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女作的发表

当时的英国新闻界有一份报纸,叫做《记事晨报》。这份报纸正在改组,以谋求在与《泰晤士报》的竞争中取得胜利。狄更斯认为这是他的一个机会,《记事晨报》或许能够给他更好的发展空间。

《记事晨报》是一份由政党控制的报纸,早年曾是《泰晤士报》唯一的对手,后来在竞争中败下阵来,但仍有很高的知名度。现在,这份报纸将再度崛起,作为政党的舆论武器。

现在我们来补充一下《记事晨报》改组的前因。《泰晤士报》秉承言论自由的新闻精神,曾攻击议会刚刚通过的关于平民的法案,主编托马斯认为这项法案对穷人、妇女和儿童存在着不人道的态度,这会激化贫富矛盾,为社会带来隐忧。这些批评对政府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但以西方的新闻制度而言,政府没有权力关闭一家报纸,所以当局决定用舆论战来解决这件事情,《记事晨报》就成了当局精心选择的武器。

一位股票经纪人被委任为《记事晨报》的经理,他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开始招徕各方面的突出人才。狄更斯想凭机智和在新闻界建立起来的良好声誉直接向经理毛遂自荐,他写了一封介绍信过去。回信很快寄到了狄更斯手上,署名是《记事晨报》人事部门的克里尔先生,他在信中询问狄更斯的教育背景以及相关学历。这是狄更斯想极力回避的事情,因为他没有正规的学历。后来一个机缘巧合,狄更斯有幸与克里尔先生共进晚餐,在餐桌上,他表现得极其出色。克里尔很满意,狄更斯得到了这个新工作。

狄更斯觉得他正在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标,现在他开始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他想写一些故事赚点外快。狄更斯并不是很有信心,虽然他能讲出很生动有趣的故事,但是面对空白的纸张,没有任何人会给他反应,他真的可以吗?不论如何,他决定尝试一下。

狄更斯写写改改,不知道撕掉了多少手稿,再重新开始。他不知道自己的作品能不能被大众所喜欢,他自己也无法判断作品的好坏。经过一番艰难,他终于琢磨出一篇自己喜欢的作品。狄更斯小心翼翼地将文章重新誊写一遍——当时还没有打字机——在一个月色朦胧的晚上,将它投给了一份杂志。

几个星期后,狄更斯的这篇文章被发表了。他太兴奋了,差点当场喜极而泣。后世的研究者对这篇文章的顺利刊出有些疑惑,在他们看来,这篇文章不过是半小说式的伦敦生活的速写,杂志的编辑看中的是哪一点呢?也有人认为它很低俗,或许它在文笔方面还不够老练,甚至还相当粗糙,不过狄更斯描写人物的本事却完全能够从中显现出来。文章中的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跃然纸上。

这篇文章狄更斯并没有用真名发表,他用了“波兹”这个笔名。这是他的弟弟奥古斯特斯的昵称。

受到鼓励的狄更斯继续写作,先后又投了六篇作品到这家杂志社。它们都以“波兹”为署名,被刊登在杂志上。狄更斯很高兴,唯一觉得不足的就是这几篇文章他一直没有拿到稿费。

不过这与得到读者的认可相比,似乎微不足道。《记事晨报》主编布莱克先生意外得知“波兹”就是狄更斯,他很欣赏狄更斯的才能和创作力,委托他写一系列伦敦街道生活的文章,以“波兹”为笔名刊登在《记事晨报》上。很可惜的是,依然没有稿酬。

狄更斯开始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他的文笔越来越成熟,对景致和人物的描写也越来越游刃有余。

新发表的作品里有一篇描写了黎明时分的伦敦,马车、驴车、手推车将农产品运到市场,交易正热络地进行着;嘈杂的街道上,小贩正在沿街叫卖记事本、削铅笔刀、小海绵和一套套漫画书;驿站上各种各样的乘客正等待着早班车的到来。

还有一篇描述了伦敦的夜景,薄暮时分,卖松饼的来了,头上顶着盖有粗呢的盘子,手里摇着铃铛;再晚些时候,卖啤酒的也出现了,推着一辆小手推车,酒瓶被叠成两层放在里面,车上悬挂了一盏灯笼;小杂货店一直到午夜11点才打烊,窗子里映出一片苍白的灯光。

那时候的人们都活在个人小小的窝巢里,富人对中产阶级没有概念,中产阶级对穷人的生活也不了解。狄更斯的文章捕捉到日常生活的基本场景,让不同阶层的人对彼此有了粗浅的认识。这是人们喜欢他的作品的一个原因。

狄更斯在《记事晨报》的第一个任务是到爱丁堡采访一位政府要员为卸任而举行的餐会。狄更斯没有官样式地报道这些政客如何衣香鬓影、风度翩翩,而是着重描述了宴会上的贵客如何禁不住自己的食欲,大嚼大咽。

这样生动的一篇报道无疑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但在将报道传回报社的过程中,狄更斯得到了一个教训。新闻讲究时效性,当时还没有电话、电报,一切报道都依赖驿站马车的传递。这次有关餐会的报道,狄更斯在时间上输给《泰晤士报》记者24小时。这使得狄更斯意识到争取时间的重要性,此后,他的报道在要求准确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向快速努力。

狄更斯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能够在宁静的环境下思考、写作。当然,也可以躲避他父亲的那些债主的缠扰。他看中一间公寓,谋划着如何布置它,可是他父亲的事情再一次阻挠了他的计划。老狄更斯一大堆债主中的一个,将他告上了法庭。老狄更斯面临着再次入狱的危险。

狄更斯此时必须担负起该有的责任,替他父亲解决目前的窘境,并安排家里的其他事宜。他变卖家具,并答应债主会将薪水都用来还债,以使债主暂时撤销诉讼,然后将家搬到较便宜的住处。之后,全家的生活更潦倒了。这时,一个美国出版商出其不意地找到了狄更斯。

后来,据狄更斯自己的记载:他开门时,穿了一件破旧的工作服,纽扣掉了三四颗;他的房间只有一张木头桌子,两三把椅子,几本书。真正的家徒四壁。

那是个有些尴尬的时刻,狄更斯找了个借口离开,马上到另外一个房间,尽快换了一套体面的衣服出来。他很不愿意面对来访者那种同情的眼神,这个美国人对他说:“如果你在美国,凭你的才华,绝不至于穷困到这个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