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必然联系

在野生环境下,狐狸食物很稀缺,母狐狸不可能养活所有的小狐狸,所以那些小狐狸有的很强壮,有的很虚弱,虚弱的小狐狸,最后多半会死去。

大自然就是这样。

那母狐狸带着几只小狐狸,走了一会儿后,母狐狸又回过头来,将落单的小狐狸给叼在了嘴里,扭头凝重地看了看孟凯他们这边,小跑着走远了。

康志刚想要上去看看,被孟凯一把拉住:“等一会儿!”

狐狸这种生物生性多疑,它们不一定会再次出现在这个洞窟里,但孟凯心里不想去破坏那个洞窟。

因为一旦洞窟被破坏了,母狐狸闻到了洞窟里有人的味道,就更不会回来了,看刚才那只最虚弱的小狐狸模样,怕是活不了多久。

最好是自己现在就离开,能让那只母狐狸带着狐狸再回来。

虽然心里知道,那母狐狸肯定不会回来,但孟凯还是有这个期翼,好歹是一条生命,若是因为自己几个人的闯入让这只母狐狸的幼崽死了,那得多过意不去。

三人又缩了回去,从山岗上爬了下来,孟凯挑了一个方向,带着艾丽娅和康志刚徒步往那边走。

路上,艾丽娅讲起了塔县的各种传说。

这也是孟凯很感兴趣的,艾丽娅说,这里有很多玉石。

康志刚咧着牙:“对,对!”

孟凯哦了一声,将这件事情记在了笔记本里,这帕米尔高原上有玉石,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听说以前这边还有采玉人。

塔县这个地方山很高,有山就意味着有石。

而有石,也就有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塔县的玉石一直有传闻,但具体是什么样的还没人发现过,问了康志刚一句,康志刚从自己的军用包里拿出来一块儿青色的石头。

孟凯捡过来看了一眼,虽然他地质学学的不是很好,可用肉眼一看,也知道这是一块儿“青玉”。

孟凯赶紧拿起来,在阳光下照了照。

阳光下,这块儿玉石在闪闪发光。

“昆仑玉!?”孟凯脑海里陡然冒出这三个字儿来。

康志刚点头:“对,这个石头就是玉,我们哨所旁边的河沟里有,我们没事都会去捡一些!”

“这是好玉啊!”

孟凯将手中的昆仑玉擦拭了一下,一边的艾丽娅不满地嘟起嘴:“这种石头,山里的白水河多的是!”

“真的?”

孟凯眼睛微微张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我们国家现在正缺外汇,如果有一个能够大规模开采的矿,不仅对于塔县这个地方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对于国家也是极其重要。

最早来新疆的那批援疆上海知青,就在离塔县不远的乌恰县发现了一座大型的金矿,为国家早日还清苏联的债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是,塔县目前却什么都没发现。

“真的,不过……”皱着眉,艾丽娅道:“那条白水河很远,在阿拉尔那个地方,我们本地人叫阿拉尔牧场,那里都在山中间了!”

艾丽娅比划了一下。

“也值得去看看,如果真的有大型的昆仑玉矿藏,这可是塔县的福气,如果这里有一座工矿企业,这里的经济会有些起色!”

孟凯将手里的昆仑玉还给了康志刚,康志刚本想要将石头给孟凯,但是被他再三推辞了。

“其实,塔县的这种青玉,是和田玉四大主料之一,在古代很有名,可以叫做塔青,也有人叫昆仑玉!”

孟凯一边带着艾丽娅他们往前走,一边给他们解释。

“青玉,也分为青白,青花,青墨,咱们塔县,在古代就是青玉的主要原产地,至少,也有三千多年历史了啊!”

“这么久!?”艾丽娅俏眸瞪大。

“是的,这还只是我自己推测,恐怕昆仑玉的使用有上万年历史也不足为奇,在很久很久以前,雅利安人的始祖,就是总这一代地区去的欧洲,他们的先祖在公元前二十世纪,就会使用工具和各种器皿,那时候他们信仰的是最原始的巫教,根据我们以前的研究,原始的巫教都会使用玉石和宝石来做装饰品,而塔县这里至今还有萨满教的风俗习惯,说不定,这里就有古代的宗教遗址呢!”

孟凯对于自己的推测,相当有信心。

“公元前二十世纪,那得多久了啊!?”康志刚问。

孟凯想了想:“有可能早一些,也有可能不止,这都说不准。”

“这就是咱们来这儿的原因啊!”

几个人继续往前走,可惜,除了那窝狐狸,他们再也没有发现别的生物。

孟凯所幸无事,给他们讲起了玉石,塔青在古代被中原地区的文人尊为昆仑玉,是和田玉中的上品,不过塔青这种玉石和正宗产自于和田的和田玉籽料又有不同,和田玉有包浆,还有色皮,种类繁多,什么红皮黄皮、黑皮、鹿皮、虎皮,总而言之门类驳杂。

但塔青这种昆仑玉,它们的包浆,外面都是一层青黑色的石头。

所以这种玉石很好辨认,也很好找。

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吧,这种玉石才其貌不扬,在历史上没有多少名气,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种玉石是产自于塔县的。

“可惜,可能是他们嫌这里山太高,不想来采玉吧!”

康志刚随口道。

孟凯本来在想着自己那个大胆的想法,听到康志刚这句话,心中一动。

现在有很多古人类化石,都是在人烟稀少,比较高的地方发现的。

那一般都是人类无法踏足的区域,也只有在那种地方,化石能够保存的很完好,玉石也是,同理,鹰神庙也是。

会不会……

孟凯仰起头看向那边的慕士塔格峰。

这座山峰是这里最高的山,很可能,那鹰神庙是在山顶呢?

毕竟,这边的牧民都没有登上过那山顶,但他们却有很多传说,关于慕士塔格峰的传说。

如果说当年,雅利安人真的是从这边出发去的西方,这里的山顶也许有遗迹呢?

在西域漫长的历史中,最早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吐火罗王朝。

目前,正史界已经确定,这个吐火罗王朝就是雅利安人的后代所创,而吐火罗人又是月氏人的祖先。

当时,他们的活动区域,都在这不远,喀什噶尔,帕米尔高原,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

孟凯心中的火把从未熄灭,他相信,自己早晚有一天能发现那个地方的。

路上其实很枯燥,雪山的景色虽然美,可看多了,总感觉自己一直在一座山走。

大约走了两个多小时,三人都有点喘不过气了,在这种高原上,走一会儿就得歇一歇,三人愣是走了两个小时没休息,肺部一直呼吸冰冷的空气,有些遭不住了。

找了个山坡上的斜坡,孟凯让大家停下来休息休息。

用军用壶喝了喝水,几人慢慢地缓了过来,艾丽娅缠着孟凯,让他讲故事。

坐在山上,看着山下一座座山峰此起彼伏,苍山白雪,美不胜收,孟凯吟起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一嗓子喊出来,真人非常舒坦,接着诗性,孟凯讲起了“北京人”的故事。

具体,说的是如何在房山的山洞里发现北京人头盖骨的。

一边的艾丽娅听了奇道:“那洞里为什么,都是头盖骨呢?”

孟凯被问住了,顿了顿,他其实以前也有这个疑问,不过,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发掘北京人的外国学者后来给出了答案,那时北京人其实是食人的,他们在外面打猎,将猎物,也就是别的古人类脑袋砍下带回山洞去吃。

说完后,艾丽娅又问:“那,是不是我们所有人都是北京人的后代呢?”

孟凯摇头。

如果从生物属种上来说,我们华夏的人种并非是“北京人”的后代,因为北京人和我们的祖先,有生物隔离。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关系,就像是马和毛驴生下来的骡子无法生育下一代一样,两者虽然有些联系,但基因序列不能顺接。

就像是,萨满教和巫教?

孟凯忽然想到,一个自己之前忽略了的点。

也许,他的出发点就错了,所以才没能发现鹰神庙,逆向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啊……

两者虽然有联系,但不是必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