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登基之诺
“朕亦……未曾忘却。”庄贤帝好似恍然回过神来,放下手中空空的茶盏,语气低缓,一字好似含了千斤重,说罢起身绕过了桌案,缓缓踱着步子,走到书架旁漫无目的地拿起一册书,不疾不徐地道:“现下时局复杂,丞相容朕再想想。”
坐在一旁的清音大师自李孝杰进入房中起就一直敛气低眉,尽量缩减存在感,只是静静地观察着两位的对话,因此李孝杰也未曾特别注意到他,现在看到庄贤帝犹豫不决有所思的样子,清音大师心下也有几分了然。
大宋百姓口口相传,三朝元老李孝杰李老丞相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让人难以理解,那便是李老丞相对江湖武林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近乎于偏见的看法,他认为社稷动**,就是因了武林的存在,除去武林,便国泰民安,盛世太平,百姓虽然难以理解,但是由于李老丞相自任职以来兢兢业业,克勤克俭,为百姓某了不少福祉,所以大多也都在感于其恩,至于这些无关痛痒的怪异之处也只是偶有相传而已,也有人认为这是作为名臣应有的特色之处,到底也未曾真正探究过其中主要关节。
清音大师对于这一点倒是有所了解,他李老丞相之所以对中原武林抱有如此大的偏见原因应当有二,其一便是李老丞想必是知道当今武林领袖之一的琅琊欧阳家真正的家世渊源,因此才一直将武林视为猛虎豺狼,将其作为当今圣上统治的最大威胁;其二可能也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则是在李老丞相年少时曾遭遇江湖仇杀之难,一家上下皆死于武林之手,因其涉及百年之前的震惊中原武林的东鲁、昆仑两家的混战,这段过往一直被雪藏,所以知道的人极其稀少,而李孝杰李老丞相,便是惨遭灭门的昆仑剑圣李叶李家的后人。
李老丞相言谈之中所说及的皇上登基之初的宏图大志想来应当是皇上为取得李老丞相一众老臣的支持而许下的应许老丞相一支心愿的诺言吧,看来,李老丞相这是等不及了。
“陛下!”在清音大师思考的时候李孝杰也没有闲着,相反,他一直都在关注着庄贤帝所有的细微变化。
“丞相,倘若今日你在朕这位置,你又当如何?”把未翻动一页的书放回原处,庄贤帝静静地道。
“老臣不敢,老臣只是为陛下的江山社稷着想,斩草不除根,必遗祸无穷!”李孝杰听见庄贤帝此语,有些诚惶诚恐地道,可却是不改初衷。
“丞相,朕今日倒是有些明白父皇当年所说的人生一世,最难熬的是孤独那番话了,丞相可知当日父皇为何不答应你?唉……”庄贤帝无奈地摇摇头,”我大宋朝廷竟是这般容不下半点沙么?何谓有害于社稷?何又谓有益于社稷?何谓大治?何谓丧乱?何又谓太平盛世?丞相,再容朕想想吧。”
“陛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还请陛下遵循初衷,明辨善恶。老臣就此告退,望陛下早日决定,带领我等开创万代太平盛世!”李孝杰见庄贤帝这般模样心下也知晓此番定是再也劝不动了,除了言语之外意有所指之外,也只能作罢。
“丞相万不可打草惊蛇,一切还请待朕口谕,不许擅自提前行动。”庄贤帝双眸精光突显,如电一般的看向李孝杰。
“老臣遵旨。”李孝杰一惊,抬头看了一眼不知何时已坐在上座的庄贤帝,眼神稍显变幻,到底还是面不改色地行礼退下了。
“大师,你现在可知道朕为何一直没有应许刘盟主前往南疆?”庄贤帝看向一旁的清音大师,面有愧色。
“陛下,贫僧知晓。”清音大师回神,”子升兄此番前去,恐是凶多吉少啊,还请陛下容老臣即刻与子升兄一道前往!”因为心里担心刘子升,清音大师的语气显得有些急。
“大师稍安勿躁,朕已经警告过李丞相了,短时间内他应该是不会有所动作,何况刘盟主武艺高强,想来应是不会出什么事,他思子心切,且放他去吧,南疆一战损失如此严重,大师还请与朕一同商议接下来的事宜!”庄贤帝语气恳切,只怕清音大师就此离去,身边就真的没有几个真心与他为友,为他着想,与他同心合力的人了。
“唉,天下为先啊……子升兄,你多保重!阿弥陀佛……”见庄贤帝这般,清音大师心下为难,终是以天下为重,想着此番李老丞相来访,陛下心中定有所波动,为了武林安危着想,还是先稳住陛下重要,子升那边应是不会有大事的。
“陛下,贫僧留下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