的两个月,结果因为江帆的努力争取,又做多了四五个月,后来,上司看他实在是做新闻工作的材料,也舍不得放他走了,于是他顺利成为了这个报社的正式员工。
人们往往被眼前的困难挡了一下,就不敢往前迈步了。
我们常被鼓励去崇拜偶像、树立梦想,却几乎忽略了想办法超越偶像、实现梦想。结果,往往很多人一辈子都在树立新的梦想,却一直都只过着四平八稳的“蜗居”生活,复制着传统给我们塑造好的安全生活方式,一次次错过那些疯狂的梦想,最后只剩一声叹息。
可惜,梦想的快感往往就是在眼下这一刻,错过了,也许就永远找不回当初的意义。如同小时候向往拥有的遥控飞机,现在即使我们有足够的钱去买一百架,可是却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唯一的童年终究是没有遥控飞机的,正如很多人在年轻时代错过的那些快乐、幻想、疯狂,永远就那样错过了,到了有钱有地位的中年时代,希望弥补遗憾,却已物是人非。
并不一定非要等梦想实现了,才可以称得上体现出它的价值;只要梦想“动起来”,一样是有意义的。梦想都是伟大的,这也就注定了它可能一蹴而就。那么,在此我们就倡导“分解梦想”。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把一个宏大的梦想分解成若干小梦想,小到近在咫尺我们可以伸手去做的。在每伸一次手去够一个小梦想时,实际上就是一次体验梦想实现的浓缩。如此,终究有一天,梦想的希望会照进现实,且阳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