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冤

可耻的绍兴和议

靖康年间,金兵**,夺取了中原,但对防守这辽阔的中原总是力不从心,因此才先有伪楚张邦昌,后有伪齐刘豫,希望能以中原制中原。

等到刘豫被金朝皇帝废掉,解散了伪齐,两河的志士多有乘机复兴之意,岳飞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就奏请皇帝,乘废立之际,攻其不备,**,恢复中原。这奏章到了枢密使秦桧手中,秦桧本来就是金朝的奸细,怎么能让岳飞有机可乘呢?就压着奏章不报。

这时岳飞驻守襄汉,张浚驻淮西,韩世忠屯镇江,全都严阵以待,待命挥师北上。挞懒建议金朝皇帝,此时应以和议为上策,否则宋军进兵中原,很难防守。金朝皇帝询问金兀术,金兀术一向是主张战争万能。军师哈迷蚩倒是赞同挞懒现阶段的和谈主张,因为目前求战无必胜把握,谈和则可得到战场上所难以达到的战果,却又不需动一兵一卒,正可休养生息。经哈迷蚩一番解析,金兀术才勉强同意。于是挞懒将去年二月赴金迎奉徽宗的梓官王伦,遣送回宋朝,说明金方谈和的条件。

王伦还没回国,秦桧就已经得到消息,暗地里高兴地想:“我可算有出头之日了。”秦桧了解高宗昏庸软弱,只求一时的安定,惧怕战争,但在赵鼎、张浚、韩世忠、岳飞等坚决主战的将相压力下,又不能不表现出恢复国土的态度。只要有了确切的和谈条件,便可突破高宗的这一心障。于是秦桧到高宗的寝宫求见。

高宗召见秦桧说:“卿家来得正好,可曾听到金朝有意谈和的消息?”

泰桧说:“我正是为此事而报告给陛下。”

高宗叹道:“如果真能休兵,就可以养民生息了。只怕其他大将阻拦。”

秦桧道:“他们之所以要过河收复失地,只在他们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却没有为陛下设想,试想,如果之前皇帝返朝,那么将把陛下放在哪里呢?”

高宗顿时心里仿佛想通了一件事似的,立刻有了决定。

这一年的冬天,王伦从金朝返回建康,高宗立刻召见,看看和谈的可行性。

王伦奏称,金人答允送还太后与上皇梓宫,并有意将所占领之河南州郡归还。挞懒送别时,曾殷勤嘱咐说道:“还回你们河南的州郡,从今而后道路已无阻拦,和议可成。”

高宗欣喜说道:“如果金人真能做到这些,其余一切就不计较。”就又派王伦去金朝迎接使者。

绍兴八年三月初六,朝廷突起用秦桧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从此以后,秦桧霸踞相位达十七年七个月之久,一直到他病死为止。

五月末,王伦携同金朝使者乌鲁思谋及石庆回到建康,说明了金朝除送还韦太后及徽宗梓宫,还将废齐所有的陕西、河南州郡送还给宋朝。

金使马上就到,朝廷命令吏部侍郎魏豇代表接待。魏豇面见秦桧,说尽了和议的不是和敌人的不可信赖。

秦桧不肯听劝,但是魏豇还是劝阻,秦桧很生气,就换别人去接待使者。秦桧虽然知道高宗迫切求和,但是怕遭到其他大臣的劝阻而改变初衷,使他全功尽弃,因此,要达成和议,必须坚定高宗对和议的决心。所以当王伦初同金朝使者带来和议消息声,高宗便与赵鼎、秦桧商讨利弊。赵鼎坚持不可讲和,认为敌人志不在讲和,志在缓兵。高宗不以为然,秦桧也不以为然。等赵鼎退朝以后,秦桧单独留下,反复表明和议有百利无一害,认为现在和议是由敌人首先提出,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何况不仅送还梓宫与太后,而且主动归还失地,这实在是即使动员百万大军,也不能达成目的的机会。高宗更觉得他说的话很有道理了。

秦桧出去后,高宗确实反复思考过,认为议和可有三项大利:一可迎还母后与父皇梓宫;二可收复河南失地;第三,虽不足为外人道,却事关切身利害。金人废除刘豫后,见汴京人心惶惶不安。如果不允和议,金人送还钦宗在汴京复位,这样他的江南半壁江山,恐怕不好收揽人心。

三天之后,群臣退朝后秦桧又独自留下。高宗说道:“和议的事就如你所说把!朕意已决。”

秦桧取出已经拟好的文字,请高宗决断,并不准群臣干预,高宗看完和议的文字,欣然采纳。

左相赵鼎坚持异议,斥责和议的坏处,高宗就罢了他的相职,让他去守备绍兴府。这是绍兴八年七月二十一的事,秦桧终于运用权术,排除了他大权独揽的最后阻障。

岳飞见朝廷紧锣密鼓地进行和议,内心感到十分失望。他收复失地、劝还二圣的抱负越来越渺茫。他觉得与其不能实现理想与抱负,倒不如退隐,过一些清闲日子。因此,他连上四章,请求免除现职,卸甲归田。

高宗降诏不准,让他与韩世忠、张浚等前来建康议事。

这个月的下旬,岳飞抵达临安觐见高宗。高宗详尽说了和议的好处。岳飞却痛陈和议的害处,不但打击民心士气,而且强调敌人的和议只是一时之计,难以持久。高宗听后沉默不语。

八月二十四,金朝派张通古、萧哲为江南诏谕使来到临安。金朝使者趾高气扬,要所过州郡用臣子礼出来迎接。

高宗虽然想要议和,但受到这种屈辱,也十分不悦,就诏令侍从让大臣开始进谏。

于是朝中大臣中的数十人都进谏说,这种受屈辱的事情,实在不能接受。枢密院偏修胡铨上疏,要求斩了秦桧、孙近、王伦,文辞慷慨,气势磅礴,掷地有声。

“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求活邪!”

金人听到后都变了脸色,出千金打算贿赂这位大义凛然的大臣。

秦桧怎么能让胡铨这么样指责谩骂呢?就以“狂妄凶悖,鼓众劫持”的罪名,下诏书将他除名,去管理边远州郡去了。

尽管满朝文武大部分都反对,但这难以改变高宗与秦桧和议的决心,于是让王伦拿着议定的文书带着张通古等使者返回金朝。

这一年的年底,张通古再次来宋朝,要与高宗分庭抗礼,并要高宗向北拜受金朝皇帝的诏命。这种事情并不是高宗所能忍受的,最后议定由秦桧以宰相身份代受国书。

绍兴九年正月初五,高宗与金朝的和议达成,只要金人还回河南伪齐的土地,宋朝就下诏大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