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岁月流转

在中国国企很长时间,林肯曾经只是一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现场库管员,没有很重要的职位和责任。但是不管职位高低,责任大小,林肯都坚持认真对待自己经手的每一份工作。正是这份坚持,让林肯有了可能在自己分管的现场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个即将发运给海外客户的密封箱里面的密封圈装反了。

林肯从机场出来,随身的唯一行李,是一个黑色的拉杆箱。

他普通,平常,安静,从容。一头浅短的黑发衬着一张清瘦的脸颊,眼神祥和而深邃。他身高大约在1米7左右,身架略显单薄,腿杆却笔直有力。站在机场出口,一股潮湿的热风扑面而来,洁白的短袖衬衫即刻就粘粘地贴上了刚脱离冷气的肌肤,很不舒服。但他的神情显出安然,心情并不为气候的不适所影响。

站立了一刻,他趋步走到机场大巴的售票台,“请问:去往市区XX大酒店的大巴应该乘坐几号线?”他轻言细语的询问给美丽的票务员留下好感。职业因素让她可以断定,眼前这位举止谦和的乘客背景不凡。他询问大巴,显然不是没有招呼出租车的钱,而是一种习惯。他很可能习惯于低调或节俭。

美丽的票务员温婉地微笑。微笑着用流利的普通话给林肯做了简洁而准确的介绍。林肯回报微笑,道了一声谢谢,掏出钱包买票。他打开皮夹,在一叠美元中找出一张崭新的人民币,递给票务员。她接过去习惯性地举到半空中,对着阳光核实了一下,然后找补零钱,连同一张车票,略带歉意地微笑着,双手递送到他眼前。

林肯善解地微笑。虽然并不清楚假钞开始在中国泛滥,他对票务员严谨的工作方式和体贴入微的服务态度很满意。把零钱归顺,放进皮夹。他举起捏着大巴车票的右手,向可爱的票务员挥手道别;左手拉着行李,健步走向自己要乘坐的大巴专线。

大巴车上的冷气充足。林肯把头靠在舒适的椅背上,随意地观赏着沿途的风景。车上的音响正轮番播放着同一首歌曲,它在诉说一个春天的故事。林肯欣赏着抒情的唱词,感叹深圳的改变快得有点超乎自己的想象。它真的像一个神话,受一位智者的点化,几乎只一个眨眼之间,就从一片渔村变成了眼前这个高楼林立,道路平展,行人匆匆的现代化大都市。

他渐渐有些困倦,也许是时差的关系。他收回目光,轻轻合上双眼,想借着大巴到市区近一小时的行程,稍事歇息。但往事却似悄无声息的潮汐,一涌一涌进入脑海,随着流连的音乐,如画卷般缓缓展现。

起点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中国西南一个小小的县城,在一个国营企业里面工作。和很多与自己同时代的人一样,林肯经历过新中国建立后的每一次政治动**,深受其害,前途被怠。与很多人不一样的是,他一直坚持着学习,学习自己的制造专业知识,钻研哲学,解读宗教,尤其热衷于学习英语。后者对于林肯以后能够接触外企,走进外企,并且在外企坐到中国区首席执行官位置,是意义非凡的。

在中国国企很长时间,林肯曾经只是一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现场库管员,没有很重要的职位和责任。但是不管职位高低,责任大小,林肯都坚持认真对待自己经手的每一份工作。正是这份坚持,让林肯有了可能在自己分管的现场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个即将发运给海外客户的密封箱里面的密封圈装反了。

那时候,林肯工作的企业刚开始有少许国外订单。但企业的很多人并不懂得珍惜机缘,也完全不了解国外客户对每一个细节的要求会严格到近乎苛刻,更没有人能意识到一个密封圈对于订单的重要,而订单对于养活一个企业又是尤其何等重要。

林肯并不是在那个时候就有这么深刻的意识,林肯当时也没有先知先觉。但是,林肯及时的把自己发现到的问题逐层反映给了有关部门。林肯的提示并没引起重视,反而是漠视加不屑。林肯给任何人讲,都没有人理睬。所有的权威都不认为一个现场库管员人有必要搞懂一个密封圈的正反。一个密封圈能涉及什么根本问题?都觉得林肯根本是多事。所以,没有人理睬林肯。

林肯没有气馁。终于等到外方的客户来到现场的时候,林肯用英语,给客户说明了发现的问题:“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将要发出去的货箱里面的密封圈装反了,你可以验证一下。”

“Good?!”外国人惊奇地睁大了眼睛,一把握住林肯的手。在这个偏僻的中国小城,能听到如此熟悉的母语,真是他乡遇故人,无比的亲切。“你的英语很棒啊,你能告诉你是怎能够流利贯通地使用英语的吗?”

林肯腼腆地笑笑,用英语回答说:“我的大学在四年中给我打下很好的基础,毕业后我自己一直坚持在自学英语。因为它会帮助我开阔眼界,与更多的人沟通。”

“Good! Very good!!”外国人敞开自己阔达的胸怀,热烈地拥抱了林肯。

林肯由此获得了这个外国人的欣赏。他觉得眼前这个普通的中国人的语言表达非常准确。重要的是,他很细心,更重要的是他很有责任心。对这个样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能发现并引起重视,及时地提供出来。在当时的外国人看中国人的眼睛里,实在是难能可贵。就这样建立起了信任。

渐渐地,这个外国人就让林肯开始帮助他们公司做一些类似第三方监理的工作,然后付给林肯一些美金。在那个年代,美金是多么的蛊惑人心。

只是,林肯并不是因为看重钱才学习英语,更不是因为看重钱就看得见那个密封圈,直到能做外国人的第三方监理。林肯只是在无意识地积累着自己的人生财富,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知道,人生的财富有一天可以兑换美金。

林肯高兴地接受了自己的理应所得,但它们对林肯没有很大意义。所以林肯在公司有领导同事出国需要的时候,就把美金换给他们去用。后来只要有人出国都来找林肯换美金,林肯只要有就不会拒绝,不管对方有没有官位。林肯认为美金本来就是可有可无,是从正常的工资之外多出来的,并不是自己特别去索求的。但美金确实是有意义的,它的意义是帮助林肯在无形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林肯铺平了一条通往更广阔空间的道路,把林肯一步一步地引向了未来。

未来不久,林肯被聘请到了北京。初到北京林肯已经48岁,不再年轻。

48岁的林肯在北京为一个跨国公司管理办事处,在北京推销天然气。林肯是让北京的家庭告别液化气使用天然气的推动者。林肯分派自己为数不多的每一位属下,独自一个人去进行推销,宣传天然气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林肯自己更是不辞辛劳不厌其烦,挨家串户地讲解怎么使用天然气。

林肯带领着自己小小的团队,一家一户去讲解,去推销。直到北京人都使用上了天然气。享受着天然气带来的极大便利的北京人,并没有几人记得有一个人叫林肯,姓林。

但北京的那段岁月,让林肯一直怀念不已。那些时候,和几个年轻人在一起,以外企员工身份工作着,在记忆中很有成就感。

20世纪90年代的外企是优秀的,所有的人都非常自律。工作认真严谨,下来却是群情振奋。林肯和年轻的他们在一起,自己也感觉年轻。晚上出去吃饭,吃到一半来了兴致,会突然一车人开车就开到长城去,彻夜不归,喝酒唱歌,听风从长城呼呼地吹过,穿越长城赴向荒漠……

感觉车身一刹,林肯睁开眼睛。有人在挪动行李,XX酒店到了。

收回思绪。林肯拖着自己的拉杆箱下车,进入酒店。已经候在大厅的薛吟满面笑容地迎上来,握手致辞欢迎之余,引路将林肯带往提前为他准备好的标间。薛吟是TT中国办事处筹备组成员,按照总部的要求,为林肯安排此站接待。

在房间短暂停留就去共进午餐,坐在冷气充足豪华安静的酒店餐厅软席里,和薛吟就着冰镇的啤酒,一边品尝鲍鱼海鲜,一边闲散地聊着天气和时差之间,林肯猛然睁大了眼睛。林肯端着冰镇啤酒杯,本欲与薛吟碰杯致谢的手,僵滞在半空中。对面薛吟的啤酒杯也正举在半空,被林肯突然停断的动作给定住了。随着林肯错愕的眼神看出去,薛吟看到一个与林肯单薄羸弱的外貌极为相似的年轻人,正在落地窗的外面,顶着毒辣的烈日,挥汗如雨地从货车箱上面搬运酒店的所需品,一件一件卸载,一件一件抗着送到后厨。

“林——那,”薛吟有点难以置信,难以启口的问:“那是,是你的儿子?”

“是的。”林肯缓缓放下酒杯,靠到椅背上。他的眼睛一直看着外面的场景,他轻声,而肯定地回答薛吟:“是的,那就是我的儿子。”

薛吟也轻轻放下酒杯,久久注视着眼前的林肯。

林肯没有对薛吟做任何解释。他摆摆手,示意薛吟不要讨论这个话题。他们继续进餐,却再没有举杯。

在鼎鼎有名的普林休斯,林肯已经从一名普通翻译做到技术总监,直至做到了首席执行官的职位。顺风顺水的林肯,却突然放弃高位福禄,举家去了美国西海岸。但,林肯把唯一的儿子留在国内,要求他凭自己的本事去开辟自己的道路。儿子独自去了深圳,很久没有联系家人。

林肯去到美国,也有很不容易的一段奋斗史,也曾经历了相当艰苦的努力,最终进入TT总部,获得了很重要的一席之位。作为一个华人,在TT全球供应链第一次出席总部的高层会议时,放眼望去,只有他一个黄皮肤黑眼睛,在金发碧眼的人从中格外醒目,林肯激动自豪的心情是难以言述的。要以中国人的力量,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使命感,自此涌流进血脉,注定了他余生的道路。

在TT总部结识了戴维,作为直线上下级关系,两人的合作与融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契合。戴维懂得中国文化渊源的背景,他能够理解林肯最细微的感触。欧美的职场,一样的充满了逐角,甚至尔虞我诈。上层之间的角色是朝夕之间你方唱罢我方登台。人事关系也是很复杂地交织与分裂的。

戴维告诉林肯:“有不少我的同胞,是浮躁虚夸的,不是认真做事的。”

林肯和戴维所以能够跨越两国文化和理念呃不同,始终相互信任对方,一直走下来,跟他们品格和精神的惊人接近,是密不可分的。戴维给予林肯有了要为TT开辟出中国这块广阔的处女地的有力支持。

终于作为一名搭建国际轨道的先行者,又从西海岸出发,回归中国大陆这个时间,林肯第一站落脚深圳,正是想找机会和久别的儿子见见面,想知道儿子孤身一人留在中国的生活状态。

当年分别前,林肯给儿子留下可以维持一个月的生活费,加上找工作需要的交通费,总共一千元人民币。没有人知道,那时候的林肯,已经给自己母亲任教几十年的一所边区小学,捐赠了二十万元人民币,是整整齐齐的一大摞现金。

想象中的重逢有千百个场景,独独没有眼前这一幕。父子相逢,隔着一层玻璃,两个世界。儿子似乎看到了父亲,因为他扛着菜筐走过落地窗跟前时,分明停驻了一秒,仅仅一秒。儿子神色漠然地走过林肯跟前的落地窗,没有再出现。

林肯没有起身出去找儿子,和儿子谈谈。没有人知道林肯当下的心境。

林肯很快离开深圳,拉着唯一跟随着自己的黑色拉杆包,飞往各地,去寻找TT中国的第一个落脚点,去培养供应商,去开发TT全球供应链需要的产品。那时候TT在中国还没有设立专门的采购部门。

起身上飞机,落地住酒店。一大段光阴在疲顿的奔波与寂寞的独处中悄悄逝去。所有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林肯单枪匹马东西南北,逐渐开拓出了一条采购与生产相结合的渠道。终于,他需要设立长期的机构了。

最初,林肯到了上海,想在上海找一个助手。一名英文叫凯莉的年轻女孩,第一个进入到林肯的视线。凯莉当年刚刚从学校毕业,第一次接受面试。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凯莉来面试那天表现很一般,本来她自报英语专业毕业,但是不仅英语不是很好,连中文都表达都不怎么清楚。凯莉那天一付病怏怏的模样,也许是身体不适,再加上怯场,脸都吓得灰白灰白地,像根豆牙菜一样,看起来很细小,很弱不禁风。

而林肯需要的是一名精干有魄力,能够独当一面的办事处主任。

三两个回合的对话,惴惴不安的凯莉就被淘汰。

许是缘分不到,只能遗憾分手。

下一站林肯就与薛吟联系,一前一后飞到了西南省城,并很快租到办公室,正式成立了TTC。薛吟就任TTC第一届行政经理,开始了跟随林肯一起在TT中国的创业生涯。

林肯在这个城市招到了第一名TTC的员工。林肯几乎是第一眼就看中了她,她果然不负所望,很胜任地成为了林肯的助手。后来她接替了薛吟的职位,成为TTC办事处第二任行政经理,兼任一家合资厂的副总,直到林肯离去。

她就是接任林肯在TTC的位置,就任TTC新一代的治权者,她叫金玮玮。

后话暂休。

林肯飞了一圈,再回到上海,一晃过去了接近两个月时间。

林肯带着薛吟再次去上海。薛吟作为林肯创业初始的第一位随从,知道此次林肯出行,还是惦记着筹建TTSH。这时候TTC已经有金玮玮在内的三两个人驻守,薛吟将有一段时间留在上海,创建TT中国上海办事处,并任职第一届负责人。但林肯想亲自为她配备一名助手,她必须具备独挡一面的能力,因为薛吟还兼任着TTC行政经理的职位,必须两头飞。

两人在大上海面试了一些青年白领,因为首要条件是英语口语流利,附加条件是林肯能看上眼,所以一直找不到合适人选。焦急又不愿意降格,林肯无意间想起凯莉。想起那个有点豆芽菜般病怏怏,刚毕业不久,孤身一人在上海寻找工作机会的山东小姑娘。想想她的处境,林肯就又动念头想把她找来再谈谈。而两个月过去,凯莉居然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一段时间不见,豆芽菜的脸上有了份红晕,不再那么弱不禁风的模样,言谈举止也不再那么瑟缩拘谨。

林肯让薛吟用英语和凯莉交谈,自己就坐在一旁,侧着耳朵聆听。林肯的一只耳朵听力偏弱,所以,听别人说话,都是一副很专注的神情,很少插言。

这次谈得比较愉悦,林肯当场就拍板试用三个月。这样,凯莉成了林肯选中的上海办第一任行政助理。后来,林肯对凯莉的工作表现非常认可。凯莉后来完全显出了她不同凡响的能力。也许有林肯的熏陶因素,加之她自己的悟性高,待人接物处事都很好。后来凯莉接任了薛吟的行政经理职务,后来,又兼任了TTS独资厂的副总经理。太多的后来,源于林肯给予了凯莉三个月试用期的机会,而凯莉的回报是以自己的悟性和努力给林肯的判断以确认。

凯莉最初做行政助理,也做过很多和行政助理不沾边的工作,还兼做美国总技术顾问山姆的点名翻译,学到很多跨越她自身专业的技术知识。

林肯启用的人,通常都必须具备一专多能的本领。林肯选人很仔细,基本可以形容为挑剔,但是一经被选中进入到林肯团队的人,个个都很优秀,并且大多都是年轻而美丽的女性。

林肯严格要求儿子,却对女儿倍加疼爱。

这似乎可以理解林肯为什么更侧重启用靓丽的女性白领。林肯让每一位来自美国总部或其他区域的大小总裁们,嫉妒羡慕而无法恨。

在美女簇拥的TT中国十年,林肯从没有过绯闻。

曾经有不少人产生误会,都以为,林肯唯独钟爱她或他本人。猜测林肯是把无法随时给予远在彼岸和他乡的儿女的疼爱,在不自觉之间,转移了一些,给予自己身边的孩子们。

林肯,我也曾有过误会,现在却已明白,你那不俗的用心。你让大家可以感觉,每一个人在你的心目中都同等的重要,又让每一个人能够自我感觉到,尤其对她或他,特别的爱。你让走近你的每一个人,都享受着被你呵护的温馨,也积聚着每一个人对你由衷的敬仰和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