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农民运动

1925 年2 月,毛泽东带着家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韶山冲,一边养病,一边工作。这时他的父母都已去世,按说也没什么可留恋的了,但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他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当他看到故乡的农民生活得那么穷困、悲惨,他忘记了身体上的病痛,全身心地投入到组织农民的斗争中。在农民夜校,毛泽东用亲切的乡音启发农民,他说:

人人都有手脚,可是农民的手脚一年到头不停地劳动,最后还是缺衣少吃。地主们有手有脚,却不干活,连路都不走,要坐轿,到头来吃的是大鱼大肉、穿的是绫罗绸缎。

一向信命的农民开始有了斗争的自觉性和要求。毛泽东因势利导,在韶山创建了党支部,组织了农会,开展了一些斗争。在斗争中,毛泽东也重新认识了农民,他看到了农民阶级的力量和革命要求。从此,农民进入了毛泽东的视野,中国革命也逐渐显现出一条宽阔的道路来。

毛泽东在韶山的活动引起了一些土豪劣绅的不满,他们暗通赵恒惕,要捉拿毛泽东。一天下午,毛泽东正在开会,忽然收到一封信,信是一个同情革命的开明绅士写的,让毛泽东赶快离开。毛泽东不慌不忙想了一会儿,对大弟媳说:“你去请个轿子来,就说是送个郎中去看病。”然后,毛泽东又吃了点饭。吃完饭,轿子也来了,毛泽东和人们匆匆告别,离开了韶山。

1925 年10 月7 日,毛泽东在广州,接受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任命并履职,但这时他的心思全在农民问题上。当时,国民党中央设有农民部,一直在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以下简称“农讲所”),培养全国各地的农运干部。

从1926 年开始,毛泽东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农讲所上,他任了第六届农讲所的所长。毛泽东为农讲所设计了很有特色课程,他自己还开设了地理、中国农民问题和农村教育三门课。泽东生动、幽默而又深刻的讲授使学员们受益匪浅。为了加强员对农村社会的了解,毛泽东经常带领学员进行实地考察,他专门为学员列出了几十个调查问题,从主佃关系、阶级斗争状到农民的日常生活,甚至包括民歌、谚语等看起来琐细的各种题。农讲所还设置了军事训练课,每天早上,军号一响,学员马上起床,到操场操练,有时还进行夜间紧急集合。第六届农所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办得生机勃勃,不少学员后来都成了农领袖。

毛泽东自己却过着常人不能承担的高负荷生活,他住在农所的东耳房里,办公室和卧室合二为一。仅10 平方米的小屋里除了床,就只有办公用的桌椅。说是床,其实是用两条长凳成的简易床,上面铺着草席和床单。床头是一个湖南土产竹箱这就是毛泽东的全部家当了。白天毛泽东要处理农讲所的各事务,晚上还要写讲稿、编刊物、批阅学员的作业和笔记。有时候早起操练的学员们还能看到小屋里亮着灯光。“毛先生又一晚睡。”“今天上午还有他的课哩。”学员们小声地议论着,操练得加起劲了。

1925 年9 月,国民政府正式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农讲所提前结业了,学员们分赴各地组织农民支援北伐军,一间农民运动如火如荼。这令国民党右派感到惶恐不安,他们竭诬蔑、限制农民运动,而作为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陈独秀,竟也批毛泽东,认为农运“过火”“幼稚”。

为了让人们了解事实真相,毛泽东回到湖南调查情况。一天他来到湘潭,农民们听说毛先生回来了,都兴奋地跑来拉家常。

“现在你们斗争得怎样啊?”毛泽东“混”在一堆农民中问道。

“大家都起来革命啦,可把那些少爷小姐吓坏了。”一个农民说。

“可不是嘛,我们村的农民还跑到地主家里,在少奶奶的牙**又踢又闹又打滚哩。”

毛泽东哈哈笑起来,连连说:“滚得好!滚得好!”

从湖南回到当时国民党中央所在地武汉后,毛泽东对农运的信心更加大了。在他的力促下,颇具规模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创办起来了。这个农讲所比以前的历届农讲所更加成熟和完善,有700 多学员,来自17 个省。在农讲所的毕业典礼上,毛泽东鼓励学员们到农村去继续革命,他还特地准备了一种铜质的五星证章,上面镌刻着“农民革命”四个字,每个学员都得到了一枚。

农民运动的火种已经悄悄地撒落在中国广阔的大地上,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领导也日趋成熟,他成了农民们喜爱的“农运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