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创办农奴学校

1869年秋天,《战争与和平》全部完稿,托尔斯泰又想要开办农奴学校——这是第三次。

几年前由于宪兵的无理搜查,使得学校关闭,这悲惨的回忆还没有从托尔斯泰心中消失。可是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教育理想,所以他重新振奋起不屈不挠的决心。

托尔斯泰在写《战争与和平》时,对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都已稍有领悟。他认为,一个人单是心存不做坏事而想过清静日子的想法是不够积极的,这可说是白白糟蹋了人生。一个人应该积极地为大众谋福利,至少也得努力工作以求对别人有所贡献,这样才算是了解人生的真谛。托尔斯泰这种思想的真义,也就是一个人心中必须有“爱”,这包括了对亲人的爱、对敌人的爱、对所有世人的爱。

这期间,他也对战争进行了重新的思考,虽然在塞瓦斯托波尔他曾勇敢地舍命奋战,但此时他却日渐对战争产生了强烈的疑问。

战争是违反人类本性的行为,为了要实行这种违反人类本性的行为,结果不仅要让不计其数的人员伤亡,还会造成诸多的后遗症,使数以百万的人不断地、不知耻地去做坏事,如诈欺、叛逆、偷窃、抢劫、伪善、放火、残杀等。这些后遗症造成的影响可能要持续很多年,可是却没有一个人认为造成这些的元凶有罪,这是多么可怕啊!

《战争与和平》中安德烈公爵的一段话表明了托尔斯泰对战争的反思和疑问,他说:

战争是什么?战争的目的是互相残杀,战争的武器是间谍、阴谋、唆使、破坏民宅,为了军队的补给而掠夺人民的财产……这些全都暴露了虚伪与欺诈者的内幕。

军人的原则是没有自由、服从命令,而安逸、横暴、残忍、**、酗酒、赌博……则是上流社会贵族们的生活写照。可笑的是,军人的领导者就是这些上流社会的贵族们。

现在,不但俄国的皇帝,其他国家的国王也大都穿上了军服炫耀自己,指挥着数不清的人们做互相残杀的竞赛活动。这种互相残杀造成了大量的伤亡,可是,这些残暴的领导阶层却还在用杀人的数字互相炫耀功勋。

这时候的俄国农奴已经经过了农奴制改革,他们的思想意识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觉醒,他们开始渴望受到真正有益于他们的教育。

为了建设祖国,为了让农奴更好地为祖国作出贡献,托尔斯泰认为不仅要创办农奴子弟小学,还要创办一所大学,为他们的继续升学营造良好的空间,这就是他创办草鞋大学的最初构想。

首先,他考虑要编印一些适合农家子弟们的教科书,过去所出版的教条式教科书,已经不能适用当时的形势。托尔斯泰决定亲自编纂教科书。一年后,他编成了容易了解、简单易读的《入门读本》和《初级读本》等适用于农家子弟的教科书。

这些教科书中还有一些是由托尔斯泰的妻子和次子伊利亚编写的。其中有读本、书法、文法、算术等科目,也有一些读物采用的是有趣而易懂的短篇故事方式,再加入一些理科方面的常识,如湿气为何对空气有害、气球的制作法、如何观察动植物等。除了这些读本外,托尔斯泰又编撰了教师用的参考书。据说这些读本在几年后均普遍地用于俄国的学校中。

教科书编撰完成后,托尔斯泰就想尽快地在亚斯纳亚·博利尔纳开始授课,然后再在邻近的学校开始推广。

他在自己的别墅里招待以前跟他一起兴办教育的那些教师们,然后将自己思索出来的教育方法提出来与大家研究。教师们对于托尔斯泰的方法很感兴趣,于是他们决定一边试验,一边总结经验和不足。

这是托尔斯泰第三次办学校,比起前两次来,他已经有了更多的实际经验。关于创办大学的构想,托尔斯泰这样跟教师们说:

“各位,我以用这种方法教导俄国儿童为自己的义务,但我并不因此而满足,我希望所教育出来的儿童,日后能成为教育其他儿童的优秀教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不仅要创办小学,还要创办草鞋大学。这是使农奴子女能够一面工作一面读书的大学,毕业后他们仍然能和家乡的人们一起工作。我想把它办成一所能使儿童们活泼自由地接受教育,并能培养日后师资的大学。”

教师们都赞成他的这种想法。但是创办大学需要庞大的经费,但他所设立的学校不收学费,也不向学生募捐,所以必须从别处筹募经费。

一个偶然的机会,担任县贵族会会长的友人知道托尔斯泰的情形后,热心地告诉他:“有三万卢布存在农会里,可以用来作为教育经费,你去领用这笔款子如何?”

托尔斯泰马上向农会申请这笔款项,但却遭到农会的拒绝。据农会说,这笔钱是用来建造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纪念碑的。

托尔斯泰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将这笔教育经费转用于建造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纪念碑呢?学校与纪念碑哪一个更重要,他们竟然不明白吗?

为了要筹措这笔经费,托尔斯泰毫不气馁地奔波了很长时间,但是却一直无法筹到足够的数目,所以创办大学的愿望也就无法实现。

虽然这个计划没有成功,但托尔斯泰仍然全心全意地将自己的力量贡献给教育事业。他把绝对自由的教育理论提供给出席莫斯科初等教育委员会的委员们研讨,并和很多专家们展开激烈的讨论。他还进行了一个实验,在工厂的女工部门开办两所学校,一所学校实施初等教育委员会通过的教育法,而另一所则实施他自己的教育法,使其自然发展,而后相互竞争以见成效。

托尔斯泰的教育理论,不但在教育界轰动一时,在文艺界也造成了很大影响。然而他这种太过于自由的教育方法,当时并没有受到古板、顽固的教育家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