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教育业

农奴学校

学校很快被建立起来,那是一幢石头建造的两层楼房,其中两个房间充当教室,另一间当做托尔斯泰的办公室,其余两间是教师的办公室。

门厅的天花板上吊着用来报时的小钟,门厅前面排放着体育用具,楼梯口悬挂着课程表。教授的科目有:作文、书法、文法、俄国史、绘画、仪器尺、音乐、算术、生物、说话练习等。

每天早上八点半上课,午餐之前有四小时的课,偶尔也只有三个小时或两个小时。有时候,任课老师对课业教导得太热诚了,将一小时的课程延长为两小时,甚至三小时。中午12点,学生们回家吃午饭,之后回到学校继续上午的课业;有时,甚至会继续到晚上八点或九点。

学校采取绝对的自由主义,不管学生来不来上课,或者到了学校进不进教室,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在这所学校读书,学生不必缴纳学费,即使迟到了也不会被老师责骂。而且教室的座位也不固定,学生们可以随便坐在一起上课。

师资方面,除了托尔斯泰之外,还有三位大学生做他的助手。

以上就是1859年托尔斯泰在家乡创办的学校的基本情况。

他的第一批学生有40名左右,男女合班。他们都是淳朴的农家儿童。通常在钟声响了约半个小时后,他们才三三两两地出现在丘陵那边。

这些学生们全都空着手,他们没有带书本,也没有背书包,他们的书和文具都收在教室书桌的抽屉里。他们不需要复习昨天学习的课程,也不用做什么作业,更没有必要预习今天要学的科目。在老师还没有进教室之前,学生们都在教室附近聊天、玩耍。

托尔斯泰只要求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去认知、去思考,只要他们对今天的课程有兴趣就可以了。

这是托尔斯泰第二次从事教育工作。他认为有才能又有学识的人,不但自己应该享受知识,也应该与别人分享这些知识。这是推动托尔斯泰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思想动力。

托尔斯泰生于富裕家庭,上过大学,拿到了法学学士的学位,参过军,现在又成了小说名家,且曾到过各地旅行,接触到很多新知识、新观念。他迫不及待地想将这些新知识传达给村里的孩子们。

因为之前失败的经验,托尔斯泰这次在学校的每一件事情的处理上都格外谨慎小心。他改变了对家长们的游说说辞,他跟那些农奴们说:“让喜爱玩耍的孩子到学校来吧!”其实,这所学校从规模和制度的健全程度来说,还算不得正规的学校,称之为私塾倒是更恰当一些。托尔斯泰想先从小学教育开始,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然后再逐渐充实扩大。

他并没有因为这个小规模学校的暂时成功而自满,为了学校之后更好的发展,托尔斯泰开始对教育理论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让他颇有发现。

托尔斯泰意识到自己对于有关学校行政方面的事,完全一无所知,也可以说对学校事务的处理和相关制度的制订,托尔斯泰没有一点概念。

意识到这些之后,托尔斯泰开始大量阅读教育学的相关书籍,不仅如此,他还虚心向优秀的教育家请教。托尔斯泰也曾到各地的学校或私塾参观,每一次都能获得一些非常好的心得。

慢慢地,托尔斯泰开始不满足于只在俄国境内参观学校,他很想到西欧的德国、英国、法国的学校去参观一下,看看不同文化传统下的教育有什么差别,自己又可以从中借鉴些什么。有了这种想法之后,托尔斯泰在国内待不住了。正好这时尼克莱在德国休养,他就以探病为由,前往西欧各国,访问教育。

这一次的西欧旅行,托尔斯泰以考察各国的学校教育为目的,与第一次以吸收西欧文化为目的的旅行有着本质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