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列国

邹国答穆公问

孟子在外游学,学成后教书,到后来又开始游说旅行,这段时期,列国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公元前356年,赵、燕两国的君主在山东谷阳会和,邹、齐、宋三国君主在山东汶上会和。

公元前355年,齐、魏两国君主在郊县会和,秦、魏两国君主在陕西澄城会和。

公元前354年,秦在陕西澄城打败了魏军,7000人被斩首,攻陷了陕西韩城。魏派元帅庞涓领军攻打赵国,围困赵都邯郸。

公元前353年,齐命田忌为元帅,孙膑为军师,直入魏境。魏撤军回击,两军在山东菏泽大战,魏军溃败。韩攻东周,攻下了陵观、禀丘。

公元前352年,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增强,震惧诸国。

公元前350年,秦国迁都到咸阳。

公元前349年,赵国国都从晋阳迁到邯郸。

公元前346年,卫自贬为侯,对魏、赵、韩称臣。

公元前341年,魏讨伐韩国,齐命田忌为上将,孙膑为军师,攻魏救韩,在河北大名县东北方向大败魏军,魏太子被俘、庞涓被杀。齐相邹忌污蔑田忌谋反,田忌投奔了楚国。

公元前340年,秦大夫卫鞅联合齐、赵攻打魏国,魏大败,割地求和。卫鞅被封于商,号商君。

公元前337年,苏秦以连横策略游说秦惠王,未被采纳。两年后,他又以合纵策略游说赵,赵封苏秦为武安君。

公元前334年,齐、魏两国同时宣布称王。

公元前333年,苏秦挟合纵对抗策略在各国游说,被各国重视,所以身佩六国(燕、赵、韩、魏、齐、楚)相印。秦王后悔失去苏秦,便用提出连横对抗策略的张仪为客卿。

公元前332年,秦唆使齐、魏联合攻打赵,苏秦害怕,请出使燕国。苏秦离赵后,合纵对抗即告瓦解。

公元前330年,秦攻打魏,魏割地求和。

公元前328年,秦三次攻打魏国。任张仪为相。

公元前325年,秦惠王嬴驷正式称王。

公元前324年,秦相张仪攻打魏。苏秦任燕相,后因作风问题,被查,便逃到了齐国,齐国任他为客卿。

公元前323年,张仪与齐相、楚令尹在江苏铜山相会。韩、燕二国同时宣布称王。

公元前321年,齐相田婴去世,田文嗣位,即孟尝君。

孟子看着局势如此纷扰动**,而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却无法实现,心情焦躁苦闷,他曾经用伊尹来比喻自己的状况,说出了他当时心中的抱负。

一次,万章问孟子:“传说伊尹是因为割肉烹饪的手法而得见了汤,并要求汤任用他,不知道有没有这么一回事?”

孟子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他说:“伊尹以前是个农民,在乡间耕作时就喜欢尧、舜的道理,如果不是尧、舜的主张,就算是把天下的高官俸禄给他,他也不会接受的。不合乎义理,不是正道的,他不会给别人,也不会接受别人的。商汤曾派人给他送去重礼,他却悠闲自得地拒绝了:‘我要这些聘礼做什么?出去做官,哪里能比得上像现在这样住在田野间,自由自在地陶乐于尧、舜的道理中呢?’

“后来,商汤曾三次派人聘请他,他才改变了原来的心意,他想自己与其在田野间陶醉于尧、舜的道理,倒不如努力让国君们成为尧、舜一样的君主,使人民都成为跟尧、舜时代一样好的人民呢?他可以亲身去体验一下尧、舜时代的境况。

“伊尹说,上天创造人民,会让先知道事理的人去唤醒那些后知道事理的人;而他就是人民中那些先领悟道理的人,所以他决定拿着大道理去唤醒一般人民。

“伊尹想让天下人民都能蒙受尧、舜的恩泽,他愿意把天下重大的责任担负起来,所以他一到商汤那里,就把这层意思向商汤陈说,劝他立即讨伐夏桀,拯救人民。为了别人而委屈自己,这就是圣人。圣人的行为虽然与众不同,或归隐田园,或亲近国君,或不屑做官,或固守职位,但都会保持圣洁的身心。我听说的是伊尹以尧、舜道理要求商汤实行,没听说过他以割肉烹羹手艺求商汤任用他。”

这是孟子与自己徒弟的对话,可见孟子希望能够匡正时弊、拯救苍生的心愿是很殷切的。

邹国是当年周武王封上古颛顼的后裔所在地,这里本是鲁国的附庸,春秋时代晋升为子爵之国,战国时代穆公改号为邹,成为了一个很小的国家。

孟子学成后,也想要为自己的家乡服务,穆公也听说了他的贤名,便派人请他回国,任他为士。

当时邹、鲁间经常会发生内讧,相互交兵。有一次穆公对孟子说:“我国的官员战死了33人,但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他们效劳卖命的,杀了吧,人太多了;不杀吧,他们就眼睁睁地看着长官们战死而不相救,这该怎么办呀?”

孟子回答:“在这个到处都兵荒马乱,人们处于饥饿的年代里,您的人民年老体弱的都难免一死,然后扔在田沟山涧;年轻力壮的都逃往四方,逃走有好几千人。但是您的粮仓里堆满了粮食,钱财也很充足,可是地方官员并没有把人民的疾苦如实向您禀告,这是您对政事的忽视,而残害了在下的人民。

“曾子曾说过,人们要小心警戒,不要做恶事,如果做了,那一定会还报到你身上来的。官员平时对百姓欺诈剥削,百姓对长官的恨无处发泄,现在逮到机会得以报复,您怎能责怪他们呢?今后只要您实施仁政,百姓自然会爱护他们的长官,一旦有事,也会为长官拼命。”

对于孟子劝谏,穆公并未完全领悟,他心里虽然尊敬他,政治上却不重用他。所以孟子准备像孔子当年那样,到大国去游说诸侯,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