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戒律
佛陀的教化范围越来越广,信奉皈依的人也越多,僧团中的人也越来越复杂。佛弟子终究是佛弟子,他们不是佛陀,要求他们个个具备圣贤条件,也是不可能的事,众多弟子中,总是难免会有贤、愚之分。
净饭王的心腹臣属优陀夷,出家后名叫迦留陀夷。他虽然剃度出家,但并没有真正的发心。
佛陀常因女人的事批评他,事后他也知道忏悔谢罪,无奈生性**,经常理智敌不过情感,一错再错。迦留陀夷住在只园精舍时,因为园中乌鸦叫声太吵,便想用弓箭射杀它们。这事被佛陀知道后,狠狠地训斥了他一番。
迦留陀夷与波斯匿王私交很好,进出宫门不必通报。一天清晨,迦留陀夷进宫去看波斯匿王,恰碰末利夫人刚刚起床,听说迦留陀夷来访,急忙披衣起迎,仓促间衣服滑落,尴尬万分。迦留陀夷事后向他人炫耀他看到了末利夫人白净的身体,这件事又受到了佛陀严重的申斥。
还有一次,迦留陀夷被路上所遇的婆罗门的姑娘的美色所迷,这位姑娘对他似乎也颇有好感,两人走到一个无人的地方,情不自禁地相拥在一起。这时,迦留陀夷心中蓦然惊觉,赶快推开姑娘,拔腿狂奔逃回了精舍。姑娘误会他在故意侮辱自己,自尊心很受伤,于是撕破衣服,回家里哭诉,说是迦留陀夷调戏她。
这下激怒了她的家人,她的父亲、哥哥和邻居们拿起木棍,守候在迦留陀夷必经的路上,见他走近,便蜂拥而上把他毒打了一顿,然后丢在了宫殿旁边的护城河里。幸好被宫殿里的卫士发现,及时相救,他才捡回了性命。
比丘尼中喜行恶法的是伦兰难陀。伦兰难陀虽然已经剃度,但泼妇似的性情依然未变,佛陀常加喝斥,但并没有把她逐出僧团。伦兰难陀对大沸伽最为嫉妒、憎恨。一天,她在路上与大沸伽相遇,竟破口大骂。此事如果让佛陀知道,一定会把她驱逐出去,但是大沸伽并没有跟她计较。这件事传到了迦留陀夷的耳中,他愤怒异常,找到了伦兰难陀,破口大骂道:“你这个恶婆,连大沸伽尊者也敢骂,他风度好不和你计较,我可不会让你的。”说完,痛揍了她一顿,扬长而去。
迦留陀夷虽然生活上**不羁,但是很有才干,与人相处很随和,尤其是迎接妇女来皈依,他最有办法。舍利弗、目犍连、大沸伽等大弟子见到女人很拘束,迦留陀夷却能应付自如。他不高傲自我,对谁都没有怨毒之心,对德行高超的长者很尊敬,僧团中他的人缘很好,但也是大家取笑的对象。佛陀很关心、爱护他。佛陀回到只园精舍时,他经常亲近佛陀,在道学修养上很有进步,因此佛陀对他很放心。
佛陀为了僧团的远大前途,便开始着手制定戒律。除了杀、盗、**、妄、酒等根本大戒外,还陆续制定了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尼萨耆波逸提、九十波逸提、四波罗夷提舍尼、七灭诤、百众学等比丘戒律,以及比丘尼的350条戒。菩萨有十重四十八轻戒;在家皈依三宝的弟子可以受五戒或六重二十八轻的菩萨戒而做优婆塞或优婆夷。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是出家的沙门要守的根本大戒,如有毁犯者,不能和大家住在一起,必须退出僧团。如自觉不能守戒,还俗不算罪过。
戒,让僧团保持清净,各人遵照戒律而行,过着有法制的生活。佛陀还规定每半个月布萨一次,集合说戒,使众比丘都能在清净中长养善心。
佛陀在传道初期,度了大沸伽、舍利弗、目犍连后,经常随众的比丘弟子多达千余人,后来又有了很多求道的人加入僧团。众多人住在一起,难免发生争执。人们不可能皈依佛陀后,瞬间变成超凡圣人。众多比丘中,什么人都有,如同十个指头有长短,所以佛陀的弟子中,能够遵照佛陀的教诲,精进向上,证得正觉圣果的不在少数,但是不依佛陀指示而行,中途堕落者也有。
一次,佛陀说法时,弟子中发生了强烈的争执,彼此互不相让,于是佛陀便集合大家说教:“不要再争执了,以争止争是不可能的,只有忍耐才能终止争吵,大家要重视忍的德行。以前侨赏弥国的长寿王,因为邻国波罗奈国的梵豫王率军来犯,便带病抵抗,结果把梵豫王生擒了。长寿王不但没杀他,还把他放了。长寿王原本可以杀了他,但是他没有那么做,因为长寿王希望他今后不要再有侵占他国的野心,以免生灵涂炭。
“梵豫王虽然当时很感激,但回国后心有不甘,便率领大军前来报仇雪恨。长寿王心想:要战胜他并不难,但是他的目的无非是想吞并我的国土。那好,我把国土让给他,以免战乱让人民遭殃。
“于是,长寿王把国政让给梵豫王,自己率领眷属,改换便装,隐姓埋名到了梵豫王的国境生活。没过多久,有人向梵豫王告密,梵豫王便下令搜捕,一般民众对长寿王深表同情。当时寄养在别处的长寿王太子名叫长生童子,听说父王被捕了,便化装成一个樵夫,偷偷前往探视。长寿王交代自己的儿子说:‘孩子,忍,就是孝道!含凶、怀毒、怨恨,只会种下万载的祸根,不能结怨,要行慈悲的大愿,否则就是不孝。你要知道诸佛的慈悲,包含天地,不要存为我报仇的心,赶快走吧!’长生童子谨遵父命,逃入一座森林中暂避。波罗奈国的人民都很同情长寿王,有些豪族士绅、王公大臣甚至都为他求情。梵豫王见长寿王竟有如此名望,心里更加嫉妒、恐惧,于是下令把长寿王斩首了。
“长生童子知道父王被害,悲恸万分。他改名换姓来到迦尸城。聪明伶俐的长生童子在迦尸城拜师学艺,后来成了有名的伎乐圣手,经常出入贵族豪门的宅邸。一天,梵豫王发现了他,便把他召进了宫,让他在左右侍奉。这位善解人意、技艺出众的少年,深受梵豫王的宠信,甚至把护身的刀剑都交由他保管。
“有一次,梵豫王出去狩猎,不料在山中迷路了,当时只有长生童子一人随行。梵豫王十分疲惫,趴在一块大石上睡着了。长生童子眼见杀父仇人就在眼前,真是为父报仇的好机会,他咬紧牙关,举起刀正要砍下去,忽然想起了父王的遗训,深深叹了口气,又把利刃插进鞘中。
“此时,梵豫王突然惊醒,对长生童子说:‘太可怕了,我梦见长生童子来找我报仇,他举刀向我头上砍来,我一惊便醒了。’长生童子从容不迫地回道:‘大王,您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长生童子,您睡着的时候,我本想为父报仇雪恨,但想起了父王的遗训,我决定放弃杀害您的念头。’
“梵豫王惊恐之余,忙追问:‘你父王的遗训?他怎么说?’
“‘父王说,毒恨的心是万载祸患的根源。忍!只有忍!才是孝道。’
“‘忍,我是懂的,但怀恨是万载祸患的根源怎么讲?’
“长生童子说:‘我杀了大王,大王的手下必定会追杀我,我们国家的人会再为我报仇而杀死大王的手下,如此杀来杀去,永无了期。如今我不杀大王,大王也原谅了我,一场仇恨,到此为止,这就是忍能断除祸患的根源。’
“听长生童子这么一说,梵豫王羞愧万分,对自己过去的作为深感悔恨,他自责地说:‘我杀了圣者,罪该万死!’后来他诚恳地表示愿意把国土全都让给长生童子。
“长生童子很谦虚,他只拿回了原本属于他父亲的国土。此时,梵豫王的臣属已一路寻来。梵豫王告诉大家自己身旁的人便是长生童子,并且制止臣属们伤害他,还把长生童子以德报怨的事讲给他们听,后来大家不但不敢存加害之心,反而更加崇敬这位少年。后来,梵豫王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长生童子为妻。”
讲完这个故事,佛陀又对大家说:“各位比丘怀着真心的信仰,背井离乡来探讨宇宙的真理,求证人生的实相,所以你们应该行忍辱,赞叹忍辱;行慈悲,赞叹慈悲,对一切众生布施恩惠。要知道宇宙中的实相是一体的,不应该有你我的争执。”
一位比丘说:“佛陀,别人对我讥嘲辱骂,让我一句话也不说,我可做不到。”
佛陀凝视着这位比丘,语气威严地训诫道:“长寿王以国君之尊,尚且能够忍辱,你们只是口头争执,怎么就不能化解呢?想以争止争,那将永无了期,而且你们之间的争执全起于自我执著的私念。不应该以自我的私见去争执,应该忍,忍之道才是最可贵的。”
佛陀等大家走后,一个人独自信步走到波利耶沙罗林,阿那律、跋提、金昆等三兄弟住在树林里修行。他们按照佛陀的指示行事,外出乞食,谁回来的早,谁就先铺床,然后再去汲水,拿出水瓶和洗脚用具,再把吃不完的东西留在阴凉的地方,等回来的人吃。一切都收拾好之后,把手脚洗干净,整理好尼师坛(佛家念经打坐用的工具),入室念佛、坐禅。
后面紧接着回来的人,要把布巾洗净,把水补足,准备好让后面回来的人用。吃饭的时候,饭不够吃的话,就把前面人剩下的拿来吃,然后再收拾好。洗净手脚,整理好尼师坛,入室念佛或静坐。
佛陀的弟子们都过着这样有律仪的生活,天色快到黄昏的时候,最早回来的人从禅定起来汲水,气力不够的时候,便举手示意,叫别人帮忙,大家就这样默默地、静静地生活。五天集会一次,商讨一些问题或报告各自的修行心得。他们对这种平和、美满的生活感到快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