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曹刘同盟
这个刺激实在来的太过于突然,也太过于猝不及防了。就连从一品的太子太保,蓟辽督师刘鸿都当场摔了纱帽,更别说一个小小的四品武官凌云了。
他的确是伤了心了,自从从军以来,几乎每一刻都在为了大明的边防出生入死,这一次大捷之后,有功不赏也就罢了,竟然还落得这样的一个结果。他开始心灰意冷了。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前线的战士们出生入死,没有问题。朝廷没有粮饷,也没有问题。但前线不要命,后面还有打横炮使邪力,那就真的让人寒心了。
事出必然有因,那么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崇祯不是亡国之君,虽然他在天启手里接过来的是一个烂摊子,烂的不能再烂。但他一直很勤政,也有是非观念。他是断然不会像嘉靖那样折腾的。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把明明是一场功勋,变成了杀良冒功的欺骗行为呢。
答案很快揭晓,是温体仁决定了皇帝的旨意,他巧舌如簧,甚至还找出了所谓的证人和苦主,彻底颠覆了崇祯的看法。崇祯是个很容易激动的人,在激动之下,他并没有详细的去探寻这件事的真伪,就把这件事交给了兵部。
兵部堂官自然是不敢得罪大学士的,温体仁正是吃准了这一点,才敢任意妄为。而这一次,之所以温体仁做出了这样的一个看似无厘头的举动,正是因为他那位四处点火的表侄。
刘槐水早就憋不住了,他本来就心里不痛快了,没想到凌云又一次立下了这样的功劳。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活路了。他就给表叔温体仁写了一封信。
在整人这件事上,温体仁可以说是祖师爷,只要是他下定决心想黑个人的话,基本上是很容易的,手到擒来。这一次还算是留着手段,没有把凌云也一起拘捕,只是抓了他的三个手下。
这样一是为了杀鸡给猴子看,让猴子不要有什么轻举妄动。另一点也是出于凌云实在是功臣,如果硬要如何的话,也要防着辽东军的哗变。毕竟类似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
其实这件事,温体仁做错了,刘槐水也惹事了。并不是因为他们惹了蓟辽督师刘鸿,而是他们惹了曹公公。
曹公公是个好人,但也不是没有任何脾气让人随便拿捏着玩的人。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篇奏折,是他和刘督师联名的。这样打脸,就算是刘督师能忍,山海关的全体将领士卒能忍,那他也不能忍了。
他一改往日低调的状态,急匆匆来到了刘鸿的签押房内。也没让人通报,扯开大嗓门喊道:“刘大人对此事有何说法!”
刘鸿能有什么说法,就算这道命令再混账,那也是皇帝的旨意,一言开口那就是金口玉言,能够随便更改还是怎么着。就算再憋屈,也就有一个字,那就是忍着。
然而刘督师能忍着,曹公公却不想忍着了,因为他不仅仅是正四品的总管太监,还是朝廷派驻山海关的监军。一份督师和监军联名的奏折,驳回来。驳的不只是督师,还是监军。证明边军整体欺骗了朝廷,还有了自己这个外援。
虽然很多时候,在冤枉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时候,应该顺便也有一个背锅侠,但这一次,曹公公不愿意背这个锅。
他也顾不上端茶送客这个道理了,说的口干舌燥的,拿起茶碗就喝,一点也没有了平时那种风度了。他目视着刘鸿:“刘大人,你今日默认了这桩公案,明日兵部的堂官再来的话,大概就不是缉拿三个百户那么简单了,那就要你我装进囚车进京去了。”
刘鸿知道他说的没错,现在如果不做出任何的反抗的话,就等于认头了这件事,就算是天大的冤屈,也就这样了。日后御史言官很容易就定一个罪名安插在他和曹公公的身上。
想到这里,他反而淡定了一些,现在他和曹监军已经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了,至少就这件事来说。
刘督师反问曹公公:“据您看的话,这是怎么回事呢。”
曹公公倒是比刘督师更直接:“您帐下的参将刘槐水,此人是阁员温体仁的表侄,他曾经在我的面前污蔑凌云小将,为此您还专程去向我说明情况。这一次的事情,我想一定也和他有关。为此我已经派人去调查过了,他曾经和温体仁通信,通信的时间和上奏折的时间几乎相同。”
对此,其实刘督师本人也早就把目光锁定在这个刘槐水的身上了,不过他也不能确定,就是因为此人从中作梗才导致了此事。
不过,刘鸿是个比较严谨的人,如果没有确切的证据,他也不会怎么样,就算是在大明朝那种在后世说起来阴暗专制的社会里,刘鸿还是讲究证据的。
看刘鸿迟疑不决,曹公公掏出了一张纸,递了过去。刘鸿拿过来一瞧,当时脸上就变了颜色。这张纸上,就是刘槐水写给表叔温体仁那封信的草稿。
看来这家伙没有随手把草稿纸丢进碎纸机的习惯,当然那个年代没有碎纸机也就忍了,可是你烧掉总可以吧,也不至于把这张纸落在刘鸿的手里。
刘督师看到这张纸,丢掉了自己所有的理智。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这简直不能忍。不过这刘槐水是参将,又是温体仁的侄子,无端罢黜和杀死,都会引起警觉,也不利于军心的稳定。
看来还得想一个完全的办法才好,刘鸿看了一眼曹公公,心说常年玩宫斗的,在这方面必然是内行。所以他向曹正淳问计,原则上有一个,要把这个刘槐水给除掉,要把这个案子给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