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初露

公元前346年以来,马其顿和希腊双方一直勉强维持着和平,但关系日渐紧张,至公元前340年,新的战争终于爆发了。腓力又要领军出战。

这一年,亚历山大刚好16岁。一天,腓力把亚历山大叫到宫廷中,并告诉儿子,自己将要带着军队出去作战,国家则由他来管理,希望他能为他分担国家大事,参与政治和军事事务。腓力同时安排了安提帕特将军留守。

留守期间,亚历山大和安提帕特曾一度击败前来进攻的密底人。亚历山大初次上阵就展现了他的军事天赋。他大败敌人,一直进军到他们的城市,驱散了当地人,重新组织移民,并且夺得了一个军事基地。亚历山大把这块地方命名为“亚历山大城”,用来纪念他的第一个战果。在两年以前,父亲腓力也曾经取得过类似的战果。亚历山大发动这次战争的动机,是不是出于和父亲互相竞争的心理呢?也许这就是亚历山大一生战功卓著的原动力吧。

亚历山大18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南征北战。这些战争教会了年轻的亚历山大如何部署军队,期间,他还断然地实行了许多改革。在一场决定了希腊命运的喀罗尼亚战役中,亚历山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战争开始后,腓力二世率先率领骑兵向前逼近,随后的禁卫步兵方阵依斜型序列跟进,中央马其顿方阵紧跟着前方的斜型阵列前进,但左翼的亚历山大却按兵不动,当马其顿右翼接近时,雅典军向前冲锋,双方步兵短兵相接,骑兵相互厮杀。激战一段时间后,腓力开始撤回自己的右翼军队,而雅典重装步兵立即随后追杀,在不明马其顿军企图的情况下,雅典的盟军底比斯军选择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但这样的结果使雅典和底比斯两军间出现松动,雅典军的右翼被暴露出来。亚历山大见战机终于出现,立即率领骑兵组成菱形突入雅典军的右翼,并令游击步兵向前阻挡底比斯军对雅典军的救援,腓力也迅速朝雅典军正面猛攻,在两方攻击下,雅典军很快溃散。亚历山大随即率领骑兵绕至底比斯军后方,朝底比斯圣队发起冲锋,将其歼灭。雅典联军全线溃败,马其顿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喀罗尼亚战役惨败后,希腊城邦的自治和希腊的自由精神也从此断送了。雅典曾经严格地要求战败的将军重新检讨战局,并且追究失败的责任。此外他们动员了所有年轻力壮的男人,包括奴隶和外国人在内,全部武装起来,即使被希腊人认为最神圣的墓石,也被用来做防御工事。他们决心要抗战到底,他们认为,至少他们还有完整的舰队。虽失去了过去的光荣,但并未就此一蹶不振。腓力二世看到自己的族人是这样坚毅,觉得如果一直压迫雅典,会引起希腊人更强烈、更持久的反抗,还是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见好就收。他决定与雅典签订停战协议,将雅典阵亡将士的遗骨送还故土,同时恢复了俘虏们的自由,并且派遣亚历山大和安提帕特为使节去希腊诸国讲和。作为一个战胜国,腓力所提出的条件极其宽大,雅典感受到了腓力的诚意,因此正式成为马其顿的一个忠实盟国。当亚历山大正式访问希腊的时候,也被希腊臣服的诚意所感动。

腓力成了新的国际盟主,现在横在腓力眼前的是怎样处理战后的希腊。他令希腊诸城邦与马其顿签订军事同盟的协定,这个协定就是“哥林多同盟”。“哥林多同盟”是确保希腊和平的基础,为亚历山大日后的东征扫去了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