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首相初露锋芒

整个柏林的气氛好像革命前夕一样紧张,人心惶惶。但俾斯麦的行动却出人意料。他过去给人的印象是性急、傲慢、专断、绝不妥协。但是自从担任首相后俾斯麦完全变了!他似乎不知道暴风雨即将来临,而悠闲自在地工作着。

他首先用冷静的头脑来分析、批判一切事务,从各个角度详细检讨,得到结论后便开始实行。在选择内阁阁员时,他选了自由主义派的党魁们入阁,他把政敌一个个拉拢进来。他可以随时翻脸,但当时的情况,减少一位政敌就除去了一份阻力,所以他采取笑脸外交,四面讨好,不过他也会向敌人露出他的拳头。所以上下两院的政治家们,表面上迎合他的笑脸外交,暗地里对他的拳头也很警惕。

俾斯麦在下议院小组委员会中,对数十位议员及数位内阁阁员发表谈话,这是一次非正式的演说,内容没有列入记录。当时他的意思大致是:

德意志并不惧怕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在静观普鲁士的实力演变。德意志诸邦早已步入自由主义的道路。普鲁士现在该做的,就是集中力量以备日后之需。维也纳会议中决定的普鲁士国界,对我们国民的健全生活极为不利。我认为天下的大问题,并不能依靠议会辩论和大多数人的意见改变,最后的决定要由铁与血来做。

俾斯麦最后的一句话,被报刊夸大后登载出来,甚至还把铁与血的次序颠倒,改写为血与铁,进行大肆渲染,认为血就是流血,铁就是武器。也就是说,俾斯麦要用战争的方法统一德意志,而敌人就是奥地利和南部德意志的巴伐利亚王国,对此维也纳和慕尼黑政府很紧张。

俾斯麦马上发表声明,澄清他所说的血是指血税(就是说老百姓的义务服兵役),即招募新兵,扩充军备的意思,并不是要发动战争。但世人都不愿听他解释。尤其是威廉一世很气愤,俾斯麦偷偷离开柏林,只身前往乡下车站去迎接正在回宫途中的国王。他突然钻进国王的专车内。

国王很不高兴,不等俾斯麦辩解就说:“事情的经过我已经知道了,你肯定会在皇宫的墙下被民众砍下脑袋的,然后不久……”

俾斯麦泰然地说:“然后呢?陛下?”

“然后?然后我们两个就都死了!”国王大声吼叫着。

俾斯麦接着说:“一点不错,陛下!那时我们就已经死掉了!不过陛下,您再想想,反正难逃一死,难道还有比这种死法更有意义的吗?臣希望能为陛下与祖国奋斗而死。陛下,请您想想路易十六,他懦弱地死去;再想想查理一世,为拥护君权而战,虽败犹荣,保持了王者的威严而死。事到如今,陛下只能奋战到底,绝不屈服。就算有生命危险,也绝不能做任何让步。”

仔细地听完俾斯麦的每一句话,国王脸上现出了满足及刚毅的神色,继承了腓特烈大帝军人血统的威廉一世,听到俾斯麦的劝解,要为维护神圣的君权而不惜一战时,他的心情豁然开朗,充满斗志。

当国王的专车到达柏林时,国王已下定决心与这位首相共同奋斗,为统一德意志不惜一死。如此看来,俾斯麦的失言虽引起了国内的轩然大波,但也挽回了因失言而造成的僵局,可见他杰出的政治手腕。

但是因此世人在他的名字前也加上了“铁血宰相”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