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奴运动

既然同样是人,就应该享有同样的平等和自由,为什么黑人就该被当成奴隶,像牲畜般地被驱使?为什么以自由平等为建国精神的美国,会容许这种事情存在? 反对者也并非没有理由,如果没有奴隶,棉花的产量就会骤减,美国就会损失惨重。

根据美国的宪法,是否废止奴隶制必须由各州自己决定。废止奴隶制度的叫做自由州,继续使用奴隶的就叫蓄奴州。自由州多半在北方,蓄奴州则集中在农场很多的南部。

因此在地图上,以北纬36°30′为界,南北之间截然区分开来。但是这样一来,也产生了不少麻烦。

黑奴们都想方设法逃到北方去。以农场主人的立场来说,黑人是他们花钱买来的,属于他们的私有财产,他们当然不甘心平白无故地蒙受损失,所以他们对于自由州的做法感到很气愤,因此州与州之间产生了许多摩擦。

南方各州与北方各州的对立,也就等于民主党与辉格党的对立。

1820年,当林肯还是少年时,位于伊利诺伊州西方的密苏里自成一州。这个州在若干年前有很多奴隶,当它独立成为一个州时,南方人以为这个州一定会成为蓄奴州。不过,它却刚好位于36°30′以北。

“在这条线以北,不能蓄奴。”

国会上,北方议员猛烈反对密苏里蓄奴,南方议员则强烈地争取密苏里州。经过激烈的争执之后,双方达成了协议。

“密苏里州可以蓄奴,但是今后这条线以北,绝对不能再有蓄奴州。”

这就是所谓的《密苏里协定》,吵得沸沸扬扬的奴隶问题总算告一段落。但是,这种问题并不是一纸协定就可以解决的。

美国已经有了第二代的黑人青年,有些幸运的人受到了善心人士的帮助,接受了相当的教育,那托·泰纳就是其中之一。

泰纳笃信基督教,住在弗吉尼亚州,他经常为不幸的黑人传教。每次看到自己的同胞受到欺凌,泰纳都怒不可遏。

1831年,一群黑人以泰纳为中心发起了暴动,持械抢劫了农场,杀害了女人和小孩。长久压抑在心中的不满一旦爆发,就变得不可收拾,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暴乱镇压下来。当然,因此被杀死的黑人不在少数。

对此事感到震惊的,不只是弗吉尼亚人。南方的蓄奴州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也制定了新的法律,禁止黑人集会,不许教黑人识字;没有主人许可,不能离开农场一步等。黑人原有的一点点自由,也完全被剥夺了。

在发生泰纳事件的同年,波士顿发行了一本名为《解放者》的周刊,这本杂志专门呼吁废除奴隶制度。

创办者名叫威廉·亚历逊,大约二十七八岁,为人极富正义感。

有很多人反对奴隶制度,但是大多数表面上却不敢声张。现在有了这份杂志的倡导,大家也敢大声疾呼了。

这本杂志的读者越来越多,声势也越来越大。亚历逊与读者成立了一个反对奴隶制度的组织。

1833年,英国取消了奴隶制度。1837年,英、法等四个国家也明文规定禁止贩卖奴隶。这些措施使反对奴隶制度的运动更加炽烈。

南方各州的人认为不能再保持缄默了,纷纷促请政府禁止这项反对运动。他们甚至威胁政府说,如果政府让这个运动继续发展下去,南方各州便从联邦政府独立出去,另建一个国家。奴隶制度问题已经变成足以引发战争的政治问题,美国也由此分成了南北两派。

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认为,美国绝对不能分裂。他决定向南方各州妥协,同意取缔反对奴隶制度的运动,亚历逊被捕,《解放者》杂志被禁,同时下令不能发表任何有关奴隶问题的演说。但是,要求解放黑奴、给予黑人自由的呼声仍然有增无减。

北方各州的报纸多半会刊载呼吁解放黑奴的言论,虽然《解放者》被禁,但其他类似的刊物又出现了。

从1851年6月开始,有份叫做《国家时代》的周报开始连载一篇叫做《汤姆叔叔的小屋》(又名《黑奴吁天录》)的长篇小说,一共刊载了40期。第二年,小说印成单行本,立刻抢购一空。出版商一版再版,还是供不应求。

这篇小说所描写的,正是黑人的悲惨遭遇,读者们看了,莫不感动流泪,悲愤不已。

“解放可怜的奴隶吧!” 现在到处都可以听到这种呼声了。

自从到过新奥尔良后,奴隶制度的问题从未离开过林肯的脑海。他当过州议员,也当过国会议员,碰到过各式各样的问题,但是他最关心的还是奴隶问题。

因为林肯居住的伊利诺伊州是自由州,奴隶问题并未引起尖锐的矛盾。亚历逊也曾在伊利诺伊州推行过废除奴隶制度的运动,但他这个人过于偏执,采用的手段也过于激烈,他偷偷地把黑人从农场里运出来,送到自由州或加拿大去。这些做法,在当时都是违反法律的,所以州议会打算制止他。

当时林肯还是州议员。他曾争辩说:“他们的做法也许激烈了一些,但是如果加以禁止,会让一般老百姓觉得这个运动是错误的,我们不可以这样做。”

林肯出生的肯塔基州是蓄奴州,位于伊利诺伊州隔邻的密苏里州也是蓄奴州,因此有很多黑人都逃到伊利诺伊州来谋生。这些黑人虽来到了自由州,但没有人承认他们是公民,他们还是无法享有公民的权利。

林肯爱自由、正义,更爱以自由为理想的美国,奴隶制度违反人道,这样的制度怎么能存在于民主而自由的美国呢? 现在为了这个问题,美国几乎要一分为二。如果南方和北方真的分裂了,英国一定会站在南方那一边,因为他们需要南方所产的棉花。

当初美国之所以从英国的统治下独立出来,是为了争取自由,是为了成立一个捍卫人民自由的民主国家。如果美国分裂,英国趁火打劫的话,那么这来之不易的自由立刻又会变质。

林肯不赞成为了解放奴隶,而不惜使国家分裂的主张。林肯虽是乡下律师,但他对出生在这样民主而自由的美国,一直感到骄傲和自豪。现在奴隶问题演变成政治问题,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事,为此他深感困扰。

就在这段剑拔弩张的非常时期,美国并非停滞不前,而是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位于伊利诺伊州北部的芝加哥原来只是一个小镇,1853年,铁路修建到这里之后,芝加哥发展得十分迅速,现在已成为大都市了。

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原来也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但是在1848年,这里发现金矿以后,消息很快传遍了美国。许多人为了黄金梦纷纷抛弃家园,不远千里前去淘金。从美国东部到西部的加州,必须翻过落基山,越过沙漠,经过旷野,在旅途中病死、饿死或被野兽吃掉的人不计其数,但是这些都不足以冲淡淘金的热潮。

短短的两三年之间,太平洋沿岸出现了许多城镇。美国的版图实际上已扩大到太平洋西部边缘了。

原来东岸的都市,如纽约、波士顿、费城等,如今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匹兹堡等地也有了工业城的雏形,美国已经跻身世界大国的行列了。

1853年,林肯44岁,这一年南北双方又发生了新的摩擦。

密西西比河以西,有堪萨斯、内布拉斯加两块很大的土地,因而前往垦殖的人也日益增多,他们要求在这里建立新州。该地区在北纬36°30′以北,按密苏里协定,该州应以自由州加入联邦,但民主党凭借在政府和参议院中的优势,力图在这一地区扩大种植园、畜牧业,主张实行奴隶制,认为新开发地区实行何种制度,应留给当地居民或其代表决定。

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民主,殊不知已经违背了原先北纬36°30′以北不能设蓄奴州的协定,如果开了这个先例,以后这条界线便失去了意义。北方人非常气愤南方人这种不讲信用的作风,南北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为了获得竞选的胜利,南方有很多人纷纷搬到堪萨斯州去,因为这些地区的移民多半是民主党用钱收买的失业者和无赖汉。看到这种情形,北方也不甘示弱,也送了许多移民到这两州去。于是,南北双方的移民在这两州内引发了冲突,结果发生了暴动,死伤了很多人。

同样是美国人,何以要互相残杀? 林肯的困扰也随之越来越深了。

不巧的是,林肯所属的辉格党因为一直没有出现有影响力的领导人,已经濒临解散了。

1854年,辉格党的一些重要人士重新组织了共和党,林肯就加入了这个新党。

共和党用来对抗民主党的有力武器,便是奴隶问题。对这一问题有深刻了解的林肯不久便成了共和党的领导人之一。一直住在乡下的穷律师林肯终于站了出来,准备为正义和自由做艰苦的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