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大约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以1898年的“戊戌政变”为最**。巧合的是,整个故事从创作到完成,落笔的时间,恰恰是两个甲子以后的又一个戊戌年。

落笔后的第二个礼拜,我专程跑了一趟天津,此行的目的十分简单——就是要去看一看那些被我从史料上,搬入小说中的地方。于是,在当地好友夏国涵博士的帮助下,大沽炮台、小站练兵园、望海楼天主堂、北洋大学堂……那些曾在近代史上掀起一阵波澜的地方,便一个接着一个呈现在我的眼前。只是随着时光的消磨,这一切终归冷冷地暗淡了下去。

大沽口的防御工事,在八国联军入侵以后,就被下令拆毁了,只留下几门复制版的大炮,孤独地指向远方。小站练兵园门前驻军的地方,如今成了一排排热闹的餐馆,至于当年这里发生过什么,走出过什么样的人物,人来人往间,却很少有人还在提及。

望海楼天主堂经过了几次翻修,如今成了一座常为人所忽视的地方,以自强为口号,积极向西方学习新学的北洋大学堂,四周围被更新的校园所包裹——如今已是河北工业大学里一个沧桑的角落。

在繁华的现代都市中,这些历史的遗骸,已不再像当年那般闪耀。它们老了,旧了,变成了过往,化作一块属于上个时代的伤疤,成了人们常常忽略的印记。

许多九○后或者零零后的孩子们,从出生的那天起,就面对着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到他们的视野愈加广阔,拓展到周遭的社会时,改革开放的种子,已在这个古老国度上,开出了艳丽的花朵。

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太空到陆地,从深海到浅滩,从日常生活到高新科技——最尖端的量子技术,最寻常的网络购物,最便捷的高速铁路,规模庞大的基建制造,中国人的影响力早已是无处不在。

生活在如此背景之下的孩子们,又该怎样理解那段饱受屈辱的岁月?该怎样理解他们脚下这条和平、宽阔、舒适的道路?他们是否能想象到,一百多年前,就在这同一片土地上,他们的前人所面临的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今天看来,竟是那样的小儿科。这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避免挨打;一个是如何避免挨饿。

社会是动态的。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是动态的——否则,便不会出现晚清的落寞。今时今日,围绕在我们四周这安定的环境,也是动态的。历经一代又一代的探路者,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重生,在多少汗水中,在多少眼泪中,才总算生出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这一切,都值得每一个人去爱护、去珍惜。

从历史的教训来看,再殷实的家业,没了积极的进取心,到头来,也终将毁于一旦。当中国,这个全世界最早发明了突火枪的伟大国度,却倒在列强后来居上的枪声中时,那份感伤,又岂止几行泪珠。

当人们在空前繁荣的物质文明中迷失了方向、有所懈怠的时候,希望这部历史小说,可以在每一个读者面前,重现那段举步维艰的岁月,更希望我的读者朋友们,能够在这时空的穿梭中,为今天的自己,找到前进的动力——去思考,去探索、,去回忆,去重新认知今时今日,在这不愁吃穿的太平时代里奋斗的意义。

最后,我要在这里特别感谢察哈尔学会秘书长张国斌老师。张老师曾是一位资深的外交官,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晴雨表,对于“弱国无外交”的认知,他深有体会——正是在与张老师的多次交流中,我受到了启发,从而产生了创作本书的灵感,于是完成了这部并不很厚的作品。

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希望读者们,能够重温那段历史,了解当时这个国度及其国人所受的屈辱,能够在安定的生活中,依然牢记那再简单不过的八个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李禹东 2018年3月12日于太原