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宋国推行仁政

本打算回乡的孟子听说宋王偃有心实行仁政,孟子便想趁此机会去看看。于是,他带领弟子浩浩****地来到了宋国。孟子的到来让宋国君臣及全体人民都很高兴,列国间也都知道宋国将实施仁政了。

孟子的弟子万章曾忧心忡忡地问孟子说:“宋是个小国家,如果实行仁政,一定会遭受齐、楚等大国的嫉妒。如果他们出兵征伐,将如何应付?”

孟子说:“从前商汤在亳邑,邻国是葛国,葛伯行为放纵,不讲道德,不祭祀祖先,汤就派人去问他。葛伯说没有牲畜供祭祀。汤就派人给他送去了牛羊,葛伯把牛羊宰杀吃掉,仍没举行祭祀。汤又派人问他,葛伯说因没米谷供祭祀。汤便让亳邑的壮年人替他们耕种,老弱的送饭菜给耕种的人吃。葛伯却领着自己的人民,在路上抢劫了酒和饭菜。有个小孩本是拿饭和肉要送给田里耕种的人的,葛伯竟杀死孩子,抢走了他的饭和肉。《书经》上记载‘葛伯把送饭人当成了仇敌’讲的就是这回事。汤因葛伯杀死了送饭的孩子,便起兵讨伐。普天下的人都说,汤这次攻伐不是想占有天下的财富,而是为天下平民报仇。商汤第一次的征伐就是从葛国开始的。他一共征伐了11次,天下没有人能抵敌。因为他向东征伐,西边的人就抱怨;向南征伐,北边的人也埋怨,他们都抱怨为什么不先征伐他们。人民仰望他,就像旱田盼雨水一样。而商汤军队所到之处,商贾没有停止交易,田里的人照样耕种。商汤征伐一个国家,都是杀了有罪的国君,慰问受苦的百姓,对百姓们如同降落的及时雨,他们自然高兴得不得了。《书经》记载:‘等待我们的君王,君王一来,我们就不会再受暴君的刑罚痛苦了。’又说:‘有些诸侯帮助商纣,不肯做周朝的臣子,武王就起兵向东征伐,安抚那些受苦的人民,人民用竹篮装了币帛来迎接,并且说,他们受纣王的虐政已经太久了,现在能够侍奉顺天休命的周王,受他庇荫,大家都愿意归服于周朝。’

“当时,商朝的官吏把钱和丝帛装在竹篮里迎接武王的官吏;老百姓则用竹筐盛满饭菜,拿着酒来迎接武王的军队,这都是因为武王能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暴政中拯救出来,把残害人民的暴君除掉的缘故啊。这么说来,宋国不施行仁政便罢,如果真的能施行仁政,那四海之内的人民,都会抬头仰望他,奉他为君王。齐、楚两国虽然强大,又有什么可怕?”

这就是孟子“仁者无敌”的政治理想。

戴不胜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孟子对他说:“你想让你们的国王成为一位贤君吗?那我告诉你,打个比方,如果一位楚国的大夫,想让他的儿子学说齐国话,那他会请齐国人来教,还是请楚国人来教呢?”

孟子微笑着说:“如果一个齐国人教他说齐国话,但是周边有很多的楚国人却用楚国话喧扰他,那即便老师天天鞭打他,让他把齐国话学得很好,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他放在齐国首都最繁荣的地方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让他仍说楚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

“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便举荐他随侍在宋王左右,以便能时时劝谏宋王施行善政。试想,如果宋王左右,无论年纪大小、官位高低,都能像薛居州一样心善、有才干,那谁会和君王做坏事呢?反过来,如果宋王左右,无论年纪大小、官位高低,都不像薛居州那样心善、有才干,没人与君王做善事,就单靠一个薛居州也是无济于事的。”

事实确实如此,如果环绕在君王左右的都是一些谄佞之辈,即使有一两位贤臣,也很难让君王变好。而且忠良的贤能之士一定会遭受妒忌,不但站不稳脚,弄不好还会被奸人谗害,丢了性命,这种例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孟子来到宋国,也很想一尽心意,期望协助宋君实行王道政治。有一次,他和宋国的大臣们谈论到税收问题。孟子的意思是应该减税,田赋减少,关卡和商品税捐要免除,这样,天下的商家才会闻风而来,不用多久,宋国就能富强。

宋国大夫戴盈之对孟子的提法没有当面反对,但认为难以实行,他推托道:“老师建议我们征收田赋时,采取古代井田制度,免除关卡及商品的税捐,现在可能还做不到。只好请宋王把旧税减轻一些,等明年才能完全废止,不知道老师意下如何?”

孟子说:“比如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做法。偷鸡的人说,那我就每月偷一只,等明年再完全歇手。想想这话能不能说通?如果知道一件事不合理,就应赶快罢手,何必非要等到明年呢?”

孟子又进一步说:“古时候的征赋,有春天征收的帛布税、秋季征收的米谷税,以及冬季征用的劳役。有道的国君,每季只征一种,其他两种可得到宽缓。如果一季征两种,人民会饿死;征三种,人民就要妻离子散了。”

在宋国这段时间,孟子曾见过滕文公。当时滕文公还是太子身份,一次要去楚国,听说孟子在宋国,特地经过去见了孟子。

孟子见他虚心请教,便诚恳地把人性本善的道理向他详尽解说,并列举出尧、舜的言行来说明。几天后,太子从楚国回来,又到宋国看了孟子。

孟子说:“太子怀疑我的话吗?凡是做人的道理,只是一个性善就是了。从前齐国的勇士向齐景公说:‘他是个男子汉,我也是个男子汉,我为什么要怕他?’颜渊说:‘舜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有志做,一定可以像他一样。’鲁国的贤人公明仪也曾说过:‘文王是我的导师,周公难道会欺骗我吗?’

“滕国现在虽小,但善于取长补短,方圆只有五十里的土地,一样能够成为完善的国家。《书经》上说:‘假如一个人服药后,不觉晕眩,这表示药力不足,那病是看不好的。’希望太子了解人性本善,也一定可以做出像尧、舜一样的事迹,不要自暴自弃,自认尧、舜的道理高远难行,便不用它来振兴滕国。”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尧、舜同样是人,就人的本性而言,尧、舜并不比别人多出什么,只要肯努力向善,人人都能成为尧、舜。孟子语重心长地勉励滕国太子,希望他不要因自己的国土太小,认为无所作为而自暴自弃,要振作起来才是。

孟子发现宋国的权臣们都缺乏为政者的改革热忱,凡事都因循敷衍、优柔寡断,抱着得过且过的消极态度,即使宋王有心实行仁政、力图振作,没有得力助手,也不会有所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