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会见
1844 年8 月,恩格斯从英国回德国途中,他特地访问了法国首都巴黎。
巴黎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从18 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这里一直是欧洲革命的中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十分激烈。这个城市也是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策源地,聚集许多社会主义学派和工人运动活动家。
恩格斯中途转到巴黎的目的,是为了接触巴黎各阶层人民群众,实地考察法国阶级斗争的情况,也是为了广泛联系各派社会主义者,促进各国“共产主义弟兄”彼此接近、互相了解。但他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则是为了拜访马克思——那位黝黑的血气方刚的特利尔之子。
黄头发的恩格斯与黑头发的青年第一次在《莱茵报》编辑部会见,彼此已留下了第一印象。这位“商人的儿子”不甘心那次遭受的冷落,一阵书信往来后,他又来到黑头发青年的身边。
站在马克思面前的是一个拿着大礼帽和手杖的青年人,亮丽的分头黄发像燃着的一团火,一对灰蓝的眼睛间隔得很开,目光是那么直率、好奇和勇敢。马克思好像是第一次发现他如此白皙纯净的皮肤,一张善良的大嘴和两个大鼻孔,精心修剪了的栗色的胡子,鬓角连着长圆脸两边的窄窄的一圈络腮胡,肩膀宽厚,个子高而瘦,穿着非常讲究……恩格斯发现主人像老熟人样在打量自己,他滚滚波涛一样的卷曲黑发盖着宽阔漂亮的前额,乌亮的眼睛里射出十分动人的愉快的目光,已不见了第一次那种疑惑、冷漠、教人心里极为不安的眼神……马克思从恩格斯寄来的文稿中渐渐对这位“商人的儿子”刮目相看了,心里不免对其第一次来访的冷落有些歉意。这次来,马克思已有了一个家,他的一家人热情接待这位从英国曼彻斯特来的客人,慷慨拿出手里还清债务剩下的不多的钱,似乎要弥补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对这位黄发青年的冷落。
燕妮帮着佣人琳蘅倒葡萄酒,端咖啡。他们相对端坐着,倾心谈着……连琳蘅走过去倒那堆满雪茄烟蒂的烟缸时,他们也没有丝毫改变……卡尔·马克思比恩格斯大两岁,于1818 年5 月5 日诞生在德国普鲁士邦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犹太律师家庭。父亲亨利希·马克思学识渊博,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熟悉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马克思少年时候,父亲经常向他讲述这些著作,使他从小就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熏陶。
中学毕业前夕,马克思在《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毕业作文中,认为选择职业时仅仅从利己主义原则出发的人,绝不能成为伟大人物,也不能得到真正幸福。一个人只有决心为人类服务,为人类绝大多数人谋幸福,才是高尚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才具有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
中学毕业后,马克思怀着探索真理、掌握科学和艺术的决心,进入波恩大学。次年转到柏林大学,遵照父亲的意愿,他学习的专业是法律,但他后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哲学上了,法律只当作自己一个兼修专业。他“专攻哲学”,一方面是适应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因为当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主要是在哲学领域中进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便深入研究法律和其他科学。
在大学时,马克思开始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柏林大学黑格尔派“博士俱乐部”活动,同青年黑格尔派的著名人物布鲁诺·鲍威尔、卡尔·科本等建立了联系,这个时期,他大量阅读黑格尔的著作,深入到黑格尔的哲学大厦中,在那里发现了闪烁着天才光芒的辩证法。1841 年春,他写成毕业论文《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异》,获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论文表明他对黑格尔哲学有着精湛的研究,在学术思想上已经比黑格尔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大有进步。
大学毕业后,马克思在波恩大学任教,同布·鲍威尔共同编辑《无神论文库》。但由于普鲁士国王威廉第四登上王位后,反动统治加强,一些进步学者被迫离开大学,鲍威尔也被解除波恩大学教授的职务,这使马克思不得不放弃在大学任教的计划。于是,他把“批判的热情”转到新闻界,参加刚刚创建的莱茵地区资产阶级激进派机关报《莱茵报》的工作,决心以报刊为武器,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斗争。
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论文,尖锐抨击普鲁士政府颁布的新书报检查令,并坚决捍卫“政治上和社会上备受压迫的贫苦群众的利益”。
从1842 年8 月15 日起,马克思正式担任《莱茵报》主编。他主持编辑部期间,报纸的革命民主倾向日益浓厚,在社会上影响不断增大。
1843 年3 月17 日,普鲁士反动政府查封了《莱茵报》,马克思利用这个时机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6 月19 日,他与燕妮在克罗茨纳赫结婚,圆了七年相思梦。
1843 年10 月,马克思和燕妮来到法国巴黎。在这里,他参加了工人运动,并且认真研究历史,研究无产阶级运动的经验,思想认识和政治立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844 年2 月,他在自己主编的《德法年鉴》上发表的《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文章中,论述了以解放全人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要求先进哲学和无产阶级革命结合起来,强调对资本主义社会要进行武器的批判。这表明,他已经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恩格斯第一次会见马克思后,回忆往事时写道:1842 年10 月以前,马克思在波恩;我在9 月底或10 月初从柏林归途中顺路访问了编辑部(指《莱茵报》编辑部),据我记忆,当时在那里的只有莫·赫斯和曾任《爱北斐特日报》(好像当时它叫别的名称)编辑的腊韦博士;我记得鲁滕堡当时已经被逐,不过这一点我没有把握。11 月底,我赴英国途中又一次顺路到编辑部去时,遇见马克思,这就是我们十分冷淡的第一次会面。马克思当时正在反对鲍威尔兄弟,即反对把《莱茵报》搞成主要是神学宣传和无神论等的工具,而不作为一个进行政治性争论和活动的工具;他已反对埃德加·鲍威尔的清谈共产主义,这种共产主义仅仅以“极端行动”的愿望作为基础,并且随后不久就被埃德加的其他听起来颇为激烈的言辞所代替。因为当时我同鲍威尔兄弟有书信来往,所以被视为他们的盟友,并且由于他们的缘故,当时对马克思抱怀疑态度。
这一次会见,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当时,他们两人通过不同途径都已经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文章中,两人已经相互了解彼此的观点,马克思十分赞赏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恩格斯对马克思关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性和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的论述有着深刻的印象。
他们的交谈,政治和理论问题上的观点完全一致。彼此都处于亢奋状态,认为对方是自己志同道合的战友。
恩格斯被马克思留居十天,他
们形影不离,短短的十天,马克思让他结识了在巴黎的工人社会主义革命活动家,还带他参加工人社会主义者集会,他们还制定了今后共同行动的计划。
十天里,他俩开始动手合作第
一部著作——《神圣家族》。恩格斯在马克思家里就已完成了他分担写作的七节。马克思在恩格斯离开巴黎后,又花了三个月时间完成了这本著作。这部著作是他们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开始。
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青年黑格尔派中所谓纯粹的、抽象的理论批判,反对实实在在的实践,表明他们深深陷于唯心主义的泥坑中。他说法国和英国的共产主义,不仅对资本主义进行理论批判,而且贯穿着实践,“他们的共产主义是这样一种社会主义,在这里面他们提出了明显的实际措施这里面不仅体现着他们的思想,并且更主要的是体现着他们的实践活动。因此,他们的批判是对现存社会的生动的现实的批判,是对‘颓废’原因的认识”这些日子,马克思的佣人和管家琳衡显得特别无忧无虑,兴致勃勃。她给他们倒茶水,总爱在他们畅谈的房间里停留片刻,也被扑面的气氛所感染她发现这位黄头发的客人不像其他绝大多数流亡者那样身无一文,到这里常常只是为了吃饱肚皮。恩格斯则完全不一样,他不仅给了她足够的钱采购菜肴,临别时还留下了礼物和一大把法郎给他们作生活补贴。
“这就是那个你后来常给我提起的、家乡的那位‘商人的儿子’弗里德里希吧?”客人离开后,燕妮故意问马克思。
“这个弗里德里希可不是那个弗里德里希呀!”马克思高兴地擦着手掌说,“恩格斯是一个有学问的天才的著作家!也是很可以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学者的!”
这十天,马克思在恩格斯的记忆里留下了更深刻的美好的回忆,他来信说:“我还从来没有一次像在你家里度过的十天那样心情愉快,感到自己真正是人。”恩格斯一当感觉到马克思和他的一家浓郁的人情味,倍感马克思是位名不虚传的政治和学识上的了不起的人物,是他人生难逢的知己,在马克思信中也预感到这位黑胡子博士,有能耐给人类受剥削的无产阶级带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