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威廉二世矛盾重重

腓特烈亲王即位时58岁,但他已病入膏肓,所以天下人民的期望都集中在了他的儿子威廉亲王身上。威廉亲王年仅29岁,是一位天生的残障者,左手几乎完全残废了。他曾经苦练骑术用右手操纵马匹。就因为身体上有缺陷,又能战胜残疾,所以个性傲慢,加上他天资聪颖,就更加骄傲了。

身体残障,家庭缺少温暖,威廉亲王的思想很偏激。王子妃因自己的亲生儿子威廉亲王是个残废而感到厌恶,这种感情使他们母子间产生了隔阂,所以亲王对被他母亲所支使的父亲也很反感。威廉亲王不知道什么是爱,他在家庭内没有得到父母的爱,自己也不爱父母。他的婚姻是由他人决定的,没有爱情可言,他根本不知道牺牲自己去爱别人的可贵。这不仅是他个人的不幸,也是德国民族的大灾难。

威廉老皇帝逝世后不到100天,新帝腓特烈也去世了,年方29岁的威廉亲王继承德国皇帝之位成为威廉二世。新帝即位后,俾斯麦在议会上发表演说,公开声明德国的统治权应全部属于皇帝,宰相随时可以由皇帝任免。他想以此事来确定德国宪法,使皇帝的地位稳固强大,来压抑当时逐渐抬头的民众势力。对于宰相本身的罢免权,他以为连威廉老皇帝都畏他三分,相信年轻的新帝也不会轻举妄动的。他虽然有洞察人心的天才,但独揽大权26年之久,难免恃宠而骄。他没有发觉当时的德国人对他长期的领导已感到厌烦,同时,他也忽视了国民对年轻的新帝所寄予的莫大同情和期待,他更没注意到新帝的心已日益远离他。

因为俾斯麦长期采取的弹压政策,使国民对他很反感。内阁因为每天战战兢兢地察看独裁者的脸色,也感到不耐烦。

登基后的威廉二世发现宰相对他只是个绊脚石,而他的虚荣心也不允许年老的宰相与他共存。腓特烈大王不是就在他登基初期,把有功的老臣免职了吗?他的宠臣华德杰建议他说:“腓特烈大王如果不把老臣罢免,那他可能不会成名。”

威廉二世心想:“对!如果我不把俾斯麦免职,就无法在后世留下大名。”

围绕在新帝四周的人们,个个都向他进俾斯麦的谗言。而俾斯麦却因为新帝是先皇委托给他的,而尽力去帮助他,甚至比以前更加卖力。这样一来,双方的冲突也就无法避免了。首先是军事预算。因为议会不承认政府所提出的预算,所以1890年1月末,召开御前会议,新帝在会议上表示要双方妥协;但俾斯麦主张不能让步,就在新帝表示反对意见时,俾斯麦不客气地说:“如果陛下不容纳臣的意见,那臣就无法担任现职。”

威廉二世回顾其他内阁阁员说:“这话实在让我无法裁决,不知各位意见如何?”

此时大家默不做声,这种情形是28年来的第一次。后来陆军司令出来打圆场,气氛才缓和下来。但在新帝和老宰相二人心中却无法释怀。

很快第二次冲突又出现了。1月31日举行的议会,新帝没有出席。但内阁阁员们还是站在新帝一边反对俾斯麦,因为他们这次终于抓住了报复十几年来俾斯麦压迫政策的机会。议会即将结束时新帝突然出现,他反对俾斯麦的意见,赞成劳工优待法案。俾斯麦终于察觉出了新帝的心意。2月末,他提出辞呈,新帝默不作答,这可以说是一种默认。

不久的总选举,新帝第一次感受到了失望,这正是俾斯麦所预料的,这时俾斯麦理直气壮地向新帝说:“事到如今,臣就无法挂冠求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