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增补内阁

天启二年,沈潅离开以后,魏忠贤内阁少了一只耳朵,做事情感觉不方便,于是就打算再安排几个自己的人进入内阁。

他的运气确实不错,才想到这个问题就等来了处理的契机。

到十二月份,叶向高向天启皇帝上疏,要求增补人数扩大内阁。

此时的内阁大臣有何宗彦、朱国祚、史继偕等五人,人数也不算少,可以维持运转,不知道叶向高大人是出于什么目的,提出这样的建议,魏忠贤渴求不得,有机会把自己的人马安排进去了,自然在天启面前挖空心思陈述增补阁臣的好处。

天启皇帝经过他这么一鼓动,当即就表示同意,然后下诏,让相关的大臣做好内阁大臣的推荐工作,拟定一份候选人员的名单给他,他来定夺。

他马上就开始行动,最大限度让自己的人员进入内阁。

很快朝臣的候选名单就出来了,分别是孙慎行、盛以弘、朱国祯、顾秉谦、朱延禧、魏广微。

孙慎行才离开(保留职位)不久,这次在朝臣中得到了最多的票数,足以证明他朝廷中的地位和能力。这样来看,那么魏阉提的几个人基本上就没有戏唱了,毕竟皇帝也要尊重民主推荐的意见。

那可不行,魏忠贤马上到天启面前给他洗脑了。

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您是皇上,就要用新的方式选举。

天启皇帝从小就和魏忠贤耍在一起,对这位老仆的话一直很信任,听了他的建议后,觉得他说的有理,就依了他的建议,票数最少的几人当选。

为了怕东林党人有意见,魏忠贤赶紧把他认为形象还不错的东林党人朱国祯也拖进来,这样就不会有人说闲话了。

叶向高看到这个当选名单,难以置信,入选者和以前的规矩不一样。

他马上向天启上疏,要求按照以前的规矩按照票数的多寡选用内阁大臣。

天启收到上疏之后没有任何反应,估计他的想法就是:以前的规矩是以前的,现在是我当皇帝了,我就要这样选,大臣也没有办法,对叶向高的上疏,天启还做了批示,说不许就这个事情再次上奏,否则重处。

内阁的当选者顾秉谦和魏广微这两个人都是阉党的人马,不仅人品低劣,而且溜须拍马,工作能力欠缺。让这两人进入内阁,这不是摆明着乱搞?

皇帝的意见没有办法。

内阁里有自己的心腹之后,魏忠贤准备插手军队,于是在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3月份,找了一个让皇帝能了解军情的借口,派遣了四十五人,由自己的心腹死党刘朝带领白银、布匹到山海关了解军情,窥探虚实,图谋进一步行动。

对于魏忠贤的做法,大学士。担任辽东督师的孙承宗有些担忧,上疏天启皇帝指出:“中使(太监)观兵,自古有戒”。太监带领几十人到边关以“犒劳”为名,将势必不利将士的守边行为。

但天启却没有在意。

也是在三月份,在魏忠贤的活动下,被贬在外地做官的陕西按察司使郭巩得以回到京城恢复原职户科给事中。

回来后,郭巩急于报答恩情,知晓魏忠贤嫉恨周宗建,于是上疏诋毁熊廷弼,进而诋毁在朝廷中推荐熊廷弼的人(周宗建)。南京御史涂世业也附和郭巩,诋毁周宗建推荐熊廷弼的过错,导致边防战败。周宗建马上上疏驳,指责他们勾结宦官(魏忠贤),双方争吵激烈。

为了把周宗建给除掉,魏忠贤特地带了几个小太监在天启皇帝面前表演双簧,演悲情戏,他则在天启面前抹泪做委屈状,并对皇帝说,既然朝廷大臣这么说他,干脆让他剃发出家,好寻得一个清白。

天启皇帝动了同情之心,于是站在魏忠贤这边,对周宗建的行为进行斥责。并打算用杖刑,内阁首辅叶向高大人听说后,赶紧找人到天启皇帝面前说情,才得以幸免。

周宗建被斥责后,又有大臣看不下去,担任御史的方大任,上疏告发魏忠贤在碧云寺造豪华陵墓的事情,这个事情,按要求处理会被处死,但天启皇帝也置之不理。

东林党人对魏忠贤的打击虽然很猛烈,但似乎没有多大的作用,天启皇帝的态度好像也变了,经常习惯性的站在魏忠贤一边为他说话,凡是有大臣只要点名说魏忠贤的,都要被天启皇帝怒斥一顿,这说明,天启皇帝已经完全相信阉党的话了。

这对东林党来说,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在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的冬天,魏忠贤又晋升了权力,皇帝诏命他提督东厂。这个时候,他的权势已经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司礼监被其掌控不说,全国最大的特务机构又归他管理,自己的义子田尔耕在天启四年掌控锦衣卫,这样一来,所有的人都处在他的掌心之中,可以随时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