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东林对手

外廷的大臣几乎都是东林党人,东林党并不是一个团伙自己安的名称,最初是明朝两派斗争被叫出来的名字,所谓党就是同一个团队里面的人,抱着有共同的价值取向聚在一起,最初是政敌的丑化称呼,后来人们研究历史就将其冠名为东林党。

关于东林党的解释,历史书上是这么定义的: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因此东林党是属于朋党范畴而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近代政党。

最早的来源要追溯到万历十三年(1604年),顾宪成等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提出了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进步口号,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这么一说大家都懂了,也就是社会上议论时政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批人。

顾宪成作为开拓者,一向以敢于说话闻名,不怕得罪权贵,在万历年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因为抱病,很多大臣都去看,掏钱慰问拉关系,但他却无动于衷。有一些交好的大臣怕他得罪首辅,就帮他交了钱登记了名字,哪知道他听说后,坚决不同意,马上赶过去,把自己的名字给抹掉了。

表示自己绝不曲意逢迎,降低人格操守。

后来在万历二十二年,因为上疏直言劝谏为朱常洛争取太子的名分,强力推荐了一批人员入阁,惹怒了万历皇帝被罢免官职。

免官之后,他也不泄气,到处讲学,钻研学问,忙得充实。

到万历后期,朝政衰败,他们议论时政,众多的读书人前来找他,听他讲学。因为声名在外,前来听他讲课的人越来越多,他觉得要找一个地方来固定讲学最好,于是就选择了无锡城外一处废旧的东林书院。最早之前是宋代著名学者杨时授课的地方,因无人照料,房屋破败,他提议捐献银两,修缮利用。

到万历三十二年四月十一日开始,大家积极响应,筹集数千银两。修缮了接近半年,到九月份才完工。

然后,顾宪成和东林书院的发起人高攀龙、安希范。钱一本等八人,筹建东林书院,并制定了会约,一起议论时政,东林书院定期开展学者讲学,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加入。

声势浩大,除了每个月定期举行的讲学外,书院还创新形式,通过朗诵,问答互动,集体讨论等方法,商讨时政的利弊。东林书院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由开始的松散联盟,逐渐演变成了久负盛名的政治团体,顾宪成本人也被称为东林的精神领袖。

魏忠贤要面对的对手就是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的党派。

从天启皇帝登基的第一年起,随着魏忠贤势力的做大明朝已经有近百人的大臣投靠在他的门下为其效力,阿谀奉承,谨表忠心,以谋求升官发财,这些人在外廷中充当阉党的帮凶,肆无忌惮,祸害忠良,耐人寻味的是,这帮投靠魏忠贤的大臣之中,进士出身的人非常多,是魏忠贤控制外廷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

这些投靠阉党的进士大臣,使得阉党在文化水平和东林党不相上下,唯一的区别估计就是正义和邪恶了。

投靠阉党的人,依据权力的大小可以分成几类。

第一类大臣位于权力的最高层,阉党有两位拿得出手的官员,分别是顾秉谦和魏广微。

顾秉谦是江苏昆山人,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的进士,天启元年晋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第二年魏忠贤掌权之后,他马上投靠魏忠贤,随后得以进入内阁。明史评价他是庸劣无耻,说明他品质恶劣,居心不正。此人曾经和魏广微一起编了一本《缙绅便览》,将东林党正直人士共约70余人编录其中。便于魏忠贤清除异己。

另外一位官员则是魏广微,河南南乐人,万年三十二(公元 1604年)进士,由庶吉士历任南京礼部侍郎,其父亲魏允贞做事正直,但其子为人却阴狠狡猾,魏忠贤专权后,他以同乡同姓的身份和他勾结,后来借助魏的帮助升任礼部尚书,入选内阁。甚至还帮魏忠贤拟定了一份内廷自己人的名单,共约 60多人,便于魏公公选用提拔,区别对待处理。

魏广微在投靠阉党前还有个小插曲,因为考虑到自身名誉,他多少对投入阉党还是犹豫了一阵,加上他的父亲和东林党人的关系不错,他想两边都维持一个和睦的关系。曾经几次去拜访过东林党的重要官员赵南星,但赵南星对他态度冷漠,避之不见。认为他败坏了其父亲魏允贞的名声,碰了几次壁之后,他才放弃了和东林党人交好的念头。转身为阉党效力,在杨涟遭受责难的时候,他也一度动了恻隐之心,为他求情,冒犯了魏公公。天启五年被逼辞职。后来崇祯上台之后被定性为逆案中人,遭充军处理。

这两个人,恬不知耻的为阉党效力,败坏朝政了风气。

除了以上两人,还有黄立极、施凤来这些大臣甘愿充当阉党的爪牙。

紧随其后的就是天启历史上效忠于魏忠贤的“五虎”“十狗”“十孩儿”等。

五虎之首就是崔呈秀,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的进士。天启初年擢升御史,巡按淮、扬。为人贪婪无耻,在东林党权势很盛的时候一度想加入,但因为名声不好,遭到拒绝。加入阉党之后,因与魏忠贤臭味相投,做事手脚麻利,因此深得魏忠贤信任。天启五年担任御史,后多次升官为工部右待郎并兼右佥都御史,专职负责督理重建宫殿的工程。期间因赃私被都御史高攀龙举报,遭朝廷革职处置。

见仕途起了危机,崔成秀决定投奔阉党,马上连夜赶往魏忠贤府邸,叩头涕泣,乞为养子。希望他帮忙,而当时朝廷东林大臣们正对魏忠贤交相攻击,魏忠贤急需要在外廷有人帮忙,因此收留了他,为他鸣冤叫屈恢复了官职。

恢复原职之后,崔成秀在魏忠贤的手下积极做事,组织人手编撰了两本关于东林党人的书籍《天鉴录》和《同志录》,送给魏公公参考,便于他按照名单针对处理。

后来在魏的庇护下担任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有了实权之后,一些阿谀奉承之徒也纷纷前往巴结,逐渐形成以他为核心的一个小团伙,跟着魏忠贤在朝廷称霸一方,呼风唤雨,为非作歹,充当魏忠贤的忠实走狗和打手。

五虎之后,其他四虎分别是吴淳夫、倪文焕、田吉、李夔龙。这几个人都是在东林党掌权时遭受打压排挤,先后投靠阉党。几人投靠后,官运亨通,除了田吉情况不甚名了之外,其中的吴淳夫,天启六年丙寅冬,擢太仆少卿,视职方事。后又升太仆卿、右副都御史、工部添注右侍郎;天启七年丁卯八月,提升为右都御史,视兵部侍郎事。叙三殿功,擢工部尚书加太子太傅。在一年之中六次升迁,官至工部尚书。可以说除了没有进入内阁,基本上是把官位做到顶峰了。李夔龙后来也是几次升官,当了左副都御史。倪文焕担任了太常卿官职。

除了文臣五虎之外,还有武臣的五彪。五彪采取的就是暴力开道,专门负责给魏忠贤充当打手的。五彪”中,排在首位的是田尔耕,任丘人,他父亲曾任兵部尚书,他自己以军功荫锦衣卫职,官至左都督。天启四年后掌管锦衣卫。人称缇骑的总把子,此人狡黠阴毒,与魏忠贤的侄儿魏良卿交情深厚,为魏忠贤所器重,在魏阉多次兴大狱修理东林党人时。田尔耕也出力甚多,广布候卒,罗织成罪,酷法拷讯。凡是入狱的人只要进了锦衣卫的刑狱,绝对难逃出来,堪称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

他和魏忠贤关系紧密形同父子,人称“大儿田尔耕”。又因为和魏广微结成了儿女亲家,所以他在阉党的地位举足轻重,很有影响力。凡是宫内外要加入阉党的人,很多都是靠他给的方便得以进来。

五彪的二号人物是许显纯,河北定兴人,略晓文墨,武进士出身,他的父亲是驸马都尉。这么算来,许显纯还是孝宗皇后的外甥,许显纯先是担任了锦衣卫指挥佥事,后来拜在魏忠贤的手下,当了义子。历史评价他是性情极端残暴,杀人冷血不眨眼,在审讯犯人方面敢于下狠手,很多东林党人就是直接死在他手上。

剩余其他三人分别是崔应元、孙云鹤、杨寰。这三个人都是东厂、锦衣卫的中级官员。负责具体的审讯。

魏忠贤手下有这么多做事毒辣的人,何愁什么事情干不成。

再往下就是十孩儿和十狗。十孩儿就是一些善于钻营,不顾礼义廉耻的善于巴结奉迎的中级官员,主要代表有李鲁生和李番等。他们两人本来最开始的时候初依附魏广微,后来魏广微势衰,两人又转向改事大学士冯铨,冯铨失宠,又转身投靠崔呈秀,经过多次投靠,终于攀上了魏忠贤,认贼作父,做了他的干儿子,当时人们称他们为“四姓家奴”。

“十狗”就是跑腿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周应秋和曹钦程等。其中曹钦程原本是东林党中的小人物,后来东林大倒其霉,他随风使舵,反噬东林,又巴结魏忠贤当了干儿子。因为“恃宠放恣”,甚至遭到了魏忠贤的厌恶。

四十孙则是一些散兵游勇,地位不高的小官,遇到什么好处都往上贴。连自己的脸面都不顾,降低身份,自己要求做个魏忠贤的孙子。除了以上这些人,还有很多文臣也加入了阉党,明朝的历史记载此事说:自内阁六部以及四方总督巡抚,编置死党,说明魏忠贤的触角已经遍布大明的江山。

魏忠贤作为阉党的顶层设计,在天启年间,不断的对阉党招兵买马,将自己的人手力量分设层设级,以便于指挥。这也使得他在面对众多东林大臣的时候敢于采取行动,直接追击,使得东林党损兵折将。

在后来崇祯清算阉党的人士中,有两百多人被定为逆案人员,除了文臣武将之外,还有太监,文官,勋臣等等。在194名文官中,有多大156人是进士出身,这么多人为阉党效力,让人震惊不已。

有这一帮人为虎作伥,挂羊头卖狗肉,所使用的手段,自然比其他人来得更阴险。

明朝的宦官专权很厉害,在之前已经有了王振和刘瑾开了先例,并且结局悲惨,按理说,跟着阉党后面弄权。这些知识分子不可能不知道事情的危害性,可是他们为什么要一窝蜂似的投靠阉党?

说到底是根本利益在作祟,为了谋求升官发财,官有多大,权力有多大,就可以为所欲为,打击报复,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

因此他们自然为正直的东林党人所不容。

早在泰昌皇帝时期,他们已经开始有了摩擦。到天启年间,魏阉和东林党两派的矛盾已经白热化,唇枪舌剑,双方已经较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