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镜 风 景

生活并不是每天忙忙碌碌。不自觉安静下来的时候,抬头看看身边的自然万物,感受云淡风轻、阳光明媚。这是造物主送给每个人的美好时光,就看你能不能发现。

你能感受到万物,你就看到了自己的内心。

走,到自然界里去充电。

在非洲肯尼亚国家公园附近,在这个远离现代文明、与大自然最接近的地方,无意中发现了一所学校。

学校坐落在草原之中,学生们需要经过蜿蜒的小路,爬到山坡上去上学;这有点像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的一些山区学校,孩子们一路说着笑着,穿梭在大自然当中,感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当我拍摄大树下的老人这张照片时,我自己都被画面深深震撼了。

老人六七十岁的年纪,头发都白了,怎么也是走过了半个多世纪风雨的沧桑老者,但与身后的那棵参天巨树相比,她就像个幼小的孩童。

这棵树能长成现在的样子,一定经历了百年甚至千年的时光流转,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变迁,见证了这片草原上无数生灵的生老病死、生生不息,所以我们人类在它面前算什么呢?太渺小了,渺小到只能依偎在它怀里,回归婴儿的状态。

在非洲,有太多太多这样的树,它们与天地同在,与宇宙共存,与世间万物产生关联。它们有自己的磁场,吸引着草原上的动物经过,在它们身下驻足,不论是长颈鹿、大象,还是那只匆匆飞过的鸟儿,于它们而言仅是过客。

来了,又走了,我自岿然不动,只是默默说一句:你好,再见。

镜头转回国内。

深蓝色的苍穹下,那些不断向上伸展的树枝,每一条枝干上又旁生出新的枝丫,如同人生道路一般,走到一个路口,又有不同的分岔;挂在树枝上的那枚皎洁的月牙,散发着幽幽的白光。

那月光在我们看来并不刺眼,甚至感觉很微弱。若是回到小时候,回到乡村,回到那些没有被城市光亮过度浸染的年代,夜间行走的人会发现,月光其实很亮,它能照亮我们脚下的路,陪着我们一路前行。

平静的水面,并行停泊的小船,说不出的安静秀美。

这是在我非常喜欢的城市厦门拍摄的,取景的时候特意避开背景中的现代建筑,尽量保留湖面上三只船的倒影。

每座城都有自己的气质,这种毓秀只有南方才有,和内蒙古、新疆的北方壮美是不一样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又赋予这个地方独特的气息,衣食住行不同,说话不同,连唱的歌也不同。

拍摄《功勋》这部戏时,工作人员在戈壁滩上行走,日头在她头上晒着,光芒洒向大地,让人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广袤天地,大有可为。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越来越缺乏与自然沟通的能力。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放下手机,暂时离开任何人和事—放心吧,消失半天,世界照常,工作照常,甚至都没人发现你的消失。

只要愿意,每个人都能找一个时间和自然对话,和自己的内心对话。

我在广西拍摄了一部关于扶贫的戏,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很多场景都在山里,所以手机基本没有信号。空闲的时候,我喜欢躺在阴凉下,看着头顶的云彩缓慢移动,在阴影中感受阳光的温暖,听着风吹树叶和鸟叫的声音,闻着植物的清香。那一刻,呼吸、心跳都变慢了,听力、嗅觉也恢复了。

我很喜欢与自然互联的感觉,小的时候就喜欢;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这时什么都不要想,就去接触自然,静静倾听自然的声音,或是看树下蚂蚁搬家,观察一棵草破土而出,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自然会告诉你一切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