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

俾斯麦从1862年担任首相,一直到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4年时间对俾斯麦而言是最艰难的时期。因为那个时候,他的实力还没有完全发挥,一般的普鲁士人民也认为他只是一位保守党的狂热分子,所以在他刚受命首相之职时,报上都讥讽他是“吹牛的贵族”、“拿破仑崇拜者”、“都市破坏者”……

在下议院,俾斯麦也很不受欢迎,绝大多数的议员都与他作对,所以议会中,他提出的军费预算根本通不过。这些议员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多军费预算。在议员们看来,只有根据自由主义的立宪原则才能统一德意志,拢络德意志诸邦对普鲁士的向心力。

俾斯麦一直坚信要靠普鲁士的陆军力量才能完成统一大业,但他在议会中无法公开说明这种看法,这是他最大的苦衷,就算在议会中说明,自由主义派的议员大概也不会赞成。因此他只好采取忽视议会决定的独裁者态度,而这种做法恰好是他最拿手的,因为他不喜欢与别人商议或妥协,更喜欢命令别人。

每当议会反对他的提案时,他就把议会解散,强制执行他未经议会通过的预算案。每次议会开会,他都要参与讨论,如果有人阻碍他的演说,他就立即走下讲台,跑出场外,在走廊里猛抽雪茄,一副旁若无人的神情。所以大多数议员都很憎恶他。

在内阁中,除了陆军司令,俾斯麦没有其他的亲信从属。参谋总长毛奇元帅也很讨厌俾斯麦。甚至在以俾斯麦为首的外交部内也找不到一位亲信人员,被派往各国的大使们多半对他很反感。

总之,在四面楚歌、八方受敌的情况下,俾斯麦一点也不懊丧,斗志反而更激昂。

首先,俾斯麦把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中一切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可疑人士罢黜,4年里,罢黜人数超过了1000名,同时他们还严格实行压制言论自由的措施,所有反对他的报纸都遭暂时停刊或永久停刊的处分。

普鲁士似乎成了由他牵制的专制国家,所有的政敌都祈祷他早日失败下台,一般国民看过关于他的报道后,也很痛恨他,俾斯麦成为普鲁士最不受欢迎的人。

1863年初,波兰发生了叛乱,波兰问题在当时算是欧洲之癌,但奇怪的是欧洲各国都很同情波兰,当叛乱扩大到让俄国难以应付时,英法国民更同情波兰。但俾斯麦认为,波兰暴动是他卖给俄国人情的一个最好的机会。

俾斯麦反对援助波兰,是想借此机会,不花任何代价就能讨好俄皇,但这也使他成为欧洲最不受欢迎的政治家。

后来以奥地利为议长,普鲁士为副议长,共同组织了德意志邦联会议的一项新议案。

俾斯麦对此项议案强烈反对并搁置起来了。但后来又产生了另一项提案,那就是集合全德意志的君主,在法兰克福召开会议,讨论德意志问题。为了让普鲁士国王答应这项新提议,奥地利皇帝亲自来到普鲁士拜访威廉一世。

俾斯麦极力劝阻国王出席会议,刚开始国王不同意,俾斯麦极力说服,还动员了王子来劝说国王,国王最后终于同意,俾斯麦又累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