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臣病逝子争位

当画像快绘好时,魏征病得很沉重。太宗去看望他时,他那张劳累过度的脸庞,因蒙上层死灰色而变得更难看,太宗忍不住心中一酸落下泪来。魏征用虚弱的声音给了太宗最后的忠告。他说,贤者和愚者同样都有欲望和喜怒哀乐的情感,不同的是贤者能控制这些七情六欲,而愚者却办不到,这就是贤愚的差别所在。陛下您有崇高的圣德,又时常以隋朝的覆亡为戒。现在虽处太平盛世,仍不忘了危急的时候,做任何事都能谨慎小心,但愿今后您能更进一步地自律,使这份美德有始有终完整无缺,若能做到这点,我相信天下生民世世代代都能蒙受您的恩泽的。

太宗恭谨地凝听,点头哽咽地说:“您的教诲我会牢牢地记住,别人都说你行为放肆,对我没有一点礼貌,这些人哪能知道你耿直无隐的劝诫给了我多大的帮助!这世间只有我才能从你那毫不通融的神色中,看出忠贞感人的一面啊!”

贞观十七年(643年)年底,魏征去世了,享年六十四岁。太宗哀痛欲绝,不但废朝五日,并加赠司空、相州都督等职位,颁谥号文贞,陪葬绍陆。

出殡那一天,太宗更命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列队送葬,又赠陪葬品绢布千段、米栗千石,可以说是备极哀荣。这时,哀容满面的魏夫人却神色坚定地请求太宗收回这些奢华的物品。她说,先夫出身贫寒,生性俭朴,今日以这一品官职以及这些奢华的珍品陪葬,这决不会符合先夫的志愿,请陛下原谅我的直言,但是俭朴的用具是先夫一向用惯的,请陛下收回这些华丽的东西吧。太宗答应了,原本极其隆重的权臣葬礼,一变而为无文彩饰物、布车载柩的平民式葬礼。

“古人说:‘把铜片磨亮了做镜子,可使人看出自己的衣貌是否整齐;拿历史上的事做镜子,就可以知道朝代兴盛、消亡的原因;用人来做镜子,就可以看出自己行事的缺失与成就。’我常常以这三面镜子做自己行事的准则,如今魏征不在了,我已失去一面明镜了!”太宗无限凄楚地感叹。

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令太宗痛心疾首的事。当年李世民兄弟争位残杀的事件,而今又出现在太宗的儿子身上。太宗的长子承乾是个昏庸无能的人,其他的兄弟并不把他放在眼里,太宗也很不满意他那窝囊畏缩的态度,经常当众教训他。因此承乾一直担心太宗会废掉他,于是就听信一些大臣的教唆起兵谋反了。事情败露后,太宗又是心痛又是气愤。

“你为什么造反?你是皇太子,日后这帝位一定是你的,你为什么不安分,非跑出来制造事端,到底是什么原因?”太宗越想越气,声色俱厉地责问承乾。

“我哪里想造反,还不是老四欺人太甚,逼得我无路可走,才和大臣们商量如何解决掉他,如果我不杀他,他就要杀我了。”承乾急忙为自己辩白,他所说的老四是太宗的第四儿子李泰,由于他才思敏捷,行事果断,很得太宗的欢心,日久不免恃宠而骄,不但时常借故去嘲弄他大哥,更暗中收买臣子想再来次玄武门政变,夺得太子的地位。

“这都是我教子不严的后果!”太宗心痛如刀割,自己的儿子自相残杀,这是人间最悲惨的一件事,他不禁想起当年玄武门之事,“当年我父亲该有多难过啊,你们不明了当日的情形,动不动就拿玄武门来做例子,不肖子啊,不肖子!”太宗喃喃低语,泪水不禁簌簌而下。

“从小大家都说你没用,要我废了你。我为顾全国家体制没有应允,总希望你能有所建树,没想到你这么不争气,自己搬砖头来砸自己的脚,现在我就是想成全你也没有办法了!”太宗边说边叹息,他心中深刻体会到皇家为争权夺利骨肉相残的苦楚,以及生为帝王家族的可悲。

“为承乾策动事变的是谁?”太宗问群臣,长孙无忌连忙回答说:“是侯君集。”一会儿侯君集神态狼狈地出现在大殿上。这名勇将在跟随太宗东征西讨期间,曾建立不少功劳,近几年更在平定西域、塞北的战事上有辉煌的成果,于是他便沾沾自喜,自认为是唐朝第一大功臣,对屈居在李靖、房玄龄等人的下位感到十分的不甘心,所以就自动加入了承乾的谋反阵容中。

太宗望着这位患难老友,一阵心酸和心痛,他声音沙哑地问:“君集,这么多年了,你一直是我得力又忠诚的部将,你的功勋更是人人敬仰。你究竟有什么苦衷,要帮太子谋反,把多年建立的名誉毁于一旦呢?不值得,太不值得啊!君集,我到底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

悲痛责问的话语,一字一句敲击在侯君集心中,这名被狭隘的功利主义蒙蔽心灵的虎将,终于被太宗的赤诚感动了。他说不出任何理由,跪在地上哭着说:“陛下,您杀了我吧,我是鬼迷心窍啊。您杀了我吧,我错了,我太对不起您!”

太宗涕泗纵横地说:“太子谋反我不难过,你背叛我,才真是叫我伤心欲绝。你知道吗?你所犯的罪是要株连九族的。”侯君集恳求太宗放过他的家人,太宗答应了。一代大将就这样走向他人生的最后一步,这应是他当初谋反时所未曾料到的,所以,人生许多际遇与变化往往就在一念之差。

国家不能一日没有王储。太宗处决了侯君集,将太子贬到冷宫后,心中虽是疲惫伤神到极点,但仍强打起精神,为日后的接班人选召开会议。长孙无忌向太宗推荐了晋王李治,他说晋王虽然比较文静、温和没大魄力,却是最孝顺、最明理的,立一名懂得孝道的皇太子,比立一名有才无德的君主要好得多。

太宗却很中意聪明有才干的四子李泰。宰相房玄龄却劝道,太子造反的事情和四皇子脱不了干系,不处罚四皇子已不太合理,如今还要立他做王储,岂不是鼓励宗室造反。太宗觉得很有道理,最后认同了长孙无忌的建议。

一场乱事就此平息,承乾和李泰都被打入冷宫,凌烟阁中的画像也已经完成,望着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像,太宗心中只有哀痛与无尽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